谭伦
时间来到2017年,通信产业在历经跨世纪的计算机、互联网两次技术革命后,迎来了万物互联时代的曙光,物联网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2016年,随着5G蓝图逐渐明朗,NB-IoT标准认同和其他协议推进,SDN/NFV迈向商用,各种形态的智能终端、智能硬件、软件应用层出不穷,传统通信产业的所有环节与角色都在发生融合,行业边界被打破,商业模式被变革,业务应用被颠覆,网络基础被重构,置身其中的业者,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大连接时代”。
大连接时代下,传统的电信设备结构正在被NFV所变革,传统的物理网络架构正在被SDN所取代,智能终端、智能硬件不仅扩大网络外延,更把计算交换延伸到终端。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技术方案与产品设备的提供者,通信技术设备商在新一轮大潮中面临着极大考验,大连接意味着具备更强劲的计算、更灵活的架构和更智慧的交换、更高效的传送,更大数据量的连接和更智能的网络处理能力。不进行创新与变革,或许就将被淘汰。
在大连接下,连接之道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业界,与生俱来就有一家公司一直聚焦于连接,近二十年来也专注于连接,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康普公司。日前,《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走访了康普公司,并与其探讨了大连接下的机会与挑战。
为连接而生
辛鹏骏:康普在通信行业很有特点,既是全球性公司,又专注于产业细分领域。所以,相比其他大公司,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康普,如果要简单介绍一下康普并贴个标签,您认为是什么?
唐俊毅:提到康普,就不得不提到“连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线电视网在欧美风行,但却并不被看好,康普的创始人最早就从有线电视网的中继线缆做起,逐渐在市场获得份额,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康普接连收购Trilogy的MC2干线和配线电缆电视产品事业部、全球公认的企业网络布線领导企业Avaya的网络解决方案业务和SYSTIMAX品牌、知名无线网络射频子系统提供商安德鲁电信(Andrew Corporation)、创新天线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生产商澳科思通讯科技(Argus Technologies)、TE Connectivity的宽带网络解决方案(BNS)业务后,完成了在网络连接市场的大布局。可以说,从诞生开始,康普就一直坚信“连接”的价值,因此,我认为康普是一家聚焦“连接”,特别是边缘网络连接的公司。“连接”可以看作康普的标签和名片。
我们的连接能力
辛鹏骏:作为一家聚焦“连接”的公司,康普的“连接”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俊毅:康普的“连接”能力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业务层面。康普的业务主要包含企业网络业务与运营商网络业务。在企业网络业务方面,康普能够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帮助各种规模、行业和IT预算的企业客户充分利用各种业务和技术机遇。在数据中心和楼宇建筑中,康普解决方案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帮助客户管理能源、空间、生产率和实用性;而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康普通信解决方案包括网络解决方案、光纤到户/光纤到楼宇解决方案、运营商级中心机房解决方案和光纤到天线基站网络解决方案等。如在无线领域,康普能够提供蜂窝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及分布式天线系统和小型蜂窝基站等多种解决方案,无论是在无线基站塔上,还是屋顶,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康普宏蜂窝基站解决方案。正是这些丰富的业务,体现了康普的“连接”能力。
大连接下的“混沌”
辛鹏骏:当下,整个通信产业正在步入大连接时代。在大连接中,产业链各自扮演角色各取所需。您怎么看大连接这个趋势?您认为大连接时代会具有怎样的特征?作为一家聚焦“连接”的公司,您觉得康普在大连接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唐俊毅: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发生时,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混沌期。而在历经计算机、互联网革命后,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处于进入物联网大连接时代前的混沌期。在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多样化”,除了提到最多的核心骨干网络,各种智能终端、平台、应用都涌现出来。在大连接时代,我认为不仅包括核心网络需要连接,边缘网络以及各类终端、平台、应用也同样需要连接。前者有几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这样的公司在做,而后者也同样需要有公司来做。因此,康普希望承担起这个角色。
5G边缘网有大资源
辛鹏骏:随着5G测试推进和商用的临近,产业链都在发力5G。康普怎样看5G的发展?在5G进程中,康普希望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产品线上又将如何布局?
唐俊毅:5G时代,随着大数据带来的机会,运营商也许将不会再是唯一的主角。随着边缘网络的发展以及终端应用越来越多,为其提供服务的公司也将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以工厂为例,许多制造设备之间的控制需要小型网络连接支撑。家庭中,未来的智能设备之间也需要连接,酒店、会议场馆需要有更加优质的网络连接质量服务。这些都是传统运营商可能不会涉及的边缘网络领域,与此同时,小到上班考勤打卡的设备,大到办公大楼的网元设备,都需要应用平台完成智能控制,在标准各异的混沌期,仅仅这些终端设备的芯片市场就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因此,在大连接的5G时代,边缘网络领域将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在5G时代,我们会做好传统连接业务,如传统天线,边缘网络发展将推动市场对小型基站的需求,康普会重点做好多端口、多频率及场馆室内天线设备,并在企业网方面开展灵活敏捷的无线覆盖。更重要的是,康普会有针对性地在边缘网络、应用以及比手机更小更细的终端、芯片等领域进行布局,在应用上也希望开发更多的合作伙伴。
小数据中心潜力大
辛鹏骏:5G的来临不仅将会改变无线通信,也将改变有线通信。而在有线方面,康普在数据中心方面一直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那么您认为5G时代的数据中心将会有哪些特点,康普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俊毅:传统3G、4G时代,数据中心规模都比较大,意味着基本只有运营商以及Google这类大公司才有可能搭建这类数据中心。但随着5G的到来,对大数据大流量的需求将催生很多边缘网络小型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5G时代可能会呈现大数据中心与很多小数据中心并立的局面。而在这方面,我们的优势可能体现在传统的技术积累上,比如康普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管理数据中心与配线的系统及软件应用,又如光纤的分支方面我们也拥有业界领先的一套系统。借助这些优势,我们在中国有过许多成功案例。最有代表性的是通过康普SYSTIMAX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成功搭建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助力这家拥有近8000个超六类信息点和18000芯光纤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全国大规模一级分行机房实现“高带宽,高可用性、易扩展性和智能化管理”的建设目标。
以“全连接”迎接物联网
辛鹏骏:大连接中数量最大的连接,应该是物联网,您如何看待汹涌而至的物联网大潮,康普将如何应对这个大潮?
唐俊毅:提到物联网,可能很多人的直觉是无线层面的连接,并且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在我们看来,物联网既包括无线部分,也包括传统的有线部分,而且是一个很具体的网络,具体到如一个工厂的设备连接网,一个场馆的局域通信网络,一个房间里几台智能终端间连接组成的网络。从这个层面上看,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络既包含连接,也包含终端平台的应用。康普目前仅拥有无线与有线的接入技术,还没有相应的平台应用。因此,在物联网时代,这将是康普努力的方向。
连接助力SDN/NFV
辛鹏骏: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设备功能虚拟化(NFV)的推进,正在改变着网络的格局、架构和特点,网络变得更简单、更轻盈、更灵活,这无疑对连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您怎么看这个趋势和对连接市场的影响?
唐俊毅:过去的通信网络更强调物理性,而在大连接下,虚拟网络的特性將会更加凸显,从而极大地丰富现有网络的规模,特别是建立在虚拟基础上的边缘网络。因此,SDN/NFV构建的新型连接网络将进一步促进边缘网络的蓬勃发展,而由此带来的海量连接终端不仅意味着对于连接的要求与能力要比过去高得多,对于终端应用平台的需求也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因此,我认为SDN/NFV对于连接市场的影响,将会更多体现在终端的应用层面,只有好的应用才会在未来获得更多的用户与市场。
为中国市场做有价值的连接
辛鹏骏:目前,康普在全球连接市场占据了怎样的份额?进入中国市场后,康普遇到了哪些挑战,又作出了哪些成果?此外,康普的销售渠道是怎样的?服务有哪些特点?
唐俊毅:目前,康普在全球拥有20000多名员工,30多个制造和配送基地,在收购BNS后公司拥有近10000项专利,销售额约50亿美元。总体来说,康普在全球连接市场依然保持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市场用户基数大,市场潜力广阔,但本土企业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也比我们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作为一家外国企业,康普进入中国市场跟很多本土企业竞争,确实遭遇了很多挑战。但康普在中国市场会一如既往地坚守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在边缘网络领域做好自己的产品,并依靠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开拓市场,为中国市场做好有价值的连接。目前,我们已在中国成功运行将近20年,在全国建有三家工厂:康普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康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康普通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并设立了2个研发中心:康普CCS(连接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康普CMS(移动解决方案)研发中心。
康普的销售渠道分为两部分:企业网络业务方面,我们拥有100%渠道;运营商网络业务方面,我们则保持了灵活的销售模式,例如有些产品运营商会进行集中采购,我们就会采取直销模式与客户对接,而有些项目里我们的部分产品只占到一小部分,则会由集成商出面与客户对接。在服务方面,凭借康普实验室和业界领先的长期质保服务,由全球享受网络将产品系列源源不断地准时交到客户手中,确保全球一致的高水平服务和支持。
技术推动变革
辛鹏骏:您从业这么多年,见证了电信行业无数的变迁,朗讯、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西门子这些过去的巨头如今都已经消失或衰落,您如何看待通信行业的这种变化?
唐俊毅:对很多大公司来说,成功有时反倒会成为包袱,通信技术不断在变革,推动行业往前发展,那些不能及时转身的公司,自然就淹没在历史大潮里。我读大学的时候,苹果和微软还不知道在哪里,而如今,摩托罗拉没有了,朗讯没有了,但华为以及更多的企业又起来了。把这些历史加起来看的话,整个通信产业的规模其实还是在不断壮大的。未来,可能还有很多今天的大公司会消失,但技术发展了,整个产业可能更加蓬勃,人类享受的便利也大大提高,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变化也许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