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娟 崔文静
摘要: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对城市群进行了概述,然后对京津冀城市群从空间发展模式和等级结构划分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間结构与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城市群管理缺乏、低水平竞争普遍、市场意识淡薄以及生态问题严重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城市群概述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最先开始于英国,我国最早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是宋家泰。城市群的空间辐射范围的界定是对城市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规划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出现了抱团的现象,各个城市群的空间辐射范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界定。截至到2015年,我国已经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城市群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整体性、有序性、共享性,在国际上,我们也将城市群成为“都市圈”、“组团型城市”、“城市带”或者“都市连绵区”。
二、京津冀城市群概述
1.空间发展模式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区域长期社会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群表现形式之一,能够很好的体现各个城市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划分,有利于增强区域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现阶段,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萨伦巴的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这些理论当中明确指出通过对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定位,然后确定城市群空间的辐射范围、城市规模大小,从而计算出各城市的综合实力,并进一步确定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模式。京津冀城市群当中北京市的中心性指数为99.62,位居第一,天津滨海新区位居第二,是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因此,北京市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地区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因此,京津冀城市群适合双核的发展模式。京津冀地区采取双核发展模式对于城市群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等级结构划分
首先,我们将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北京市城区作为核心层,然后根据通勤距离将其他城市化为通勤圈,按照通勤圈城市与核心城市联系强度的大小,将通勤圈的城市还分为京津冀城市圈的重点发展区、主要发展区、辐射带动区,这样城市的等级结构就形成。城市圈当中城市联系强度的大小,主要是指核心城市与核心城市通勤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城市在非物质流、物质流以及可达性等方面的联系的密切程度。京津冀城市群,属于核心层的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和北京市城区,属于重点发展区的是延庆县、高碑店市、密云县、廊坊市城区、怀柔区、门头沟区、保定市城区、顺义区、房山区、通州区、昌平区、大兴区,沧州市城区、唐山市城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武清区、津南区、天津市城区;属于主要发展区的是泊头市、定州市、肃宁县、大城县、任丘市、文安县、霸州市、雄县、固安县、涿州市、徐水县、定兴县、易县、涞水市、秦皇岛市城区、承德县、滦平县、承德市城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家口市城区、丰南区、丰润区、宝坻区、香河县、三河市、平谷区,衡水市城区、吴桥县、东光县、黄骅市、滦南县、昌黎县、滦县、迁安市、蓟县、宁河县、青县、静海县;属于辐射带动区的是通勤圈内的其他城市。
三、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问题
1.城市群管理缺乏
京津冀城市群当中,存在着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经济中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相比于长三角洲城市群和珠三角洲城市群,我国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经济区,各个城市缺乏行政意识,各自为政,行政壁垒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城市群基础设施的统一化建设,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京津冀城市群活动的顺利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出城市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京津冀城市群缺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效益的发挥,影响到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低水平竞争普遍
京津冀城市群当中,国家级的开发区就占有十三个,但是,从京津冀城市发展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产业同构的现象非常的明显,从而造成了低水平竞争的普遍存在。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北京市和河北省产业同构系数为0.37,天津市和北京市的产业同构系数为0.61,天津市与河北市的产业同构系数为0.81,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和河北市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同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的竞争缺乏优势,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当中各个城市之间过度竞争,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行政限制等的出现,京津冀城市群这只能低水平竞争的存在,影响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京津冀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3.市场意识淡薄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得到确立和发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我国京津冀地区发展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非常高,在资源配置当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市场,而是政府,这就使得该地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官本位思想非常的牢固,社会各界的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从而影响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纵观我国其他城市群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在城市群综合实力增强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意识淡薄、行政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矛盾激化,从而影响到京津冀城市群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区域综合实力的增强。
4.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自然环境是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些污染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对于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生态过渡区,该区域农牧交错,生态压力非常大,除了环境问题之外,该地区的生态问题也非常突出,例如: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等。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匮乏严重,另一方面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影响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京津冀地区社会的进步。
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对策
1.重新定位城市功能
“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来实施,做好城市群功能定位,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将京津冀定义为国际性的贸易中心、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和国际性的创新中心,通过加快发展京津冀地区的高新产业,发挥港口所具有的对外贸易作用,充分体现双核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产业集聚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同时,加快京津冀城市群各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加强京津冀城市群各個城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功能得到体现。
2.整合城市关系
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存在着行政壁垒、区域封锁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个城市之间密切关系的建立,从而不利于一体化建设。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我们应该整合城市关系,第一,完善核心城市、重点发展区、主要发展区和辐射带动区的基础设施,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强人口流动;第二,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推动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增强各个城市之间交通的便捷程度,架起各个城市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出交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3.实现产业分工
京津冀城市群一直以来存在的产业同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产业的分工合作,因此,在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模式的过程当中,京津冀城市群可以实现产业分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上的集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实现产业分工首先应该做到实现各个城市产业的优势互补、发挥各个城市产业的优势,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资源的整合,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4.注重市场化
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过程当中,市场意识淡薄,行政力量过于强大,从而使得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限制。在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市场化,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市场融资功能,实现消费品市场、技术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大力发展非物质流和物质流,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限制,建立统一化的市场秩序,使得京津冀城市群在统一化的市场管理模式下,区域内的企业之间能够公平、科学、有序的进行竞争,从而最大限度地扫清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障碍,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内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下能够得到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
5.改善生态环境
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使得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碍,因此,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一,应该鼓励支持绿色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和惩戒;第二,节约用水、合理的配置水资源,同时,还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例如:发展绿色农业;第三,加强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生态恶化。通过采取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建设,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长足的发展,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政策方针的落实,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有利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结语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发育较早的城市群之一”,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的分布比较的分散,空间上缺乏连续性,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圈层结构,通过加强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强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伴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不断成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将会更加的明确化,同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将会加强,因此,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发挥出城市群的功能,改善城市群中各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避免产业同构现象的出现,实现产业分工和城市发展的市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推动我国城市的建设,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映春,闫佳琪.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状况研究——基于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和城镇空间引力模型[J]产业经济评论,2015(11).
[2]王春杨,周靖祥.京津冀地区城市协同联动发展研究——兼论体系结构甄别机制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9).
[3]姚成元.传统文化视域学生思想[J].院学报(上旬),2012(09).
[4]王娟.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天津经济,2015(08).
[5]赵弘,何芬.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7(01).
作者简介:王莉娟(1980-),女,汉族,天津人,河北地质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崔文静(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地质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0220)结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