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摘要:我国產业政策发展,每隔几年会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各类摩擦在增加。本人将所收集到的各版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收集比对,探讨纺织产业(产能、产量、出口)的扩张及结果。借此捕捉产业发展的特征,对相应的产业政策提出预警机制,进而制定与产业发展想适应的协调机制与路径,可以更好地助力产业动态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产业政策协调
中图分类号:F407.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我国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内容原来越复杂,涉及产业也原来越广。产业政策发展至今,会每隔几年会对政策进行调整,相关内容的颁布则体现了我国对利用政府政策控制和引导企业投资的重视。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进得以体现,每几年的目录更新也能使产业政策得到完善。但是面对我国复杂的产业发展和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市场环境,目前的国际国际贸易间纠纷频发,国内产业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控不具备应变性,使得我国产业政策功能的发挥与产业动态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迫切需要我国的产业政策在修订的过程中有更加详细、具体的指导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作为我国产业政策的的重要指导,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是目录涉及项目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从1997-2016年,期间不断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对涉及产业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伴随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政策内容这过程里不断进行修改,政策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鼓励、限制、禁止等各个产业方向。
二、文献综述
我国产业政策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虽起步较晚,但是拥有极为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上世纪以来计划经济的思想,后续的制定和实施对市场有强烈的干预信号,并且以政府选择来替代市场机制的特征。这一特征在“宏观调控”的名义下明显加强,“宏观调控要以行政调控为主”成为正式的指导方针(吴敬琏,2009)。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抑制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防止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对于需要扶持的企业,政府在产业政策上起鼓励引导的作用。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的直接干预市场会被显著强化,这种趋势同时也体现在随后制定的配套产业发展政策、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对弱势高端产业振兴的规划中。
国际间经济发展存在交往资金互通,与此同时各国资本相互吸收和利用,这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发展趋势。尽管政府的产业政策在我国的实践中非常重要,但是这一因素在现有文献中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政府产业政策及其作用的少数理论研究只有包括陈林等(2014)构建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外商投资产业限制政策的效应,以及于津平(2004)通过理论模型研究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可能经济效应。对产业政策的定量实证研究也极其稀少。这可能部分的由于外资产业政策难以定量化度量(殷华方等,2004)。由于各个行业可能涉及的总产品数目相差悬殊,因此只通过受到鼓励的产品数目度量外资政策可能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
三、纺织产业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高新技术的纺织品销售收入逐年增加,但出口商品含金量较低。2015年,我国纺织业新产品销售收入3846.8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19.19%。我国纺织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以2009年增长幅度最大,2009年新产品产值比2008年增长了3倍多。从新产品销售收入看,我国纺织业创新效果良好,但是我国纺织品商品中又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2015年,高新技术的纺织品销售额为889亿元,其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9.18%。可见,我国纺织品技术创新的含金量低,有待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如图2-1所示。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目录》中,政府对纺织业中采用高新技术的特种纺织品和高档织物面料采取鼓励政策。这意味着,有可能获得相关部门在上市融资、银行信贷、税收等多个方面的优待。政策鼓励对推动这类产业有着显著成效,并向社会发出了一个重要鼓励类的信号。
四、产业政策对纺织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定义
首先,我从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China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CIC)选取了所有纺织业作为样本一共有15类产品,时间从2002年至2014年,相关数据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有关产业的数据基本能满足需求,且具有权威性。选择一下数据是根据产业政策与我国行业产值的相关性做出的判断。
依据2002年至2015年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条目的具体描述述和赋值方法,对纺织业、皮毛制品和制鞋业进行赋值,令鼓励类条目设置为1,非鼓励类条目设置为0,淘汰和限制类设置为-1。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三分位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设为ln Outputit。
工业销售产值反应了一个行业的生产情况,是行业的一个核心指标。
2.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产业政策:该目录作为产业政策的主要渠道,指导相关各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对于工业小手指同样有一定相关性,我将其设其为Policy1it,若该行业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鼓励类则为1,非鼓励类项目设定为0,限制和淘汰类项目设定为-1。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政策会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是否到国内投资,从而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对工业销售值有一定相关性,引导外资投资方向,设其为Policy1it,如果该行业受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政策则为1,非鼓励类项目设定为0,限制和淘汰类项目设定为-1。
(二)回歸方程的设定
根据所收集到的纺织工业的行业数据。我们分别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政策变化对企业销售产值的影响。分别采用了如下2个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其中,因变量ln Outputit为行业i在年度t的行业产值,主要解释变量Policy1it代表行业i在年度t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产业政策,解释变量Policy2it代表行业i在年度t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产业政策,Xit是一系列控制变量,包含行业企业个数(ln Number)、出口交货值(lnExport)、行业资产数(ln Asset)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的颁发与调整年度分别为1997年、2002年、2004年、2007年和2012年且我们的样本年份为2002年至2014年,因此实际使用的政策变量为2002年至以后的政策数据。其中2003年的政策与 2002年的外资政策一致,2005年和2006年的外资政策与2004年外资政策一致,2008-2011年的政策与2001年一致。
(三)估计结果
从前面的表5-1可以得出,产业政策实施后对国内纺织品销售产值有较显著地提高。从模型(1)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政策系数显著效果为正,说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产业政策对纺织品工业有明显的好处。出现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产业政策的实行时间跨度达15年,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品的稳健成长,对政策的变化的敏感度够高。其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控制变量选取较为充分,使样本数据所得结果更为精确。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政策系数相对没有那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后,纺织品类加工产品对这个政策的敏感度没有《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两项产业政策工具缺少恰当的退出机制。在对产业进行保护时也缺乏对该产业发展的长期考虑,等到产业扩张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并未及时调整相关产业目录,该退出时没有积极退出,造过度保护,会削弱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些政策还可能起反面效果。
以下是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提出一个协调退出机制。在一方已经对鼓励企业产生影响的时候,另一方可以对本身已经产生正面效应的产业政策实行授权。打一个比方,假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之前实行了政府鼓励政策,那么在的到有效反馈后,可以将该政策规避,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两个产业政策协调后,能够为我国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给其他未成为鼓励产业正擦的行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政府目前所承担的职能是市场经济运营过程的维护者,我国政府在产能过剩预警机制中的作用更多的是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对于相关产业的协调工作。而其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起到的是“上传下达”的作用。所谓“上传”是指当地政府需要将本地区内某个国纺织服装企业可能发生或己发生的产能过剩情况报告给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所谓“下达”则是将上级政府和部门对企业的协调性指令或者对产能过剩的企业采取的临时性产业政策予以贯彻,畅通有效地传达到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对于可能出现产量过剩的行业,政府应及早发现,并实行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Hamilton (1791), Report on the Subject of Manufactures, in H. C. Syrett (ed.), The [2]Papers of Alexander Hamilton, Vol. X,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6
[3]Arrow, K. (1962),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29, No. 3. Jun., 155-173.
[4](美)赫希曼,著.曹征海,等译.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5](美)钱纳里,等著.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6]盛龙.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12(3).
[7]张庆辉,蒋燕梅.纺织服装业的投入产出分析见纺织导报,2009(7).
[8]余传青,胡丹婷.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服装制造业影响的定量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28(5).
作者简介:陈 蓉,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研究。
基金项目:自科基金项目编号:7157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