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凤
摘要:中国现有的农用耕地中,中低产田的比例较大。众所周知,尽管高产农田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单位产量尚可进一步提高,但因其基础产量比较高,增产潜力将相对有限,而中、低产农田则不但基础产量低、增产潜力大,而且所占比例高。故要想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力,就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改造。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良对策;建议
关于中低产田土的概念,主要基于土壤的障碍因素和改造措施两方面来认识。从土壤障碍因素的角度,中低产田土是指土壤环境因素不良或土体内存在一种或几种障碍因子,影响了土壤生产力发挥,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一类耕地土壤。从改造的角度出发,也有人认为,中低产田土改造是指人为采取各种可操作性措施,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生产水平,调整种植结构,有针对地解决或减轻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使低产田土逐步为中产田土,中产田土逐步为高产田土。
作为全国主要商品粮的主产地,黑龙江省特别是黑龙江垦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经调查黑龙江垦区中、低产田,按改良利用的主攻方向,分成了渍涝型、侵蚀型、障碍型和盐化型几个基本类型。
共青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的南麓,萝北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全场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靠山,属于小兴安岭余脉山地丘陵地带。海拔在110-220 m之间。地面坡度在1/50—1/100,地下水位埋深130-150 m左右。中部少有漫岗起伏,属微地形变化地带。南、东南部基本属于开阔平原,地势低平,多泡泽、水线,海拔在70-80 m之间。地面坡降在1/800-1/1500之间,地下水丰富,深在3-6 m,全场地貌大致可概括为“一山、一水、二草、六分田”。
农场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势开阔,土地资源丰富。降雨量、日照、积温均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但是由于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包括农田水利设计、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施肥措施等)不高,农作物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降水、地形地貌、作物布局、土壤属性等)配合不相协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部分中低产田,致使农场粮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认识,我们在享受土地资源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在逐渐的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农场加大力度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植树造林、苗圃建设、饲草种植,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等系列工作的开展,使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要促进农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结合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全面带动农场经济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因此中低产田的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共青农场一直将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紧要的任务在实施。
中低产田的存在是限制农场发展的很重要的障碍因素。农场中低产田的改造主要围绕着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行,通过水利工程、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改良中低产田的目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良性循环。
在治理中低产田方面,农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类型,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针对丘陵、漫岗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农场主要是采用植树造林,进行绿化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三林结合,统一建设;在平原过度地区及高漫滩平原,采用高大林木及低矮灌木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农业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三大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控,综合治理,進行改良中低产田。
二是秸秆还田、种植牧草及绿肥,培肥地力的改良措施。
三是通过合理使用肥料,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地力,以达到改良中低产田的目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全面实施,能够解决由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平衡土壤养分含量,节本增效。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的开展,将这一技术落实到每家每户,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是通过改善中低产田水利设施条件,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灌排能力和质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及旱作节水示范基地,以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定、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稳定全国粮食的生产能力。
五是由于低洼易涝地的存在,种植旱田,不易管理,在多雨季节会造成涝灾,降低产量及经济效益。通过将农场低洼易涝区改造成水田,既能充分利用自然水源,又能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业风险,增产增收。
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采用生物、农业、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达到治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