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桑达哇
(青海省玛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玛多 813599)
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的分析
更桑达哇
(青海省玛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玛多 813599)
牦牛是高原动物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牦牛养殖一般集中在青海、西藏地区,随着地区农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牦牛养殖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牦牛养殖数量与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促进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牦牛生态养殖技术,并探讨牦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牦牛;生态养殖;产业发展
牦牛肉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牦牛肉能够增强个人体质,完善人体营养结构。所以,牦牛肉及相关产业也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凭借牦牛养殖的经济优势,以青海、西藏等为主要养殖基地的高原农牧户的经济收入增长迅速。在当前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牦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要求牦牛养殖户应不断创新与发展养殖模式,从而实现牦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传统牦牛养殖主要为放养型,这种接近自然的养殖方式固然可以保证牦牛品质,但是受青海地区的牧草生长规律及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牧草的数量不能满足一定数量牦牛的饲养要求,就会使牦牛的产出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牦牛养殖户而言,应树立先进的养殖观念,在仔细分析自身实际条件的前提下,应选择性的学习其它地区一些优秀的生态养殖模式,进而探索出一种适合自身实际条件的牦牛生态养殖模式[1]。如采取放养与饲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摆脱传统牦牛养殖的弊端,同时还可以保证牦牛生态特色产业独有的绿色品质。
青海省的牦牛养殖大多近水草饲养,然而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牧场经常出现严重超载的问题,同时一些养殖户常常保持这传统的理念,对牦牛生态养殖意识较低,这样就会使得牦牛生产总体水平下降。而通过对牦牛进行纯化复壮,则能够有效提升牦牛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纯化复壮主要是应用生物学技术,对牦牛产奶、产肉及产毛等分子遗传机理进行分析,以便筛选出牦牛新品种,通过优良品种选种技术进行培育,进而培育出优质的公牛,然后从地区推广到全国,根据地方环境特征将劣势牦牛进行改良。在选种培育上,可以进行不同地区优良品种的牦牛杂交,采取现代人工受精技术来改善牦牛品种。
牦牛的生态养殖,需扩充饲料来源,同时还应发觉地区的内在潜力,发展饲料节约型牦牛产业[2]。同时还应推广优质、高产草地培育技术,以合理扩充牧草总量,不断提高牧草的产出量,进而为牦牛提供生长所必须的食物。
应关注牦牛与草地的生态平衡,实现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严格控制区域内的牦牛放养重量,避免过度放养造成地区草地生态失衡,从而保证区域牦牛生产力。
为了保证牦牛产业经济效益,一定要做到市场供需平衡。因为缺乏市场信息反馈,常常会导致牧民过度重视经济利益,忽略养殖风险,造成疫情风险、成本风险及市场风险等。所以应鼓励企业及合作社的产业领头人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收集与整合信息,采取市场走访调查的方式,为养殖户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
首先,地区应给予牧民、企业以及合作社等给予用地上的支持,充分解决用地难问题。倡导以合作社或者村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国家生态减畜政策得以顺利落实。
其次,为了便于养殖企业申办执照,相关部门应为养殖企业建立执照办理快速绿色通道,以简化执照办理程度,降低牦牛养殖的入门门槛[3]。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防疫合格证检查流程,对养殖户符合防疫条件的需及时发放防疫合格证。
最后,应增加牦牛养殖补贴的覆盖面,加强对牦牛养殖过程中棚舍建造、饲草生产机械、草料储藏库等的建设补贴。同时,为了避免牦牛出栏少的问题,还应增加牦牛出栏补贴,提高牦牛的出栏质量与数量,以缓解草场压力。
针对养殖企业与养殖户融资困难问题,应鼓励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养殖合作社、公司以及养护个人提供融资放款服务,借助经济保障助推牦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同时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出台牦牛养殖保险项目,同时加强宣传,使企业或养殖户积极投保,以降低自然灾害及市场环境对牦牛养殖业的影响。
为了实现牦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牦牛养殖技术培训制度,对牦牛养殖人员及兽医进行培训,使养殖技术在养殖户中得到落实[4]。此外,还应抽调相应技术人员给予养殖企业与养殖个体技术支持,加强疫情防治、饲养技术、饲料加工与存储技术、种草技术等的培训,以保证地区生态养殖能够顺利进行。
牦牛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等先天优势。其中牦牛肉肉质鲜美,蛋白质质量非常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全面,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牦牛毛则可以制作皮革、大衣等。所以牦牛有非常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同时,现有的牦牛肉与牦牛毛其实还可以进行深度的开发,尤其以牦牛肉为主的食品加工,经过深度开发,能够获得成倍的经济增加值。因此应加快形成“农户+合资+企业”产业化模式,鼓励养殖企业与牦牛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深挖产品,以打造牦牛特色品牌。
牦牛生态养殖顺应市场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因此在牦牛养殖产业应合理协调与解决养殖问题,促进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洛桑.牦牛养殖的营养调控方式[J].中国畜禽种业,2015,5(12):92-93.
[2] 向前,达久阿达.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刍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4(2):28.
更桑达哇(1990—),男,青海省玛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