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辉
(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痘的防治措施
方明辉
(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痘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痘疹。其病原体有两种:一种是猪痘病毒,仅能使猪发病;另一种是痘苗病毒,能使牛、猪等多种动物感染。
本病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在皮肤及某些黏膜上出现痘疹,只感染猪,常呈地方流行。本病常发生于仔猪和小猪,成年猪的抵抗力较强,猪痘主要通过损伤皮肤传染,在猪虱和其他吸血昆虫甚多、卫生状况不良的猪场和猪舍,最易发生猪痘。
(1)潜伏期:猪痘感染的为3~6d;痘苗病毒感染仅2~3d。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不减退,鼻、眼有分泌物。痘疹主要发生于驱干的下腹部、四肢内侧、鼻镜、眼皮、耳部等无毛和少毛部位。痘疹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状,表面平整,见不到水疱期即转为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变成白色斑块而痊愈,病程10~15d。另外在口、咽、气管、支气管等处若发生痘疹时,常引起败血症而最终引起死亡。(2)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不高,所以易被忽视,以致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但在饲养管理不善或继发感染时,常使病死率增高,尤其是幼龄猪。
痘疹病变主要发生于鼻镜、鼻孔、唇、齿龈、腹下、腹侧和四肢内侧等处,也可发生在背部皮肤,死亡猪的咽、口腔、胃和气管常发生疱疹。当忽视饲养管理时,本病常可继发胃肠炎、肺炎,引起败血症死亡。
(1)可用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拌料饲喂。溃烂的地方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同时用抗生素如环丙杀星、氟苯尼考等肌肉注射以防止继发感染。(2)目前尚无疫苗可用于免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合本场防疫程序,在定期预防的基础上,应用百毒杀、菌毒灭等药品,按药品说明中等施药比例喷洒猪体、圈舍,消除病原。为防感冒可在每日气温高时喷洒,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5~7d以结痂、脱落后康复。如不怕麻烦,可涂擦碘酊、甲紫溶液,其治疗效果更好。对个别出现体温升高的患猪,可用抗菌素加退热药(青霉素、安乃近或安痛定等)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S858.28
B
1007-1733(2017)03-0080-02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