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攀枝花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措施

2017-04-04 23:27:51彭建刚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造林林业

彭建刚

(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 四川 攀枝花 617064)



浅谈攀枝花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措施

彭建刚

(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 四川 攀枝花 617064)

本文从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攀枝花市林业发展状况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措施几方面入手,对攀枝花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攀枝花市森林可持续经营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攀枝花;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实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关键,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并落实好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措施,对于促进攀枝花从资源型工业城市向森林康养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简述

1.1 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明确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经济利益和环境价值,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公众参与。其目的在于保证森林连续有效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生产、文化精神生活和无形的利益需求,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2015年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审议了全球森林治理体系的构建,首次在联合国涉林文本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美好生活”的理念。

1.2 国家高度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

国家林业局先后颁布《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试行),成为指导我国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更加突显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2 攀枝花市林业发展简况

2.1 攀枝花市林业回顾

攀枝花市是国家 “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发源地、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区。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攀枝花市是四川重要的木材生产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但集中过度开采,加上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导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森林质量明显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日渐恶化。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攀枝花市,指示“要下决心停止砍伐森林,把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为子孙后代造福”。

2.2 攀枝花市系列生态工程

1998年9月,攀枝花等6市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10年,攀枝花市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全面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实施花城景观、环城生态林、森林廊道、矿山植被恢复、山地森林保育、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创森等七大创森工程。2014年,攀枝花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与此同时,攀枝花市同步推进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市共有林业用地55.89万hm2,占幅员总面积75.1%,森林覆盖率60.03%。

3 攀枝花森林可持续经营具体措施

3.1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3.1.1 认真开展森林管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层层签订森林管护合同,规范管护站的标准化建设,细化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开展封山育林,禁止或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严防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及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

3.1.2 加强低效益林分复层化多功能改造。全市低效益林分28.6万hm2,要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为辅,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一是对一些植被、土壤水分、养分条件较好的地块稀植乔木树种(可挖长宽深各0.6 m大坑200株·hm-2~300株·hm-2),形成上层为乔木,下层为多种灌木的生态群落体系。二是栽针保阔。栽植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树,保留天然更新的阔叶树,将留阔、引阔、选阔三者贯穿于恢复森林的全过程。三要对因设计等原因造成的树种与立地条件不符,生长不良,呈“小老头”树的林分进行改良,四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母树、关键物种和林下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1] [2]

3.1.3 抓好中幼林抚育。全市有近26万hm2云南松林,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砍伐后的天然更新林,林木密度大、长势弱,抗病毒能力差。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中幼林抚育,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质量,缩短森林培育周期,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3.1.4 适度采伐。尽量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森林采伐作业方式,减少对森林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地力的维持,注意保留藤条灌木资源;保留一定数量的母树和大径级老龄林木,使其成为天然更新的种源,为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境[3~4]。

3.2 抓好干热河谷人工造林

攀枝花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两岸,具有干热同季、旱湿分明、光热充沛、雨量不足、土层瘠薄等特点,既是人工造林极度困难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1997年,攀枝花市把干热河谷生态治理工程作为市政建设重点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生态治理,攀枝花干热河谷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原来光秃秃的三堆子、枣子坪、马坎等区域已经能看到郁闭的成林地段。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林业工作者积累了十分珍贵的造林经验[5~6]。

3.2.1 遵循“先绿化,后改造,先覆盖,再提高”的基本思路,在造林地规划布局时,循序渐进,通过重点治理,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3.2.2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 以“灌木覆盖为主,合理配置乔木”为技术要点,采用耐旱能力极强、对土壤环境要求极低、适合在陡峭山坡上栽植且可作为护林带和防火隔离带的剑麻造林模式;根深坚韧、抗风倒能力强、根系发达、喜光耐旱、常绿乔木的相思类树种造林模式;有较好经济价值、适合干热河谷半阴半阳低山缓坡的桉树开发治理模式。

3.2.3 借助各种干热河谷造林的科研成果,加强对树种适生性试验、乡土树种造林试验和保水剂造林及其它一系列保水技术措施的试验筛选,进行生态定位观测,以获得全面的科学数据用于指导造林。

3.2.4 加强巡山护林后续管理,铲除防火隔离带或营造生物隔离带,防止牛羊践踏和人为破坏。特别要通过宣传,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造林护林中。

3.3 深化林业改革工作

3.3.1 国有林场、林区改革。针对国有林场、林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民生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应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森工企业职工进行分流安置,并做好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林业职工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提高林业职工收入,大力推进林区棚改,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3.3.2 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抓好林地流转工作,促进森林资源经营的最优配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承包权的稳定和完善是林地流转行为的前提,一个健全的林地流转机制和相应的组织发育程度是林地流转的基础,如果缺乏这个基础,林地流转既无法为农民增加收入,也无法实现林业的产业化,同时林业的生态效益也可能无法得到保障[7]。

3.3.3 加大林业生态扶贫力度。在条件具备的农村,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林业扶贫项目;大力实施芒果、核桃、青花椒、黑山羊及林下山药等生态扶贫项目。

3.4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3.4.1 抓好林业传统产业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助农增收、兴林富民为导向,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确定以核桃为龙头,特色经果、林下种养殖、花卉苗木、林副产品及工业原料、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强力扶持涉林经营主体。积极向上争取现代林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项目和资金。2016年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8.6万hm2,涉林企业85家,林业总产值达到31.3亿元。[8]

3.4.2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攀枝花是一座“无冬天”的城市,具有独特的阳光气候、丰富的花果蔬菜、壮美的大山大水、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等资源,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攀枝花全力打造“生态康养攀枝花、金沙江畔森林城”,初步实现了由工矿基地向生态宜居城市的重大转变。目前,“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已经在全国有了较大知名度,2017年2月,攀枝花市成功入选“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在这一过程中,攀枝花市主要采取了几项具体措施。一是结合“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退耕还林工程”、“森林城市创建”等林业重点工程,打造以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和市区视野区为重点的森林康养林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攀枝花市自然资源优势,构建以“森林、阳光、健康、养生”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重点加强红格温泉、格萨拉、花舞人间等景区打造。三是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区中,推进森林康养步道体系建设。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1] 张树宽.浅谈天然林的经营策略及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4(20).

[2] 孙建.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建议[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7).

[3] 单丽玲,徐维胜,尹德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约因素与实施策略[J].中国农资,2013(48).

[4] 徐雅琴,郭启新.浅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园艺,2013(14).

[5] 陈建兴,唐勇.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经验及模式[J].四川林业科技,2010(10).

[6] 李逢吉.攀枝花市盐边县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经营对策[D]. 四川农业大学,2009.

[7] 严俊.南方集体林区林地流转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 2010(2).

[8] 杜天理.攀枝花森林生态产业化发展初探[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1(2).

2017-01-14

彭建刚(1968-),男,工程师,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2.030

S750

A

1003-5508(2017)03-0127-03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造林林业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04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