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工艺装备与关键器材选配探析

2017-04-04 23:25:31章友鹤赵连英周建迪陈顺明
纺织器材 2017年4期
关键词:精梳机梳棉机纺纱

章友鹤,赵连英,周建迪,陈顺明

(1.浙江省新型纺织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2.浙江理工大学,杭州 310018;3.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114)

•综合述评

色纺纱工艺装备与关键器材选配探析

章友鹤1,赵连英2,周建迪1,陈顺明3

(1.浙江省新型纺织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9;2.浙江理工大学,杭州 310018;3.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114)

为解决色纺纱生产中因染色纤维综合性能降低导致难加工、生产效率低、用工多等问题,以浙江省色纺纱企业的生产实践为例,分析色纺纱生产中清梳、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及络筒工序工艺配置现状;介绍色纺纱工艺创新途径及关键器材的配套选用;详细论述采用先进自动化与智能化混棉/毛技术、简易式清梳联合机、新型高效能精梳机、并粗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加快细纱机、络筒机、并纱机及捻线机更新改造及创新,配套应用先进的梳理机针布、胶辊、胶圈、钢领、钢丝圈、异纤检控装置及电子清纱器等,提高其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提高纱线品质的创新途径。指出:生产优质色纺纱线,不仅要选配好原料,优化纺纱工艺,还需注重工艺装配和器材技术进步。

色纺纱;生产;本色纱;半精纺;技术创新;选型与配备;用工;效率

0 引言

色纺纱是一种特色纱线,它改变了先纺纱后染色的单一色彩模式,多色彩的纱线呈现靓艳风格,可满足人们对服饰的时尚化、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同时,由于色纺纱显著提高了纱线的附加值而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生产中高端时尚服饰的配套用纱,在纱线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实践中,色纺纱与本色纱生产的不同点:

a) 棉纤维染色后性能变化大,突出反映在其强力下降、长度变短、短绒增加和回弹性变差,给纺纱带来一定难度,在工艺设备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b) 色纺纱生产品种多、批量小、翻改频率高,故其设备利用率与生产效率较低,配台需相应增多;

c) 生产工艺流程长,尤其是前纺工序要经过开纤、混棉(混色)等多道工序,且根据纤维染色后性能的变化,需采取轻定量、慢车速等工艺设计,其设备配台比本色纱多20%以上;

d) 用工比本色纱生产多50%~100%,人力成本增加,招工难度加大。

色纺纱生产的以上难点,必须通过工艺装备的技术创新解决。近年来,浙江许多色纺纱企业围绕色纺纱生产在工艺技术装备上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及提升色纺纱的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 色纺纱生产工艺设备配置

色纺纱生产品种多、批量小,颜色千变万化,品种翻改频率高的特点,要求使用的工艺设备结构简单、清扫方便、工艺翻改快且自动化程度高,最好具有自动监测与在线控制功能,笔者对目前色纺纱生产各工序的工艺设备配置基本情况予以介绍。

1.1 清梳工序

清梳是色纺纱生产的首道工序,承担着开松纤维、去除杂质和棉结,制成洁净的梳棉条(又称生条)的功能。因色纺纱的生产批量比本色纱小,故一般不采用高效能清梳联合机。根据目前使用原料与生产批量不同,有三种工艺设备配置。第一种是采用传统的开清棉与梳棉机二道设备,用开清棉机制成棉卷,在梳棉机上制成条子,用工多,工艺不合理,企业已很少采用。第二种是针对生产批量较大的品种,如色纺麻灰纱等,许多企业已采用简易式清梳联合机,即把原开清棉设备与梳棉机有机联接,取消清棉机的成卷与梳棉机机后换卷工种,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可根据批量大小任意组合梳棉机配置(4台~8台)。由于省去了开清棉成卷与梳棉换卷工种,故对节省人力有积极作用。第三种是针对批量更小的品种,为减少开清棉机品种翻改不便,在梳棉机后部加装喂毛斗,将开松混合后的原料在梳棉机的喂毛斗帘子上直接喂棉,制成梳棉条。这种方式在半精纺企业中已广泛采用,但控制喂毛斗输出棉层的重量差异是关键,故应在梳棉机上加装自调匀整装置,以控制好梳棉条的重量差异与重量不匀率。

1.2 梳棉工序

由于色纺纱使用的原料大部分是染色纤维,其性能变化较大,为使纤维在梳理过程中少受损伤,目前多数色纺纱生产企业很少采用高产梳棉机,仍以采用A系列梳棉机为主,部分采用FA201型封闭式梳棉机,这两款梳棉机对纤维柔和梳理,损伤较少;但因定量轻、速度慢、生产效率较低,梳棉机台时产量为15 kg~25 kg的配台较多,每万锭配梳棉机15台~20台,生产半精纺色纺纱时配台更多。如何使纤维既充分梳理,又少受损伤,同时提高梳棉机生产效率,是色纺纱生产中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难题。

1.3 精梳工序

色纺纱生产采用精梳工艺是提高纱线品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生产细号、色棉含量较多纱时尤为必要。目前色纺纱生产中有二种精梳工艺配置,一种是A系列(A201型)传统精梳机,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国产FA系列(266型—268型)精梳机,目前多数企业色纺纱生产仍采用A201型精梳机。虽然A201型精梳机单机产量较低,仅为10 kg/(h·台),但品种翻改方便,适宜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设备管道少且不易挂花,管理较方便。A201型精梳机单机产量低,且前道配套条卷机的并合次数较少,制成的小卷条痕较明显,在精梳落棉中有效纤维浪费较多,因此必须加以改进。

1.4 并条工序

并条机在色纺纱生产中承上启下,因并条后条子再无并合的工序,故并条机生产的条子长短片段的均匀度直接影响成纱的重量不匀率。为此,在色纺纱生产中并条的出条速度比本色纱生产时低10%以上,且多采用三道并条工艺。目前,头2道并条机配置以国产机型为主,有沈阳纺机的FA306型、陕西宝成纺机的FA311型—315型和湖北天门纺机的FA31Z型及DS-81型等多种,出条速度均为300 m/min~350 m/min;末道并条为控制好条子的重量偏差与重量不匀率,多数企业都配置带自调匀整装置的并条机。目前,带自调匀整装置的并条机国内外均有制造,其中瑞士立达与德国特吕茨勒公司机型的出条速度与控制灵敏度均高于国产机型,故许多色纺纱生产企业都选用进口并条机以便末道把关。进口并条机调整工艺快捷,生产效率较高,并具有在线检测与调整功能,已成为控制色纺纱质量的一种关键设备。

1.5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是细纱工序前的最后一道纺纱流程,粗纱机与成纱质量关系密切。在色纺纱生产初期,普遍采用托锭式A系列粗纱机(A454型—A456型),其锭翼系锭子传动,生产效率较低,质量控制手段落后,已逐步被FA系列悬锭式粗纱机替代。悬锭式粗纱机将锭子与锭翼分开传动,使粗纱机的生产效率比原A系列提高约50%,车速也从原来的600 r/min~700 r/min提高到1000 r/min以上,最高达到1200 r/min;使用较多的是天津纺机的FA458型和河北太行纺机的FA421型。这二种粗纱机仍采用锥轮(铁炮)传动调节粗纱的卷绕速度,其机构复杂、故障率较高,尤其是大、中、小纱的卷绕张力仍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提高色纺纱的质量,不少色纺纱企业正在对粗纱机进行二次升级改造。一是将粗纱机的锥轮传动改为多电机驱动,使粗纱机罗拉、锭子、锭翼及龙筋升降的主要传动部件的同步性提高,从而极大改善了粗纱机前、后排与大、中、小纱卷绕张力差异,消除了粗纱开关车时的滞后与惯性效应,杜绝了粗纱细节产生。二是将人工落纱改为定长自动集体落纱,既避免了人工落纱易产生的疵品,又因粗纱定长落纱后便于细纱工序集体换粗纱,减少了粗纱筒脚纱浪费,也减轻了细纱挡车工劳动强度,受到一致好评。

1.6 细纱工序

细纱是色纺纱生产的主要工序,由于色纺纱生产批量小、品种多、翻改频率高等原因,多数色纺纱企业仍采用普通的400锭细纱机进行生产,而为了减少纺纱断头率,普遍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大、中、小纱的纺纱张力;同时,其纺纱锭速也比本色纱生产降低10%以上。生产半精纺色纱时纺纱锭速更低,约控制在10 kr/min;由于锭速较低,故一般选用直径为40 mm~42mm钢领来增大管纱容量,不仅减少细纱的落纱次数,而且可提高后工序络筒机的生产效率。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色纺纱的品质,增加色纺纱的品种,赛络纺、集聚纺、花色纺等新技术也在逐步推广中。

1.7 络筒工序

络筒是将管纱卷绕成筒纱,并进一步清除纱疵,是把关成纱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色纺纱企业将落后的1332型络筒机更新为纱库型自动络筒机,机上配有自动接头及电子清纱器等,对提高纱线质量与减少用工均有积极作用。由于自动络筒机的落纱速度比1332型提高近1倍,故使每万锭设备配台从5 台~6台减少为3台,既减少了落纱用工,又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国内外制造自动络筒机的主要有德国赐来福公司、日本村田公司、意大利萨维奥公司和青岛宏大纺机公司等;而多家色纺纱生产企业使用国产自动络筒机的实践表明,其性能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故多数色纺纱生产企业使用进口的自动络筒机,仅需1名挡车工,极为节省用工。

2 色纺纱生产工艺装备创新途径

随着纺纱技术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及单机高效化发展,纺纱工序缩短、设备配台减少、能耗降低及用工减少。本色纺纱生产企业已普遍采用了清梳联、粗细联等自动化、连续化纺纱设备,纺纱工序从原7道缩短为5道,而且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普遍推广应用,不但显著提高了本色纱的质量水平,也大幅度节约了用工,许多企业万锭用工已不超过50人。因此,色纺纱生产企业也应加快工艺技术装备创新步伐[1]。

2.1 积极采用自动化与智能化混棉/毛技术

积极采用自动化与智能化混棉/毛技术,可提高混棉/毛与混色的均匀度。混棉/毛与混色均匀是色纺纱生产的关键,由于色纺纱与半精纺都是采用多种原料混纺,并将色的概念融合在纺纱全过程,不但要做到各种原料混合比例正确,而且要求各种颜色的原料混合均匀,杜绝成纱色差、色档疵品产生。因此,色纺纱企业必须采用自动化混棉机取代原人工拌棉与混棉方法,半精纺企业也必须采用大容量的和毛与开毛设备。自动混棉机技术属国内首创,是先将各种色棉逐包开松,再用立体混合原理将不同色泽、品种的原料分层次均匀混合后打散,然后在开清棉工序中的抓棉上排包,按配比和混色要求实现均匀抓棉,半精纺企业采用将各种原料在开毛机上开松后,在和毛机再次进行混合,然后用风管将原料送入和毛仓利用时间差再次混合,达到使用要求。

2.2 加快推广简易式清梳联合机

简易式清梳联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种成本低、效果好、使用方便灵活的纺纱设备,其优点如下。

a) 把原色纺纱企业的开清棉与梳棉设备通过适当改造而有机联接在一起,组成“清梳联”,实现连续化生产,既缩短了工序,又因取消了开清棉落卷工、运卷工及梳棉机的机后换卷等工种而节约用工。

b) 采用清梳联将开清棉设备开松、除杂后的棉层呈自然状态直接输送到喂棉箱后进入梳棉机,可有效地减轻梳棉机的分梳负担,提高梳理质量并减少纤维损伤。

c) 配有自调匀整装置,可在线检测与调整输出条子的重量差异,其条子重量不匀率比传统清梳工艺显著改善。

d) 简易式清梳联工艺可根据色纺纱的批量大小,灵活调整梳棉机的配台数,少则配3台~4台,多则配6台~8台,对棉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生产均可适用。浙江省已有多家色纺纱企业使用清梳联工艺,在提高梳棉条质量与节约清梳工序用工均取得积极效果。

2.3 积极采用新型高效能精梳机

浙江省重点色纺纱企业,为提高精梳色纱质量、节约原料,都将原棉染色工艺改为先经梳棉或精梳机梳理成棉网染色后再混棉工艺,不再受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困扰。

采用新型高效能精梳机生产色纺精梳纱,与使用A201型精梳机相比具有许多优势:

a) 对纤维的梳理面积及棉丛的控制力远超过A201型精梳机,使制成的精梳条中短绒含量降低,而精梳落棉中有效纤维含量也比A系列精梳机少。

b) 高效能精梳机的单机产量比A系列精梳机提高3倍~4倍,如一个2万锭精梳纱生产车间,用A系列精梳棉机要配5套20台设备,而用高效能精梳机只需用1套6台就够了。设备配台减少,既可节约厂房面积、降低能耗,又可减少一半用工,如宁波百隆在越南新建色纺纱工厂,已全部配置高效能精梳机用于生产优质精梳色纱,取得了提质、降耗及减少用工的效果,充分说明纺纱生产中用新型高效能精梳机取代A系列精梳机是完全可行的。

2.4 加快并粗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

在色纺纱生产中,并条机与粗纱机是运转速度较高的两种设备,控制不当极易产生疵品,故提高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在线质量监控十分重要。如,浙江省许多色纺纱企业在末道并条机上配置自调匀整装置,能在线自动监控条子的重量偏差,改善条子的重量不匀与条干不匀,可使成纱的重量不匀率与条干不匀率显著改善,达到用户的要求。此外,在末道并条机上采用自调匀整技术后可为减少并条机道数(从3道减为2道)创造条件。并条道数减少既可降低能耗,又可减少用工约30%,对降低生产成本有一定效果。

在粗纱机改造方面,浙江许多纺纱企业积极将原锥轮传动的粗纱机改造成多电机智能传动,设备生产效率与粗纱质量显著提高。据了解,宁波百隆将锥轮传动粗纱机改造成四电机智能控制后,彻底消除了锥轮传动粗纱机成形部分的各种故障,有效地降低了粗纱的断头率与坏车率,使产能提高15%,粗纱开台率减少15%,一个4万锭车间粗纱配台从原16台减少至12台,机修工从6人减少为4人,挡车工从16人减少为12人,并使工人劳动强度显著减轻,维修工作量减少,品种翻改快捷,深受一线工人欢迎。

2.5 加快细纱机的更新改造

色纺纱的细纱工序改造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及降低用工”进行,以进一步提升色纺纱档次、增加色纺纱品种。根据浙江省色纺企业近几年来的改造实践,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a) 积极用集聚纺或集聚赛络纺技术改造现有环锭细纱机,许多厂的改造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色纺纱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由于集聚技术使纺纱三角区加强对纤维集束与控制,成纱的强力、条干均匀度及毛羽指数等核心质量指标均比普通细纱机生产的纱线明显提高,可用于高品质棉针织品用纱,从而使织成的布面呈现细腻、光洁、平整的风格特征。

b) 根据市场追求服饰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用花式纱装置改造环锭细纱机,使花式纱技术与色纺纱技术融合,生产出形态各异的竹节色纺纱、色纺段彩纱等新颖纱线,这是扩大色纺纱品种、提高色纺纱线附加值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c) 为减少细纱工序用工,应加快推广自动落纱技术。如,浙江色纺企业在推广自动落纱技术方面有以下方法:

1) 新建或扩建且生产批量较大的色纺纱企业,可采用带自动集体落纱的细纱长机,如宁波百隆在越南新建的色纺厂全部选用1000锭以上细纱长机,节约用工效果显著。

2) 在现有细纱机上加装集体自动落纱装置,将手工落纱改为集体自动落纱,可减少落纱用工一半以上。

3) 采用智落纱小机,如浙江常山多家色纺纱生产企业及宁波百隆都已采用智能落纱小机自动落纱,可减少落纱工30%以上,并显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工费支出减少,具有改造费用少、投资回收期短的优势,更适合中小型企业改造的选用。

2.6 络、并、捻设备的创新改造

成纱加工工序有络筒机、并纱机及捻线机三种设备,也是色纺和半精纺企业用工最多的工序,是企业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用工成本的重点,近几年浙江省内色纺企业改造实践分析如下。

a) 将纱库型自动络筒机逐步改造成最新的托盘式自动络筒机,因为后者换纱管及装空管等全部为机器人智能化操作,可使挡车工从看管1台车增加到看3台~4台。如,1万锭原配3台托板式自动络筒机全部更新为进口的托盘式自动络筒机,在提高装备生产效率与节约用工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工人看台从原3人看2台到1人看2台,生产效率也提高约20%,使公司使用络筒机数从原45台减少为36台,全公司络筒机络筒工序用工从原150人减少为80人,投入的更新改造费也可在5年内全部回收;可见用托盘式络筒机逐步取代纱库型络筒机,是色纺企业减少用工的一个重要措施。

b) 色纺与半精纺企业生产的纱线由于后加工需求,部分需捻成线出厂,尤其是半精纺纱线主要用作毛针织用纱,多数仍用纱合股捻线,而传统的环锭捻线机的容量小,且须经络筒与并纱后在捻线机上加工成合股线,工序长、接头多,影响最终服饰的外观质量,而用高速倍捻机取代传统环锭捻线,不但可缩短工序、减少用工,而且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捻度均匀、差异少,有利于提高最终产品质量,是纺纱企业技术改造重点之一。

总之,通过以上色纺纱和半精纺纱工艺技术装备的改造与创新,既可进一步提升纱线的品质与档次,又可显著改善色纺纱企业设备生产效率较低、配台与用工多的状况[2]。据分析,纺19.7 tex色纺纱,企业万锭用工可减少为约100人,比目前万锭用工减少50人,则每年可减少工费支出250万元以上。

3 色纺纱生产用关键器材的配套与选用

要生产优质的色纺纱线,不仅要选配好纺纱工艺装备,还须选用好相配套的关键器材,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用好关键器材才能使主机装备发挥出更高效能。由于色纺纱使用原料与本色纱有较大区别,尤其是梳理与牵伸卷绕区的关键器材选用十分重要[3]。

3.1 梳理针布

由于色纺纱对色结与棉结的控制要求特别高,所以一般通过增强分梳或多次梳理才能达到成纱品质要求。而纤维经强力分梳和多次分梳后会产生较多短绒,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并导致毛羽增加;因此,在梳棉过程中既要减少纤维损伤,又要达到理想的梳理效果,则针布选用是关键,即要选用具有“矮、尖、薄、密、小”特点的金属针布,还要兼顾梳理度适中。许多生产企业根据色纤维的性能特点,选用AC2030×01840型锡林针布齿条、AD4030×01890型道夫针布齿条、MCH42型盖板针布;同时,为了达到柔和梳理,在A186F型梳棉机上,加装前4后6固定齿条盖板并附带棉网清洁器,使色棉结控制在工艺设计要求的25个/g~30个/g。

3.2 胶辊和胶圈

色纺纱用胶辊除具备常规纺纱对胶辊的性能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特殊技术要求:

a) 表面必须耐受染色剂的腐蚀,以防止溶胀或中凸;

b) 阻止染色剂向胶辊内部渗透,避免其弹性降低而影响握持力,使成纱质量降低;

c) 表面能抗色纺纱中化学介质的浸入、污染,以防止胶辊发粘、发涩而缠绕纤维;

d) 纺纱胶辊表面受染色剂浸蚀而不发生龟裂,以防产生纱疵。

根据以上对色纺纱生产用胶辊的性能要求,胶辊应经表面预处理后再使用,并根据原料的可纺性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方法:

a) 对可纺性适中的色纺纱或中细号纱,可采用免处理胶辊并用渗透性涂料;

b) 对可纺性较差色纺纱应采用弹性复合涂料或尼龙6对其表面进行涂覆处理,并选用硬度较高的胶辊——高硬度胶辊表面经涂覆处理后,表面在一定压力下不易产生裂纹。

3.3 钢领与钢丝圈

由于色纺纱中染色纤维表面摩擦因数比未染色纤维大,为减少纺纱断头率,除适当降低纺纱锭速外,还应选用耐磨性佳、高速运转时散热性好的钢领与钢丝圈。如,重庆金猫、无锡求实制造的高精密轴承钢钢领,其使用寿命高达5 a以上,已可替代进口钢领。钢丝圈是易损耗器材,其使用寿命国内外仍存在一定差距。选择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钢丝圈是提高色纺纱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家企业色

纺纱生产实践表明,瑞士产蓝宝石钢丝圈上机无走熟期,使用10 d成纱质量无显著变化,性能明显优于国产钢丝圈,其使用周期长、质量波动少的特点对提高成纱质量及减少断头率作用明显,尤其在生产高档色纺纱或半精纺纱品种上应优先使用[4]。

3.4 异纤检控装置

由于用户对色纺纱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浅色面料,不允许有异纤疵点显现,故色纺纱生产对原料中的异纤应尽可能剔除。人工捡挑异纤并在开清棉工序中加装异纤检控装置,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中最后切除残余异纤。其中,开清棉机中应用的异纤检控装置,是控制异纤的关键工序,在大中型色纺纱生产企业中,异纤检控装置已成为标配。国内外纺机制造企业推出的异纤检控装置,异纤清除率能达到80%以上。由于异纤检控装置使用多项自动化与数字化控制技术,故价格较昂贵,单价从50多万至100多万不等,企业应货比三家后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

3.5 电子清纱器

电子清纱器是自动络筒机的重要配件,分为光电式与电容式两种,其功能是切除细纱上的残余纱疵,使成纱质量达到用户要求。因为色纺纱表面光泽多变,使用光电式难以识别,故多选用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因其对温湿度敏感,应控制生产车间的温湿度稳定性。此外,在电子清纱器设置的多种清纱参数功能通道中,色纺纱清除参数的设定以切除棉结与短粗节为主;与本色纱相比,其对棉结、短粗节通道设定更加严格,应同时打开短粗、长粗、细节等功能。自动络筒机还应选配捻接器,并确保捻接失误率不大于8%、捻接强力不小于平均强力的85%,以减少因接头强力偏小而造成断头与疵品产生。

4 结语

为生产优质色纺纱线,不仅要选配好原料、优化纺纱工艺,还必须合理选配生产工艺装备与关键器材;紧跟纺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积极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对现有纺纱工艺装备进行改造与创新,方可使色纺纱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种进一步拓展,用工进一步减少,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与减少用工的双重目标。

[1] 毕大明,章友鹤,赵连英,等.色纺纱工艺技术的创新途径[J].棉纺织技术,2015,43(2):3-6.

[2] 朱建民,卢广发,章友鹤,等.色纺纱企业关键设备和关键器材的选配与使用探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7,25(3):72-74.

[3] 李水有,张毅.色纺纱关键纺纱器材的选用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6(2):26-33.

[4] 赵利,潘红,章友鹤.半精纺的产品创新与工艺优化[J].纺织导报,2017(5):73-76.

Selection Analysis of Process Equipments and Key Accessories for Color Spinning

ZHANG Youhe1,ZHAO Lianying2,ZHOU Jiandi1,CHEN Shunming3

(1.Key Laboratory of R&D of New Textiles,Hangzhou 310009,China;2.Zheji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3.Huzhou Weida Textile Group Co.,Ltd.,Huzhou 313114,China)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th color spinning production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excess labor emplyment due to the poo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fiber in color spinning,sampling the color spinning enterprises in Zhejiang,analysis is done to the process configuration status of in the color spinning process including blowing-carding,carding,combing,drawing,roving,spinning and winding.Introduction is made to color spinning technology regarding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key accessories configuration,use of advanced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mixed cotton/wool technology,simple blowing-carding machine,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new high-performance comber,and drawing equipment speed up the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processes in spinning machine,winding machine,doubling and twisting machine plus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card clothing,cots and aprons,travelers,foreign fiber sorter and electronic yarn cleaner,production of high efficiency,less labor employment,and improved yarn quality is gain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high quality color spinning yarn depends not only on good materials and optimization of spinning process,but also on process configuration and tech-innovation of textile accessories.

color spinning;production;grey yarn;semi-worsted;tech-innovation;selection and allocation;labor;efficiency

2017-05-31

章友鹤(1934—)男,浙江宁波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纺纱器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TS104.2

A

1001-9634(2017)04-0042-06

猜你喜欢
精梳机梳棉机纺纱
ITMA2023 新型梳棉机的技术特点评析
C72梳棉机100%国产莱赛尔纤维优质纺纱工艺实践
立达精梳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棉纺织技术(2021年5期)2021-12-23 14:55:09
纺纱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棉精梳机牵伸自停装置的改进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纺织导报(2015年6期)2015-12-31 19:29:30
发热纤维/棉/黏胶多组分喷气纺纱线的开发
新型纺纱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对国内外梳棉机和精梳机技术进步与创新的评析
梳棉机锡林速度对色纺纱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