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伦/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畜牧兽医站
黑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与防制
谭先伦/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畜牧兽医站
黑山羊支原体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以高热、咳嗽,胸壁和胸膜出现浆液性炎症和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病程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病死率较高。该病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有的地区也发生,尤其是饲养山羊较多的地区更常见。对养殖山羊的地区影响较大,如疏于管理,未采取具有针对的方式防制,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将经历的一例黑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与防制过程进行阐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惜字阁村7组姜云礼养殖黑山羊200多只、绵羊50多只,未到我处就诊时已经死亡黑山羊20只,处于病态羊30多只,每天都有新发病例,其中以小羊居多。曾使用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刚出现症状的羊,给药后症稍缓解,待2d后或3~5 d停药后复发或症状加重,出现死亡。我处针对有症状的病羊进行检查,同时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同时采取实验室综合诊断,初步诊断为一例黑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采取防制后出现明显效果。
羊群中发病主要为山羊,绵羊未见明显异常。随机测得5只发病黑山羊的体温均在40.0℃以上,精神沉郁,有的高度萎靡,采食量明显下降或停止,病羊流浆液性鼻液,有的鼻孔周围粘有脓性鼻液,呼吸时胸腹部起伏明显,支气管呼吸音加强,肺中部出现明显的支气管呼吸音和胸膜摩擦音,病程较长的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无光泽,死亡羊只多为病程较长的,很少有病程较短的。随机采集抗凝血液5份进行实验室检查。
剖检的3只病死羊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主要的病理变化出现在胸腔,胸腔内有大量积液,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凝固,胸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肺脏表面颜色呈灰色、红色相间分布,深浅不一,有的双侧,有的是单侧。肺间质增宽,体积肿大,质地硬实似肝,切面呈多色的大理石样花纹。瘤胃内内容物较少,真胃粘膜潮红,肠黏膜充血,表面粘有多量粘液。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点状出血。心肌迟缓,肝脏、脾脏肿大,胆囊肿大。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降低,白细胞总数增多,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2.血液涂片镜检。见有红细胞淡染。
3.微生物学检查。无菌采集剖检羊的胸腔渗出液和病变肺组织进行涂片,经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均见有球形、杆状、丝状病原体。将该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经37℃培养后见有多量透明露珠状、乳头状突起的小菌落。对菌落涂片镜检可见多形性病原体。
经分析发病情况,结合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一例黑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
1.淘汰病情较重的羊只,并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场使用氢氧化钠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2.将发病羊只进行隔离,并对假定羊只进行免疫接种山羊支原体肺炎疫苗。对发病羊只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药物有5%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VC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土霉素注射液,替米考星注射液;板蓝根煮水供羊饮用。
2周后回访,该羊群经过防制7 d后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有所下降,10 d后基本稳定,最终死亡羊只60多。
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体分为4种,如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只感染山羊。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尤其是饲养管理较差的冬季和早春,但慢性型病例夏季发生较多。不从疫区引进带毒羊只及进行有效的接种疫苗可降低本病的发生机率。羊群一旦发病应及时确诊,使用较为敏感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紧急接种和全身治疗效果较明显,如红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等;疫苗有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制造的氢氧化铝疫苗和弱毒疫苗。在治疗该病时,也有向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药物进行全群给药进行配合治疗的报道,其效果也很好,如用粉剂氧氟沙星按 10g/100 kg饲料混饲,连用3 d;将土霉素可溶性粉进行混饮,2次/d,连续饮用4~5 d,同时饮水中加入葡萄糖粉、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
(略)
格控制放牧地点,有的羊在潮湿处吃草,并饮了低洼处的水,引起羊群发病。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梭状芽孢属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长期存在于土壤、污水、人畜粪便和饲料饲草中,同时也是肠道中的常见菌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本病的发生。羊群由于前一段时间不断下雨,没办法放牧。但几天后天气晴朗,高温高湿,使羊的机体处于过度应激状态,抵抗力严重下降,不足以抵挡毒素的攻击,况且该羊群未免疫过肠毒血症疫苗,这是此次绵羊发生肠毒血症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是必须的。放牧时要到高燥地方放牧。夏季多雨天,应该少抢青,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更不能让羊饮到下雨后低洼处的污水。这样才能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