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慧
(南通市如东县新店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32)
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探究
管 慧
(南通市如东县新店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32)
养猪业在近年发展迅速,促进了养猪户的收入增高,然而,对于猪的养殖期间,很容易造成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地区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群体,从而造成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现象的发生,给养猪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针对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措施
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和春季是仔猪发生腹泻疫情最多的时段,一般仔猪发生腹泻疫病,发病症状尤其明显,呕吐腹泻、被毛不整齐、精神不好,如果仔猪出现脱水严重现象,会造成仔猪身体消瘦非常的快,体温也很高,从而造成仔猪营养不良器官衰竭,最终死亡,仔猪死亡率50%以上,哺乳仔猪可达100%,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通过对病死的仔猪进行剖解发现,猪肠壁比正常的仔猪要薄,胃肠道有出血的现象,而且淋巴结有肿胀状况,其他未发现特征性病变。母猪、种公猪和育肥猪腹泻多为一过性感染,症状较轻微。
1.1 种类
仔猪病毒性腹泻和其他的疾病不同,它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类是限制在肠道局部繁殖的病原,它作为引起肠道疾病和腹泻的直接原因(原发性肠道病原),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V)。另一类是全身循环经过性传染病的病原,在这些病原中,腹泻是作为被病原侵害的组织器官在肠道出现的一种结果(继发性腹泻病原),主要有猪瘟病毒(HCV)、伪狂犬病毒(P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蓝耳病毒(PRRS)、猪圆环病毒(PVC)、诺瓦克病毒、博卡病毒等。
1.2 发病机理
一旦仔猪感染病毒,会先对仔猪的小肠集合淋巴结区进行入侵,然后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行感染,病毒会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并且进行繁殖,病毒通过对周围细胞进行不断的扩大,让仔猪的整个小肠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其上皮细胞出现坏死现象,小肠的绒毛出现脱落的现象,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扰乱其消化及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功能,引起急性吸收不良。哺乳仔猪不能消化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使吮吸进胃肠道乳汁中的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液体在肠内滞留,甚至从组织内吸收液体,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一旦仔猪出现腹泻的状况,脱水情况严重,造成身体出现低钾、低镁等现象,从而造成仔猪的死亡;另外小肠表面上皮受损后,陷窝上皮迅速增生,病毒脱落;而陷窝上皮迅速增生,自陷窝向外发展,覆盖小肠腔表面,这些新增生的上皮细胞不能很快分化,因而无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大量肠液积于肠腔,病猪排出水样粪便。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通常情况下,仔猪出现病毒性腹泻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大症状,这类的症状是由于肠道由于高度或者急性接触,从而造成传染病的发生,这类疾病的发生的非常的快,而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传播全群,以各种年龄的猪消化道感染为特征。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病毒后出现发热、精神沉郁,厌食、呕吐,排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带气泡的水样粪便,严重腹泻的仔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些病猪的状况比较明显的是,一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体温会升高,一旦出现腹泻状况,体温呈现下降现象,病猪的发病症状表现明显,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脱水现象,并且身体消瘦,口渴现象非常严重,被毛非常的乱,发病后2~7d 衰弱而亡,对于这类的症状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的进行合理的治疗,死亡率可高达 50%~100%。仔猪在成长的过程中,日龄也在增长,对于这类的病猪死亡率会降低,然而,仔猪生产发育却和正常仔猪有着极大的差别,成长较为缓慢,泌乳母猪发病严重时体温升高、厌食、呕吐、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尤以小肠病变为主,小肠充血,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变薄、透明,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呈黄色;部分死亡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
2.2 猪流行性腹泻病
仔猪病毒性腹泻症状还有常见的一种是猪流行性腹泻病,这类症状的疾病由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类冠状病毒所致,这类新生仔猪死亡率极高,主要特征是水样腹泻、脱水等。母源抗体会给哺乳仔猪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不会发病,一旦失去保护,会造成仔猪症状明显,而且非常严重,伴有高死亡率。仔猪可见精神萎顿、呕吐、明显脱水,1周龄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后容易死亡。病变主要在小肠,肠管明显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松驰,小肠黏膜充血,肠系膜呈索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胃内空虚,部分仔猪胃内充满胆汁黄染的液体。
2.3 猪轮状病毒腹泻病
呼肠孤病毒科的轮状病毒是造成猪轮状病毒腹泻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这类病猪出现的明显症状为精神不好、不想进食、呕吐腹泻、脱水严重、体重消瘦,在10~60日龄的仔猪常可见到自然发生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可达50%~80%,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0%;哺乳仔猪常继发大肠杆菌病,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可达30%~80%。一般这类的猪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差、进食减少、呕吐现象严重,伴有腹泻,排出的粪便颜色为暗黑或者黄白色。如果仔猪腹泻现象非常严重,时间越长,出现的脱水现象也非常的严重。如果有母源抗体保护,1周龄内仔猪不易发病,缺少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症状较重,所处的环境温度出现下降的时候,或者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时,可使症状加重。
2.4 牛病毒性腹泻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很容易引起仔猪发生牛病毒性腹泻病,仔猪一旦发生这类疾病,会出现腹泻、免疫耐受、抑制、母畜流产等症状。一般来说,这类疾病的症状与猪瘟非常的相似,所以,对于这类疾病国家非常的重视。感染猪通常于出生后 2~4周龄发病,部分在出生后几天即发病死亡。临床表现为贫血、被毛粗乱、生长迟缓及消瘦,有些还见有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腹泻。
2.5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
通常情况下,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等病毒性腹泻疾病临床症状比较相似,所以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猪的粪便的PH值进行诊断,能够做出初步的鉴别,病毒性腹泻粪便多呈酸性,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的腹泻物多呈碱性。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抗体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
3.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对于养猪户来说,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让他们非常的头痛,这类疾病很容易传染猪场,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类的疾病,养猪场对于种猪最好选择自繁自养的模式,如确实需要引进种猪,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种猪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定无病后方可合群。不是猪场的工作人员,应该禁止其进入猪场,并对灭鼠、杀虫等方面的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
3.2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猪的饲养,养猪户应该对饲养管理工作进行加强,生产最好选择全进全出的模式,对于分娩舍应该让其保持适宜的温度,猪圈舍应该让其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干燥不湿等。特别是寒冷的冬季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并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因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保护性抗体,如果仔猪进食了初乳,能够帮助仔猪提高抵抗力,养猪户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应该使用干净的抹布将胎衣擦去,然后给仔猪进行干燥粉的涂抹,能有效保持刚出生仔猪的体温,使其在更短的时间内站立行走并尽快吃到初乳,并维持仔猪休息区的干燥。
3.3 发病时的控制
一旦发现仔猪感染病毒性腹泻病,应该对这类的仔猪进行隔离措施,避免影响健康的仔猪,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窜岗,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对于发生过疾病的猪圈舍应该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全面消毒,但应避免由于增加消毒次数而使分娩舍湿度增大而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使用干粉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分娩舍应做好保温工作,为仔猪提供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随着越来越的农民选择猪养殖,这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病毒性腹泻病对猪的危害巨大的,更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这类疾病所波及的病原非常的广,即使给仔猪进行了疫苗的接种,但是对于病情的防控并不是很好,边免疫边发病的情况较多见。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我们期望研究院所、疫苗企业可以多做投入,尽快在研发策略和技术上取得突破,能够生产出有效的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疫苗产品,这将是养猪行业的福音;另一方面,对于猪的养殖,养殖户应该从不同的方面以及环节多花费精力,从而将养猪场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练好“内功”,不仅能够让猪健康的生长,有效预防疫病,更利于畜产品的安全。
[1] 郭春生.猪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J].猪业观察,2012,(6):26.
[2] 闫伟.猪病毒性腹泻临床鉴别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103-104.
[3] 杨奉弛,南玉霞,韩广伟.猪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体会[J].中国畜禽种业,2012,8(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