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2017-04-04 12:16王慧敏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下痢副伤寒亚急性

王慧敏

(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王慧敏

(河北省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064200)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患病猪临床表现为败血症,慢性患病猪临床表现为坏死性肠炎,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有的病猪以卡他性或于酪性肺炎为特征。

1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在仔猪子宫内亦可感染,带病菌在猪健康时不发病,在外界影响下抵抗力降低会导致本病的。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病程一般在2d至3周,长的达1个月以上,往往因体质下降并发其它疫病,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多发。

2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即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1)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2~4月龄仔猪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高达41~42℃,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颤。鼻、眼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稀粪,有时不见腹泻。在耳根、胸前、腹下等处皮肤出现淤血紫斑,耳尖有干性坏疽,此时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 ,呼吸困难,明显下痢、咳嗽、跛行,经病程3~5d,发病率较低。(2)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最主要的特征是下痢,粪便呈粥样或者水样,灰白、黄绿、黄褐、灰绿或者乌黑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拉稀,尾部及后躯污染,部分咳嗽时呈喷射状排出稀粪,有的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者正常,有食欲,后期废绝,喜喝脏水。病猪日渐消瘦,被毛无光,行走不稳,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长的可达2个月,终至死亡或者成为僵猪。

3 剖检变化

(1)急性型主要以败血症为变化特征,耳、腹、肋等部皮肤可见淤血或出血,并黄疸。脾脏肿大,暗红色,质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与猪瘟变化相似),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糠麸样坏死灶。肝、肾、心外膜、胃肠黏膜有出血点。(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典型病变在盲肠、结肠以及回肠,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肠黏膜上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索状肿大,有的呈干酪样坏死。脾脏稍肿大,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有的病猪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4 预防与治疗

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4.1 预防 (1)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2)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干燥,哺乳及培育仔猪不要突然更换饲料。(3)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4)对假定健康猪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进行预防。连喂3~5d,有预防效果。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4.2 治疗 对全群仔猪进行观察,发现病猪后立即隔离并治疗,圈舍要及时清扫消毒,治疗方法甚多,如土霉素0.1g/kg·d计算,口服2次/d,连服3d,或者复方新诺明0.07g/kg·d,分2次口服,连服3~5d等等。

S858.28

B

1007-1733(2017)02-0065-02

2016–10–14)

猜你喜欢
下痢副伤寒亚急性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石榴皮巧治子猪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