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云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南 衡阳 421002)
“产学研”结合视角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刍议
王成云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南 衡阳 421002)
“产学研”三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产离不开专业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同时,学业必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学习中要重视那些高端技术;而研与学习知识以及专业人才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研究的课题大部分是来自生产实践。文章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进行了分析。
“产学研”结合;经管类专业;新常态
首先,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性的院校都有其显著的特征,即要适应区域市场经济的新常态,所以其办学宗旨主要是服务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新常态。其次,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主办单位都是政府,其需要获得更多政府的支持,也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服务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意识。同时,高职院校与全日制高校的培养人才目标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为了培育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就业导向性非常强,其培养的人才必须要与该区域的市场发展需求接轨。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状况,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各个区域的就业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也应该相应地发生一些改变,必须做好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评估,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设置,最终在变动中使专业更为合理、科学,以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且无可替代的人才。
政校行企共同办学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为这能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从而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实践也能摆脱盲目性从而变成有目的、方向、指导的教学。政校行企共同办学对社会优势资源的整合、缩短学校和岗位需求的差距有利;对学生充分与社会接触、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对教育空间的拓展、学校知名度的扩大有利。因此,高职教育的办学必须将传统的封闭式模式打破,积极面向行业、企业以及经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入贯彻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深化校行合作和校政合作,加快实现高职教育的“三个合作”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要主动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需求接轨,要展现自己的优势,并吸纳更多的企业和行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要进入市场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现阶段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并按照其需求来进行改革,融合企业、行业以及产业三大要素的内容,并建设一个开放性的办学体制,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高职教育要将产学研结合实现。①与政府主动合作,以建立一个良性互动关系。政府是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校企合作要实现真正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而,高职院校要将政府的资源配置与政策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好,促使政府为高职教育“行方便”,例如出经费与政策。同时,高职教育与政府的合作能够将其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各项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政府发现并直接地感受到高职教育在培育人才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作用,实现其与高职院校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②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行业协会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合作,以将行业协会的牵线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能够给学校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例如毕业生招聘会的组织、合作企业的推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技术研发平台的共建等等。以温州服装学院为例,该学院是由温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与温职院共同合作建立,主要是为了给温州服饰行业培养设计师助理、服装样板师等人才,并为其提供服装技术服务。
(1)校园文化:以实践基地为主。高职教育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拥有较强的技能,就必须将实践性教学加强,也就是说必须形成以实践基地为主的校园形态。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高考成绩较差,因而其本身就没有很多学习的热情,也不适合总是课堂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进一步让学生丧失对专业的兴趣,并不适用于高职教育,而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也不应该以教室为主,而应该在重视教室的同时走向室外。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应该增加一些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加入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现象的关注,将职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等结合在一起,以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因而要加强校企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实操技能。这一实训基地通俗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教学工厂”,这一工厂的规模按照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数量以及实践教学的需求所决定。现代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课时必须超过50%,这也意味着“教学工厂”的面积要比教室的面积大。由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因此要加强“教学工厂”的建设,发展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
(2)专业课程体系:以核心能力为主。专业课程包括很多方面且功能互不相同,分别为导论功能、技术核心作用以及扩展功能等,其中,就具有导论功能的课程来说,其主要是要培育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注重的是培育学生的实用技能。而具备专业核心功能的课程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核心能力,使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高职学生的特别性地位。所以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首先,差异分析产业的各类岗位,也就是挑选出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确定核心岗位。其次,根据分析核心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相应地开设专业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由4~6门课程共同组成,课时大约为300~500,且必须要做到“强”且“精”,最终达到不可替代的地位。专业拓展课程的功能是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其要求没有专业核心课程高,它只需要学生了解知识、知道方法、懂得学习便可以。由此,高职教育专业拓展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会”行业基础课程、要“精”专业核心课程、要“懂”专业拓展课程。
(3)师资队伍:以“三能型”为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高职教师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双师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走“三能型”道路,作为“三能”主要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要“能”;教师的实践经验、实操技能要“能”;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开发创新替企业解决问题使研究成功转变为产品的能力要“能”。高职教师只有成为“三能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校企结合地顺利进行,但是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这种“三能型”教师是非常少的。
[1]王耀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2]易小芳.新常态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5,(27):9-13.
On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View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WANG Cheng-y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Career 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Hunan 421002,China)
Industry,university,and researchare interrelated in nature.Industry can't be separate from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At the same time,studies must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life,and high-end technology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n learning,while research and learning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are interlinked.Most of research topics are from the production practice.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norm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ew normal
G719.2
A
2095-980X(2017)01-0215-02
2017-01-16
王成云(1974-),男,湖南衡阳人,硕士,副教授,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