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鹏,李艳彦,李志强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
《伤寒论》太阳病篇姜之应用
郭亚鹏1,李艳彦1,李志强2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
Application of ginger in Taiyang syndrome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传统中医药学史和文献是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永远都敞开的一扇“视窗”,透过这扇视窗望去,看到那许多曾经发生的和记录下来的,就像在一个拂晓的晨间看到凝结在生命叶片上的露珠,于是,我们深深地凝思文化和科技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整理和二次研究过程中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姜既有药用价值,也有食用价值,古今医家爱姜之人颇多,医圣张仲景尤其对姜情有独钟,而且在姜的应用及配伍方面甚是精妙。通过总结《伤寒论》太阳病篇涉及姜的条文,分析姜在太阳病篇的不同应用,归纳姜的功效及配伍特点,探究其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和配伍规律,以供学者参考。
姜;伤寒论;太阳病
古代医家张仲景尤爱用姜,《伤寒论》共有398条条文,使用姜的条文数达214条,其中姜在太阳病篇应用频率甚多。《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共有条文163条,计55方,其中涉及使用姜(含干姜、生姜)的条文达95条,占条文数的58%;含姜方剂33首,占方剂数的60%。恽铁樵云“凡研究药物,当从《伤寒论》方药入手”,下面是笔者对于仲景在太阳病中巧用姜的几点认识。
1.1 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太阳中风证共有条文22条,涉及生姜的条文达19条,可见生姜在太阳中风证中应用的重要性。生姜在太阳中风证中主要起到解表散寒、调和营卫之功。在太阳中风证中有关桂枝汤的条文11条,方中生姜与桂枝配伍,生姜辛温止呕,桂枝辛温解表,二药药性相协以调卫;生姜与大枣相伍,因“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12条),营阴不能内守则卫阳不能外固,生姜辛、微温,大枣甘、微温,二者与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营卫同调,以鼓舞胃气,发挥守营阴和固卫阳的作用。
1.2 宣散水气,亦可利水
仲景每遇蓄水之证,常用生姜治疗,疗效显著。生姜外可散表邪,内可温化水饮,宣散水气,亦可利水,所以生姜在治疗水饮病症中运用颇多。以茯苓甘草汤(73条)、真武汤(82条)为例,这两条同为太阳病的变证,茯苓甘草汤证乃太阳病发汗后,损伤胃中阳气,胃失腐熟之权,以致水停中焦。方中桂枝、甘草扶阳,生姜、茯苓泄水。真武汤证乃太阳病发汗后阳虚水泛,方中生姜为佐药,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1.3 温通心阳,宣阳化阴
《伤寒论》中“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条),此为心之气血失养,阴阳不调。方中除补益心之气血外,用生姜与桂枝相伍,二者辛温之性相协,可助血脉之运行。桂枝去芍药汤(21条)证为太阳病误下导致表证不解兼胸阳不振而见脉促、胸满,方中桂枝与生姜相配,具有宣通阳气而解表之功。
1.4 理气建中,降逆止呕
生姜乃呕家圣药,仲景在《伤寒论》每遇“呕者”常配生姜来止呕,如33条“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中生姜与半夏配伍,是止呕的常用组合。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腹胀满乃发汗后阳气外泄,脾虚湿阻气滞所致。方中生姜与半夏二药行气散结、降逆和胃,其用量为半斤,以加强降逆之力。栀子生姜豉汤(76条)方中生姜止呕,其用量为五两。
1.5 和畅中焦,利气血化生
桂枝新加汤(62条)由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和人参组成,本方生姜的用量为四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营气不足身疼痛。本证既由发汗太过所致,却还要加重生姜的用量,可见在此生姜的主要作用不是发汗解表,而是助阳调卫,和畅中焦,助气血化生之力,扶正以祛邪。
2.1 温中复阳,回阳救逆
栀子干姜汤(80条)用于治疗伤寒竣下后脾胃阳气受损而见身热不去、微烦,该方由干姜、栀子组成,干姜行温中之功。除此之外,仲景每遇回阳救逆之时,必附子、干姜同用,附子祛外寒,干姜温内寒,并固守中焦,以防阳气之浮越。如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61条)用干姜附子汤,该方由干姜、附子组成,药力迅猛直入以急救回阳。再如茯苓四逆汤治疗伤寒汗下后见阴阳俱虚而“病仍不解,烦躁者”(69条),亦为干姜、附子同用以回阳救逆。
2.2 温里散寒,辛甘化阳
《伤寒论》中干姜常与甘草配伍应用,取其辛甘化阳之意,最有代表性的是甘草干姜汤(29条),此证乃阴阳两虚之人感受外邪误用桂枝汤发汗致阴阳更虚。阳生则阴长,故先投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方中甘草甘平,益气和中;干姜辛热,温中复阳。二者相合,辛甘化阳,可复中焦阳气。此外甘草甘平之性还可缓干姜辛热,使温里散寒而不峻烈。
2.3 调和脾胃,温中止呕
以半夏泻心汤证(149条)、黄连汤证(173条)为例,二证病机均为脾胃寒热错杂、升降失司,半夏泻心汤证中黄连、黄芩苦降,干姜、半夏辛散,寒温共用以降火散寒;黄连汤中苦寒的黄连与辛温的干姜、半夏并用,辛开苦降,调整气机升降。干姜辛热,有温胃升清之性;半夏辛温,有温胃降逆之功。二药相合,温胃辛散之力相协,升降之功相辅,达到调和脾胃、恢复中焦升降的作用。
2.4 温化水饮,散寒宣肺
《伤寒论》小青龙汤(40条)主治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方中干姜辛热,细辛辛温,二药相伍,大辛大热,散寒宣肺,化痰涤饮,方中干姜用量为三两,在太阳病篇用量最大。
太阳病篇生姜泻心汤(157条)是唯一一条生姜、干姜同用的条文。生姜与干姜味辛性温(热),归肺、脾、心经,功可温肺或温中,为散寒(扶阳)之要药[1]。生姜长于辛散,走而不守;干姜则辛温大热,守而不走[2]。此方中生姜、干姜独有辛热之性,重用生姜,协同少量干姜,意在温胃而宣散水气,降逆止呕。姜夏相配,增强和胃降逆、化饮消痞之功。
综上所述,《伤寒论》太阳病篇姜的应用非常广泛,生姜与桂枝配伍外可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内可温通心阳、宣阳化阴,单用生姜可宣利水气。干姜回阳救逆与附子配伍辛甘化阳,干姜与甘草相配可温里散寒,干姜与半夏为伍用于温中止呕,干姜与细辛配伍温化水饮、散寒宣肺。见中阳不足、水饮不化,生姜、干姜同用可温阳以散水。此外,生干二姜是辛热之品,阴虚和阳热之证应酌情配伍应用。
[1]崔文臣,徐日方.《伤寒论》运用生姜与干姜探析[J].国医论坛,2014,29(4):1-2.
[2]张丹,刘静.浅析《伤寒论》对姜的应用[J].北方医学,2013,10(4):109.
(编辑:梁葆朱)
R222.25
A
1671-0258(2017)02-0001-02
郭亚鹏,研究生E-mail:2597861458@qq.com
李艳彦,博士,教授,E-mail:liyy1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