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这世间所有的吵架,都是因为:“我没错。”
@大师姊 美国大选当然有性别因素了,如果纯粹是选举策略的差别,设想一个毫无从政经验,只有煽动力的女房地产商,满嘴跑马,脏话连篇,要对少数族裔宣战,反全球化,结婚多次,儿子女儿都不是一个爹生的,还喜欢对男性长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有可能得到这些老白男的信任么?刚出门就被口水喷死了。
@陈武 那些深夜在网上比较活跃的人(网下却比较沉默的人),要么缺乏自控,要么太过压抑。而这,正是处于生存弱势者的典型特征。弗洛姆曾经愤恨地说,人是“死的”,他们越来越敌视生命,却崇拜无生命的机器。其实,我们不是崇拜机器,我们只是用无生命的手机来弥补生命的欠缺。
@鲁伊 去年,日本对850名百岁老人进行了一项调查,试图找出他们长寿且相对健康的秘密。开朗,喜欢与人交往,热爱食物(尤其是肉类),充分享受吃下去的每一口饭,这些都榜上有名。但是,他们最大的长寿秘密,却是在经历了一战、二战、饥荒、原子弹、经济腾飞、社会巨变、泡沫崩塌、身体衰老、亲朋离散、疾病交侵等等等等之后,依然保持呼吸。每一天。
@张向榮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扶贫、捐赠、公益活动都是道德行为,是慈善,是布施。实际上,在现代社会,这些行为均属于技术行为,是社会自我调节的手段,目的是消除贫困,也消除“贫困人口”这种身份,从而保证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聚焦的绝不应该是道德伦理,而是发现发明更好更丰富的手段,识别出需要帮助的人,并消除他们作为贫困人口的身份。
@尺度 我很不喜欢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要十分用心,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冯柒 购物狂欢,20个订单中,除了吃的在一个月内解决完毕,余下的你几乎没有再碰过它们。贪便宜入手的空气净化器扔在一旁,因为释出的“臭氧”让房间充满异味;经典款毛衣洗了一水就变了形;名媛范儿墨镜的镜腿上,品牌logo中的字母掉落一个;三折买进的大牌原单鞋子码数偏小。当消费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和刺激出来的欲望(折扣正是欲望生产的推波助澜者),人就会变成物欲的奴隶,浪费便不可避免。《善恶经济学》作者托马斯·赛德切拉克说:“不满足成为让我们进步和成长的引擎,也会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的引擎。”当你被廉价的幻象所攫,你就会离“物美”及其相连的高品质生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