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

2017-04-04 21:03孙铭泽
曲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快板曲艺创作

孙铭泽

我们哥儿俩是合肥曲艺团唱快板的演员,准确地说,我们是“李(李润杰)派”快板再传弟子中的一对师兄弟,师承于李润杰先生之子、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少杰先生。对于今天的广大观众来说,李润杰的名字显得陌生,但因为他创造了用快板演绎故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快板书”形式,一生创作了诸如《劫刑车》《抗洪凯歌》等一大批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对于曲艺行而言,李润杰三个字是一份永远的骄傲与荣誉。

之所以提到师爷李润杰,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登上曲艺舞台的“舞蹈快板”“音乐快板”“诗歌快板”等,与我们哥儿俩学习、认知的快板艺术相距甚远。好在我们懂得,演员的审美、追求、价值唯有通过舞台实践去体现和印证——演员只能用演出表现说话。总结、梳理这几年的舞台实践,我们哥儿俩在快板艺术的继承、传播、创作过程中,经历了这样三种境界或者说是经过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追求。

一、做“李派”快板的忠实继承者。从师承上讲,我们的“血统”似乎非常“正宗”;但由这些年的从艺实践来看,尤其是我们俩分别夺得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一、二届“‘武清·李润杰杯全国快板书大赛”的一等奖之后,反而觉得有一种手足无措的茫然。我们不断地问自己:莫非获奖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最终目标么?“李派”快板的创始人李润杰先生,一生并没有多少奖励证书,他却用自己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爱戴,印证了“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谓“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我们终于发现“形式入门”与“艺术入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在对“李派”快板艺术独有特征、价值的探索、研究中,我们发现李润杰先生所言的“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绝不单单是指作品内容体现的情感,而是与表演不容分离的一个整体。换言之,演员的打板、表情、动作及其对作品故事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细节的刻画等,都要始终围绕着与观众的“融入”而非“间离”展开与发挥。这种认识,让我们哥儿俩的快板创作、表演产生质的飞跃,它让我们原来从师父那儿照搬过来的知识“活”了。比方开场板,我们会依据剧场观众不同反应而决定其花样与长度,而不再是以往的死搬硬套。我们所遵循的不再是“李派规矩”而是“李派规律”,一切以“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为核心,在顺应、服从剧场观众不同审美的大前提下,力求回避教条主义的程式化、脸谱化和简单化,通过“把技巧用活”“把故事说活”“把人物演活”,生动、巧妙地展现李派快板艺术的独有魅力。尽管不同观众对我们哥儿俩的表演亦褒贬不一,但大家似乎都认可我们的自然、放松、亲切。想来,这得益于我们力求做“李派”快板忠实继承者的志向与探索。

二、做“今天”快板的積极传播者。李润杰先生曾说:“演员要能创作就如同猛虎添翼”,师父李少杰也曾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要学会创作、表演两条腿走路,如此才能走得更远。演出如同打仗,表演是枪,作品是子弹,没有子弹,生命就失去保障。”这些话所以让我们没齿不忘,是因为在走出学校这些年来的舞台实践中,我们深深体味到“传承发展‘本是本”,即作品是传承、发展的根本。创作新作,对于我们两个缺少文化与生活积累的年轻人来说,是个“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难题。这期间,我们俩曾小试牛刀,分别改编过传统作品《杨志卖刀》与《双锁山》,即使它们也曾获得一些全国性比赛的奖励、好评,但我们知道,“翻炒冷饭”只能解除一时饥饿,而这个时代真正呼唤的是耐人咂摸、品味,令人愉悦,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美精神食粮。写什么?怎么写?面对困惑,依然是李润杰大师的作品给了我们启迪:他的《金门宴》《夜袭金门岛》是两次赴福建前线与战士同吃同住的“收获”,《立井架》《油海长虹》源自于他去大庆油田的采风,他的《抗洪凯歌》是在当年天津抗洪大堤上完成的……重温大师经典作品及其创作历程,不仅坚定了我们“两条腿”走路的决心,也让我们懂得了“唯有写今天、唱今天,快板艺术才得以健康地活在今天”。方向明确了,我们俩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变成了我们认识、发现今天生活本质特征的“资料库”:我们一个来自江苏徐州、一个来自安徽芜湖,两人皆出身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这些,给了我们“审美自信”:凡是我们俩的“共识”,一定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体验距离不会太远。于是,我们合作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扶不扶》,便在这样一种理念引导下应运而生。2013年,我们拿它参加了中部六省曲艺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三、做“我们”快板的勇敢创作者。从事艺术不是用“模子”扣出来的,在尊重流派本质性特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凸显个性才符合艺术本质规律及其审美理想。李润杰、李少杰都是我们哥儿俩的偶像,但我们却清醒地知道,即使追赶一辈子也做不成他们中的一个,而最有可能的是汲取他们的艺术之长,根据自身天赋、条件、个性使之有机融为一体,成为“我们的快板”。在这样的思考下,李润杰“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的教诲又一次给了我们启发与智慧: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创作、变化、创新,不能游离“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这个根本。曲艺评论家孙立生先生说过“美好的曲艺表演就是演员与观众心灵的碰撞和博弈……”这更加证明“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是曲艺表演的真谛,而实现“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就要充分了解观众、研究观众,由此才能满足观众,提升观众。回忆追随李少杰先生学习快板艺术的经历,先生所传授的一招一式,都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今想来所有的“所以然”,无一不是为实现“与台下观众打成一片”的“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李派”快板艺术观,我们在做“李派”快板的忠实继承者、“今天”快板的积极传播者、“我们”快板的勇敢创作者的追求过程中,才没有迷失方向。认识上的清醒,理念上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了我们对数来宝《第三者》的创作中,我们将展示“李派”快板艺术的独有特征、满足今天快板儿观众的情趣需求,凸显我们哥儿俩的表演特点以及我们对社会新风气的呼唤,对多元、复杂之人性的认识,将把握与反映“手机控”“低头族”的题材融合、平衡在一起,经过反复推敲修改,不断实践打磨,在广泛征求到姜昆等专家与观众的意见建议后,参加了全国比赛并最终获得中国曲艺专业的最高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此后,我们又带着它进京参加“第六届北京喜剧幽默大赛”,在完全由观众给演员打分的演出现场,我们在所有参赛节目中赢得了最高分。

我们深知,刚刚起步,远方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坚信,只要具备积极探索艺术本质规律的真诚,努力创作紧随时代特征作品的热情,敢于展示自我艺术个性的勇气,就一定会“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弘扬中国精神,追求真善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蕴于作品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快板曲艺创作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为快板艺术正名
Jazz
《曲艺泉城》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