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丰富人生体验,建立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于2015年3月分别申报省市级课题——“指导学生进行传统节日进课堂的主题活动研究”,深入开展传统节日进课堂主题实践活动。
坚持节日内涵与活动形式相统一,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
传统节日进课堂的核心做法是给学生搭建一个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舞台。师生一起围绕传统节日开发了系列活动。(如图所示)
以清明节为例,我们开展了“走进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主题活动。在清明节前一周,组织学生围绕清明的内容进行开题,提炼清明节的主题——生命、纪念。清明节那一周,围绕清明节的内涵,选择开展“追清明溯源”“讲清明故事”“知清明习俗”“诵清明诗词”“忆清明人物”“制清明卡片”等活动。
将传统节日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并进行学科整合,多角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传统节日进课堂主题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学科、美术学科、学校德育处组织的节日活动有机结合,多角度地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我们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做法。
以端午节进课堂活动为例,我们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流程:确定活动主题(1课时)——制定活动计划(2课时)——活动具体实施(6课时)(分为三项大活动,各2课时)——活动反馈总结(1课时)。
这些课时将利用综合实践的课堂完成。遵照综合实践课题的模式,老师们把全班同学按六人一个小组,平均分成八组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了端午节三大活动:端午知识大碰撞、舌尖上的端午、端午游戏进行时。
接下来就把每个活动定为综合实践的一个小主题,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调研并实施活动。最后在结题课上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了解到什么文化?掌握了什么技能?教师制定出引导性的个人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组织学生根據评价表,反思自己和小组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收获。
其他节日我们也遵照这样的流程,不变的是把知识内涵、技能通过活动的形式实现内化,变化的是根据节日的内涵来确定不同主题的活动。
我们还将节日活动与寒假作业进行整合,设计更具节日特色的综合性寒假作业。如在“走近我们的节日——春节”寒假作业中,我们设计了“愉快的节日之旅”的内容:
第一站:节日知识我知道。
第二站:精打细算备年货。
第三站:喜气洋洋贴春联(自制春节手工作品)。
第四站:欢天喜地过除夕。充当小记者采访记录家人当年过春节时的场景、体验。
第五站:美好祝福送给您。设计祝愿卡。
第六站:欢天喜地收利是。设计并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利是封(红包)。
第七站:说说我的压岁钱。做出个人预算。
第八站:我们家的春节。以“我们家的春节”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拍摄照片、视频并上传微信群。
第九站:终点站。在个人评价表上,给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再让爸爸妈妈评价一下你的表现。
最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寒假实践作业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开学初展出优秀的寒假实践作品集。
另外,我们还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家校合力共育孩子的美好未来。如端午节邀请家长指导学生包粽子、春节进课堂包饺子等。同时带动家长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传统节日各项活动已经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再也不会因为过“洋节”,而忽略自己的传统节日。甚至大部分学生谈起传统节日,都有着浓浓的自豪与幸福。作为课题实施者之一,跟着学生一起研究和实践的两年多里,我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在日日更新,更为自己能够实施这一课题而感到自豪与幸福。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