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在有些人看来,议论文就是讲大道理,枯燥无味,没有多少可读性。其实,一篇好的议论文,同样可以有血有肉、有滋有味,让读者爱不释手。那怎样才能增强议论文的可读性,让议论文能像记叙文、散文那样惹人喜爱呢?方法很简单,在论据的选用上多下功夫。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如何选择、加工议论文的论据,用鲜活的论据来打动读者的心。
■技法指导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各种新闻事件、人物经历、历史故事等都可用作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观点,包括名人名言、公式、定理、谚语、古代文献等。
论据活则文活,那么,怎么才能让议论文的论据鲜活生动,打动人心呢?
一、论据的鲜活来自于素材的时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报道,从而引发公众的关注。如果我们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能恰当引用这些時新素材,让自己的论述与时代合拍,无疑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论证效果。
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别让陋习毁了你的形象》中写道:
别以为轻轻一画,没有什么了不得,它弄不好就会让你“丑”名远扬。比如“张涛”、“刘雅”这两个名字,本来名不见经传,可就因为他们在故宫的铜缸上刻了一个“爱心桃”,并且把自己的大名写进“爱心桃”内,结果“名扬全国”,引来批评无数。这真是“一失手成千古恨”啊!
小作者在论述中引用了有人在故宫铜缸上刻“爱心桃”这样的新闻作为事实论据,表达效果就特别好。
二、论据的鲜活来自于素材的生动。议论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事实论据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但如果运用的事实论据平淡无奇,那肯定吸引不了读者。所以,同学们在选择事实论据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生动性,以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一位同学在论述“诚信最美”时,运用了下列故事:
16世纪末的荷兰,一个名叫巴伦支的商人兼船长,带领17名船员出航,试图从荷兰往北开辟一条新的到达亚洲的航行路线,可谁知被困在寒冷的北极圈,遭遇着零下40至50度的严寒,他们与肆虐的暴风雪抗争了整整8个月,8名船员相继死去。然而,虽然船上的货物中就有救命的衣物和药品,虽然他们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把这些衣物和药品拿过来救命,别人并不会说啥,可这群荷兰人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和9名荷兰水手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
这则素材内容惊险曲折,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诚信,有力地证明了“诚信最美”这一观点,相信读者一定会为之所动。
三、论据的鲜活来自于素材的理趣。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除了注重事实论据的鲜活生动外,引用理论论据时,同样要考虑其可读性。你所选用的理论论据最好要满足这样三个条件:一是通俗易懂,二是与名人有关,三是蕴含哲理。这样的理论论据才不至于死气沉沉,读者才爱看。
一位同学在作文《爱国不是唱高调》一文中写道:
巴金老人说过:“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深爱自己的祖国,只有这样,你才是一棵有根的“植物”,你才能从祖国这块“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营养,成长、成功。
由于引用了巴金饱含深情的话,这段论述就非常感人。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平时不仅要注意搜集、整理素材,更要对一些重点素材进行加工,将其压缩成一个语段,便于随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