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先张洪菊
调查研究
强化质量管理 以质量求发展—简述凉山州蚕种场的质量管理
白云先1张洪菊2
(1.会理县蚕业开发公司,四川 会理 615100 2.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凉山州蚕种场是四川省唯一的地级选、原、普三级蚕种场。1992年制种生产因微粒子危害几乎全军覆灭,种场处于停产整顿的边缘。自1993年以来,新的领导班子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以质量求发展,生产的各级蚕种长期保持良好品质,深得用户好评,为种场赢得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蚕种生产量逐年增加,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种场年生产原原母种5000蛾,原原种1万蛾,原种1万张,一代杂交种40万张,产值近2000万元,利润150万元,职工收入亦有较大提高。该场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核心是强化了质量管理,以管理提高了质量,以质量求得了发展。现将该场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作法简述于后,供同仁参考。
1993年伊始,凉山州蚕种场新班子便大刀阔斧地进行工资分配机制改革,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管理制度。人员无论在编与否均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将职工年度工资收入和生产任务、产品质量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工资与效益挂钩的考核机制。在对班组及职工个人的年度绩效工资考核过程中,将微粒子病毒率、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生产成本、公斤蚕制种系数、安全生产管理等五大指标作为考核硬杠子,严格考核奖惩,并逗硬执行,用严格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把控各级蚕种质量,从而强化了全员质量意识,增强了职工提高蚕种质量的自觉性,使蚕种质量稳步提高。从1993年起至2016年连续24年,该场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全部合格,成品检疫合格率均保持100%,一代杂交种杂交率保持在99%以上,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1 加强选原种技术管理
重点在维持品种固有性状的基础上,严格“五选”,确保精选深度,建立品种优良小系,防止近亲交配。一是确保精选深度。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在培育原原母种时,一般保持在2~3个小系,同时每个品系要稳定饲育规模,每季饲育的蛾区数不得少于20蛾区,以保持精选深度。二是防止近亲交配。为了防止遗传基因漂失,造成蚕品种的变异,在交配方式上,谨慎采用循环交配法,对性状稳定的品种采取传统的交配方式;对健康性较差的品种则部分采取循环交配,另一部分按传统方式交配,以便分析对比。母种交配方式则采用异母号异蛾区或同母号异蛾区交配;原原种采用异小系交配。既保持了系统的纯正,又减少了近亲交配出现不良性状的几率,提高了其后代的生命力,达到了维持蚕品种种性的目的。三是定期分析比较。每两年进行一次档案分析总结,随时了解品种遗传质量的变化情况,对种性变化的品系和小系,及时采取引种或在秋季繁育时通过扩大饲养蛾区数、4龄数蚕全保留等方式扩大选择范围等措施进行复壮。
2.2 严格控制再出卵的发生
首先在催青选卵时严格剔除生种多的卵圈及系统,减少生种发生的遗传因素。其次是对“871A”、“871B”等化性不稳定的品种在杀蛾后用20~22.2℃温度保护3~4d后再按常规技术保护。
2.3 重点落实防微“三件事”
一是原蚕区、桑园各季养蚕前的统一治虫防微工作,防止野外昆虫的相互感染;二是养蚕过程中的蚕沙规范处理,严控微粒子孢子等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三是晚秋蚕饲养结束后的蚕室蚕具和环境消毒及桑园清园治虫工作,以保证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微粒子病防控效果。
3.1 改善蚕种生产设施
凉山州蚕种场分别于2003、2006、2010、2012、2014年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改善场内生产制种用房和设施设备,新建制种室、雄蛾冷藏室,蚕房安装了便于消毒的塑钢门窗和大型中央空调系统等,使生产制种用房全天24h温湿度标准化控制,确保了蚕种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益。
3.2 建设蚕种冷藏库
凉山州蚕种场2008年自筹备资金500多万元,新建年冷蚕种100万张的现代化蚕种冷藏库1座,配套完善了浸酸、浴种等设施设备,彻底改变了四川攀西地区30多年蚕种生产无冷库的历史,改变了蚕种由于远距离运输易造成质量事故和损失的局面,进一步确保了蚕种质量,同时也为用种单位节省了大量的蚕种运输成本。
进入2000年以后,凉山州蚕种场为提高原蚕生产能力,确保原蚕制种质量,着力加强原蚕种茧生产基地的建设,每年投入30~50万元资金,从原蚕共育室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包括修建蚕沙坑、配备消毒机、换气扇、切桑机以及技术培训指导、生产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资金投入。发展至今,蚕种场已拥有稳定的原蚕饲育户2200多户、共育户90户,不仅生产规模完全满足了种场制种需要,而且原蚕种茧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5.1 筛选提高新蚕品种
为满足攀西地区及各用种单位的用种需求,凉山州蚕种场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攀西蚕区饲养的蚕品种,通过多年多季的生产实践比对调查,筛选出了蚕农、公司、丝厂均比较满意的蚕品种结构,形成了春季、晚秋两季以生产“菁松×皓月”、“8”字号为主;夏秋季以生产“7532×781”为主,“8”字号为辅的品种生产结构布局。
5.2 合理安排生产布局
蚕种场在安排蚕种生产计划时,坚持抓住机遇,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在参与蚕种市场的竞争中,坚持以质量取胜,不搞恶性竞争,充分利用自有冷库的有利条件,采取即浸、冷浸的方式进行蚕种余缺调节,避免库余损失。
白云先(1972-),男,农艺师,负责蚕桑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