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磊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首次学术会议综述
苏磊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2017年7月12日,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首次学术会议在深圳大学办公楼召开。此次会议由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及深圳大学相关学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范志刚主持会议。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洪一教授做主题发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首先是半年以来研究院在饶宗颐先生亲切关怀下的筹备过程,以及深圳大学自创校以来与饶先生结下的深厚渊源;然后是由海内外哲学、文化、宗教等领域顶级权威专家所组成的学术顾问团,以及院务顾问、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专职科研人员的组成情况;最后是研究院着力于“饶学研究与香港文化-香港青年问题”、“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跨文化比较”等重点研究内容,以开设高水平人文讲座的饶宗颐讲坛、举办围绕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为议题的国际高端学术会议的饶宗颐论坛、创办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院刊 《饶宗颐学刊》等为主要学术活动方式,打造一流学术平台,形成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品牌,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一起在全球开展饶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
会议还举行了学术顾问、院务顾问、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的聘任仪式,由刘洪一教授向到场专家颁发了聘书。研究院聘请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著名文艺理论家、深圳大学教授胡经之先生为研究院学术顾问;聘请原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宋荣先生为研究院院务顾问;聘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为研究院特聘教授;聘请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国生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田滋茂先生,陶思炎教授,日本海外汉学家、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教授、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海村惟一教授,中国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惠博士为研究院客座教授。
最后,与会专家就研究院的办院宗旨、建设内容、发展规划等发表了建议。潘鲁生先生希望研究院的学术结构能够在大学、文艺界和社会之间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在深圳大学形成一种示范和文化引领。成中英先生认为在深圳大学建立饶宗颐文化研究院,进行更为实质的文史、文哲、文字方面的研究,建立更好的学术范例和研究方法,这是研究院的重大学术价值。陶思炎教授认为研究院的建立既是深圳大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亮点,研究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传播推广、咨政服务等方面的理念与规划既全面又恰当,具有创新性的开拓意义。田滋茂先生认为研究院的设立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之举,符合时代潮流与民心所望,以独立学院、重点平台进行以饶学为龙头的文化研究是其他大学没有做到的。海村惟一教授希望研究院能够在专业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丰富汉字文化圈的学术内涵。张惠博士认为研究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将来需要承担文化“一带一路”的领头羊作用。
饶宗颐先生是名闻遐迩、享誉国际的汉学家,学术研究范围非常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包括潮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13大门类。饶先生在长达70多年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生涯中,出版著作逾100部,论文1000多篇,为后来者开辟出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与路向。因此“饶学”,即研究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成就,是近20年来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海内外已有23家饶学研究机构组成“饶学联汇”。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独立机构的运作模式,一流平台的学术定位,毗邻香港饶学基地的地缘条件,必将在未来的饶学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
对此,成中英先生认为,把饶先生的学术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是研究院的一个宗旨,首先要研究饶先生的学术成果,再在这个基础之上拓宽领域。从饶先生的著作来看,文字、文学、文史、文艺、文化五个方面都有突出贡献,而能够统一饶先生思想的是文字。海村惟一教授也从汉字文化圈的维度解读饶先生,他回忆他的老师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先生曾请饶先生讲唐代研究,饶先生所讲与日本学者所知完全不同,刷新了他们的认识。所以海村惟一教授表示,饶先生的学问是从汉字开始的,继而走向汉学,最终变成饶学,并且饶学的内涵已经超过了汉学,就像历史上很多富有才华的文人也是学者,比如苏东坡,但是饶学已经超过了苏学,所以饶学与汉学有什么不一样,饶学超过苏学的部分怎么研究,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因为饶先生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大家。成中英先生总结说,饶先生彰显出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境界,就是“博雅君子、天下归文”,这一点应该作为研究院的一种文化进行传承,因为研究院体现的也是博雅君子,又有文化创新的精神。
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是研究院的研究重点。2016年建党95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认为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基础的自信。潘鲁生先生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国家命题。要想文化自信,就必须深入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对于富于魅力的中华文化,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这一点上研究院是大有可为的,而且在大学中研究、宣讲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会对全国的大学形成示范作用。
田滋茂先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饶先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泰斗级的、高山仰止的人物,大家公认饶先生的学术研究是中华文化花园里的一朵绚丽花朵。我们进行饶学研究、进行优秀文化的研究,与目前党中央的提倡和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吻合的。而且,饶先生能在13个学科里、在世界汉学界备受称道,被称为“导乎失路”的汉学大师,因为他有一种“求阙”精神,用这个词再贴切不过了。由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现在,面对传统文化这座高山,要如何去攀登它,如何把文化宝藏挖掘得更深,研究院要发扬饶先生的“求阙”精神。就像饶先生曾研究巴比伦古文和印度的古梵文,一般学者都望而却步,饶先生却以孜孜矻矻的精神在这个领域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应当是我们的重点,成为学术研究的先导,学生和老师都要这样做。
另外,正如饶学本身即涵盖跨文化的研究,饶先生作为汉学家做了大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介向国际的工作,这方面也是研究院要着力开展的学术活动。陶思炎教授认为,研究院要以现代性和国际化为时空视角,即,我们的定位从时间来看要有现代性,我们进行的是文化传统的研究,但同时是在现当代背景中进行的;从空间来看要面向世界,深港联系是基本定向,视野还要突破,着眼于国际化空间,开展对外交流。进而在学术成果、学术活动方面扩大影响,树立我们的引领地位,让更多学人参与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行列中来。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教授认为,深圳需要人文学术的新生力量,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非常快,时至今日,对人文学术的需求非常大。因此,研究院推动大文化的研究和博雅的人才培育,有着“一带一路”的时代契机,要担负起历史使命。深圳大学有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可以在全球饶学的协同创新中推动学术发展。陶思炎教授也表示,研究院要在中华文化领域发挥智库作用,要出思想,在政策层面、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都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潘鲁生先生提到饶先生在艺术创新、艺术史方面对现代艺术的国际研究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李大东先生结合古墨收藏与研究的心得,提出艺术品作为文化载体应该纳入研究院的研究内容之中。张惠博士则建议结合文化艺术推动学术生活化,比如饶先生的书法被称为饶体,绘画中的荷花非常著名,饶先生有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而深圳大学在文创产品方面有相当的经验,应该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普及。饶先生的学术是博大精深的,他的学术应该从学术化、社会化、生活化的多重方面优化、美化和智化我们的生活。深圳大学出过马化腾,相信未来深圳大学在研究院的引领下、在饶先生学术思想的熏陶下,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
从学术角度来看,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首次学术会议的研讨具有几个特点:首先,大会充分肯定了以饶学为龙头的中华优秀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结合深圳大学的优势,明确了研究院的责任与使命,研究院的建立和未来的工作必将产生丰富优秀的学术成果。其次,来自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的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磋商饶学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传播问题,显示出学界的文化自觉,各领域在推进专业化微观研究的同时,大文科协同合作,在更为整合的宏观维度体认文化精神,这是学界对时代精神的响应。最后,会议中探讨的如饶学与汉学的分野及超越等问题具有前沿性,反映出饶学及中华文化研究的新动向,具有高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创新意义。总之,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首次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饶学及中华优秀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来小乔】
2017-07-20
苏磊,哲学博士,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从事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及宗教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