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3 03:11徐胜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

徐胜才

(永和县水务局)

永和县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徐胜才

(永和县水务局)

2010年,永和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县。7年来,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龙头,规划建设了309 km2的芝河源头区高效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0.86 km2。介绍了工程建设成效与主要经验。

坡耕地 综合治理 基本农田 农业园区 永和县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南麓、晋陕大峡谷黄河东岸,属黄河中游多沙粗少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坡耕地多,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贫困,目前仍是扶贫攻坚重点县。针对永和县的农业经济状况,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充分认识到“永和之困在于山,永和优势也是山”,挖掘山区优势,做好“山”字经文章,必须从坡耕地治理开发入手,将其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近7年来,永和县以实施坡耕地治理重点工程为契机,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奋力实施,建立起了一整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1 县域简况

永和县总土地面积1 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 072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8.3%。境内山峦起伏不平,梁峁星罗棋布,沟壑纵横交错,残塬支离破碎,沟壑密度3.16 km/km2,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1 490 t/km2。全县耕地面积23 800 hm2,其中坡耕地16 667 hm2,占到耕地总面积的70%。坡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肥力侵蚀严重,是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治理水土流失,须从坡耕地抓起。全县总人口64 326人,其中农业人口51 587人,贫困人口14 551万人,农业人均耕地0.46 hm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 974元。

2 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与效益

2.1 规划实施情况

2010年,永和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县。我们选择白家崖—刘家庄片作为试点项目区,以建设精品小流域为目标进行了综合治理,当年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按照“大手笔规划大园区、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项目助推大发展”的战略思路,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民受益、实现脱贫致富”总目标,在以白家崖—刘家庄片为中心的芝河源头区,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龙头,规划建设309 km2的高效生态精品农业园区。主要规划内容:坡耕地建设水平梯田,沟道建设淤地坝,荒沟荒滩进行坝滩联治,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梯田地埂栽植经济林,发展设施农业并配套道路。县政府集全县之财力,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共同完成农业园区建设。

到2016年底,芝河源头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多种措施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和立体开发模式,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0.86 km2,其中,坡耕地治理4 486.7 hm2,建设沟滩地333.33 hm2;栽植水土保持林4 366.7 hm2,地埂核桃经济林2 800 hm2,封禁治理7 900 hm2;建设淤地坝36座,生产坝506座,挖排洪渠27.78 km;贯通园区道路65 km(其中沙石化路21.7 km)。共整合资金1.8亿元,其中水利投资14 046万元,林业投资2 066万元,扶贫投资1 913万元。

2.2 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坡耕地1 hm2增收1 500 kg,年可增产粮食794.25万kg,人均增产粮食153.96 kg,增收308元。按园区梯田面积2 800 hm2栽植核桃林84万株,每株产量5 kg计算,年可增加收入6 300万元,全县农业人均收益1 220余元。生态效益方面,据测算,年可拦蓄径流122.31万m3,拦截入黄泥沙48.66 万t。

3 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正确导向,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责来抓,树立了“穷县出精品、小县办大事、千方百计谋跨越”的新理念,不断探寻贫困地区“水保富民、生态兴县”的新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实施大区域、大生态战略,整体推进,规模发展。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坡耕地综合治理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索治理工作的新机制,及时发文下达农田基本建设目标任务,并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特别是县级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参与坡耕地治理工程的安排部署与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各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农田基建机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揽、部门联合作战、乡镇前线指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每年年初,把坡耕地治理工作列入年度重点考核目标,年终进行考核排队,奖罚分明,有力地推动了坡耕地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

3.2 整合项目,突出效益,综合治理

为实现全县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由县政府协调,在开展坡耕地治理的同时,把水利部门的黄土高原淤地坝项目、坝滩联治项目、沟坝地治理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以及林业部门的绿化项目、农业部门的测土配方增肥项目、国土部门的新增耕地项目、发改部门的以工代赈项目、扶贫部门的地埂经济林项目、农机部门的小型农机设备项目、交通部门的村村通项目等,集中安排在项目区,形成“各上一道菜,共摆一桌席”的新局面。在工程建设中,探索出坡改梯、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使项目区实现了山、水、林、田、路、坝、渠、涵统一规划,综合整治的新格局,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坡改梯的积极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与综合效益。

3.3 突出民生,优化产业,挖掘效益

为了改善当地的贫困面貌,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县委、县政府以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有效利用梯田地埂资源,进一步提高坡改梯的经济效益,在对当地地形、气候特点及梯田地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后,提出了发展地埂核桃林的产业开发思路。主要做法:在每块梯田外边缘地埂处栽植一行核桃,株距一般为4-6 m,1 hm2平均栽植300-375株。栽植前进行高标准整地,县政府提供优质核桃苗,相关部门选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农民监督中标施工队进行栽植。这种治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治理与开发、近期与长远、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难题。为了大力发展地埂核桃,县政府整合扶贫、林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全力支持,为农民稳定增收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3.4 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加强管理

对工程的建设地点、数量和标准,我们向受益村群众和社会进行了公示,让施工方、监理方、受益方、全社会均能够明白建设的标准、质量,从而起到相互制约,有效监督。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严格落实四制(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公示制)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县、乡、村委、受益农户四级监督机制。建设单位—县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项目部,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组成县级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监督;受益代表—坡头乡和芝河镇,组成由乡(镇)人大主任、分管水利的副乡(镇)长为首的乡级监督组,对工程实施进行重点监督;受益单位—受益村,民主选举村民代表组成村级监督组,对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受益农户—坡耕地承包人,对自家坡耕地的施工进行实时监督。四级监督人员按照工程标准,都有权对达不到合格质量要求的工程,按有关程序反映令施工单位返工。农民群众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工程建设的好坏,他们更有发言权,让其参与工程的施工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做,能够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快纠正。作为施工队伍,工程首先向农民群众交帐,然后再让专业技术人员验收,真正做到了“谁的地块谁监督,每个环节都验收”。群众积极参与工程施工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避免了不合格返工,真正建成了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脱贫工程。

3.5 拓宽渠道,多方筹资,保证建设

通过建立实行“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县级配套、群众投劳”的投入机制,实现了投资多元化、集中化以及治理效益的最大化。在项目资金整合上,县政府把坡耕地治理、坝滩联治、“三北”防护林、产业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1.8亿元,集中纳入到坡耕地治理区,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在县级财政配套上,为打造生态农业园区精品工程,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 000余万元,用于田间道路、水利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工程实施;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上,因坡耕地治理属综合效益高的自家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他们主动投工参与核桃栽植、地埂整修、土壤改良,累计有3 000多个农民投工投劳60余万个,有效地弥补了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

3.6 明晰产权,突出主体,永续利用

俗话说,水土保持工程“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我们及时将治理成果移交给受益农户,并明晰产权,签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其基本思路是:谁的地,谁管护,谁受益,从而确保了工程实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建设目标。据调查,项目区的梯田地埂、田间道路等,日常维护良好,水毁后能够及时修复,工程效益发挥正常。

4 问题与建议

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一个规模化新型的农业产业园区初步形成。立足永和县地域条件与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加强后期管理,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培育发展新型龙头产业,保证工程更好发挥效益,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实施坡耕地治理工程,为拓宽农业开发范围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加强治理区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灌溉工程等配套建设,确保综合效益更好发挥;三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瞄准市场发展脉博,培植优势品种与有机绿色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加强科技合作,全方位进行科技渗透,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使农业产业园区逐步迈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囗信息窗口

王贵平副厅长带队督导检查吕梁市水保生态工作

8月28日至30日,省水利厅副厅长王贵平带队深入吕梁市临县、石楼两县,就水保生态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省水保局、吕梁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陪同。

临县、石楼两县是深度贫困县,2017年省政府在两县开展吕梁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试点工作,两县以生态恢复为重点,整合林业、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的项目,已经完成两条试点小流域前期勘测设计、方案编制、技术评审和批复工作,并开工建设。

王贵平副厅长要求,吕梁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试点工作是省政府今年确定的重点,两县要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以水保生态为手段,发挥好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今年的雨强大、降雨多的特点,要求水利部门一定要做好淤地坝的防汛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位、巡查职守到位、预报预警到位、撤避抢险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沟域经济建设,按照水保生态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脱贫致富。

(本 刊摘编)

我省举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

为推进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提高市县系统数据录入质量,山西省水利厅于8月7日至9日在太原市举办了“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及全省11个市69个县(市、区)的100余名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有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邀请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系统开发管理方面的专家,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操作应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班精细化”管理等进行了授课;安泽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将自己总结的图班上图方法与大家进行了经验交流。

通过培训,参加人员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操作应用方法、工程“图班精细化”管理内容、图班上图操作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将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

(省水利厅水保局供稿)

S157.3

C

1008-0120(2017)03-0029-03

2017-06-11

徐胜才(1976-):男,工程师;通讯地址:山西省永和县城滨河路7号,041400

猜你喜欢
坡耕地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水土保持
子午工程
工程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