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疆萍,张训花,陈 瑜
(江西省人民医院a.消毒供应中心; b.整形科; c.心内科,南昌 330006)
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左疆萍a,张训花b,陈 瑜c
(江西省人民医院a.消毒供应中心; b.整形科; c.心内科,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7例在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2例和观察组2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情况及穿刺1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配合率、穿刺1次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2.44%比61.88%、80.49%比65.84%,均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解决小儿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小儿;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因为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且表浅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注射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针对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难题,采取了积极的护理干预,进行了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1—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407例,男197例,女210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5岁,主要为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5例、对照组202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儿均采用不握拳的手背静脉穿刺。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包括:1)把输液室设计成儿童乐园式的治疗室,室内设有电视、儿童床、沙发,配置些儿童玩具,墙上贴各种鲜艳活泼可爱的卡通壁画。2)针对患儿产生不良情绪的特点,输液前护士摘下口罩,主动热情地接待患儿和家长,亲切称呼其名字或小名,轻轻抚摸患儿的头或手。护士在介绍输液室环境设备的同时,针对病情简述输液的目的,对于因害怕打针疼痛而哭闹的患儿,则应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告诉他打针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可怕,就好像被蚊子咬了一口那么疼,如果配合好的话只要轻轻扎一下就好了,也说明不配合输液带来的后果。3)静脉穿刺时对患儿的不同特点与其沟通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以取得患儿的配合。因为大多数小孩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可选择胆子大和勇敢型的小孩先打针。内向或胆小型小儿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该哄的就哄,让小孩消除恐惧。动作要轻柔,可给患儿讲些动画片中勇敢的小故事,引导小孩学习。在穿刺过程与患儿亲切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取得合作。不合作型的患儿性格固执任性,护士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个别蛮不讲理、劝导无效的小儿,可嘱其家属协助固定好穿刺部位,用严肃的语言坚定不移地夸大输液治疗的好处进行强迫静脉输液的穿刺[1]。
比较2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情况及穿刺1次成功率。配合情况分为主动配合、配合较好、配合性差3种,配合率=(主动配合+配合较好)/总例数×100%。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静脉穿刺时患儿主动配合86例、配合较好83例、配合性差36例,配合率为82.44%;对照组分别为46、79、77例,配合率为61.88%。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配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穿刺1次成功165例、2次成功30例、3次成功10例,穿刺1次成功率为80.49%;对照组分别为133、22、47例,穿刺1次成功率为65.84%,观察组患儿穿刺1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
患者不依从治疗是当今医学面临的严重问题,小儿能否很好地配合静脉输液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学龄前儿童是一组特殊的人群,该时期患儿的心理发展处于信任-不信任期与自主-疑虑期之间,患儿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与不适,而且还要面对医院特殊环境,大多数小儿见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就会有恐惧的心理,会表现出异常的紧张、焦虑等[2]。家长陪伴可以较好的减轻患儿紧张、焦虑情绪。
当前的护理人员年青化,对小儿输液有些会有怯场现象,或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失败,加上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中,患儿及家属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个别家长会伤心流泪,放弃治疗,甚至还会有因患儿承受苦痛而指责、打骂护士等现象。遇到此类情况,护士首先平时要加强护理技能训练,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增加自信心,同时要保持沉着冷静,调整好情绪,在操作前要给患儿及家长做好心理工作和配合方法介绍,这也可增加家属的信任感,从而减轻自己的思想压力[3]。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因儿童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耐受力都较差,思维带有明显形象性,主要以直观表现的形式来认识外部事物,儿童的行为和情绪易受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4]。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加强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学习,学会礼貌用语、体态语言和幽默语言等,并要具备与患儿交流的技巧,对患儿要热情温和,降低患儿对医务人员的排斥心理,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为患儿做操作时态度要亲切和体贴,并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进行情感交流,如患儿发热或有其他不适时,可抚摸其头或轻握其手,让他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多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4]。另外,还需针对不同患儿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和鼓励,也可请配合性好的患儿现身说法,使患儿在模仿中学习。由于某些儿童因一次注射不成功可能需要再次或多次注射,但鼓励后均可完成治疗,说明大多数儿童无论心理状态怎样,均可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诱导教育,部分患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比一般护理组输液合作率显著增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配合率、穿刺1次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表明对门诊小儿行静脉输液时,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穿刺1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操作技术也很重要,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可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信赖感。
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操作水平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小儿配合率的关键。有效的心理干预能解决小儿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以及舒适的周围环境,对低龄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配合治疗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小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1] 李会敏,蔡娟,蔡荣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2):251-252.
[2] 阿尔祖古丽·牙合甫,阿斯木古丽·克力木,热依拉·阿不拉,等.综合干预训练对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儿的效果及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732-734.
[3] 肖艳玲,黄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81-82.
[4] 张文琼,张湘涛.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影响效果评价[J].健康之路,2015(9):176.
[5] 朱琼芬.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8):210.
2017-02-27
张训花,主管护师,E-mail:1973109401@qq.com。
R473.72
A
1009-8194(2017)10-0088-02
10.13764/j.cnki.lcsy.2017.10.035
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