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效应”不容忽视

2017-04-03 00:33俞细文王永涛
政工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静气官德党员干部

俞细文 王永涛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业务很精,能力很强,也非常敬业,但群众就是不认可,工作难以开展;相反,有些领导干部,表面上看并不是特别优秀,但群众却很拥护,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仔细琢磨后发现,这是官德产生的效应。

官德彰,则风清气正;官德失,则腐败滋生。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精力不用在谋事、办事、成事上,而是用在“揽权”“专权”上,只要官职,不要官德,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有的用在“媚上”“谋官”上,不琢磨事、专琢磨人,欺上瞒下,谎报功绩;有的用在“玩乐”“谋私”上,趣味低级、生活腐化,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最终堕入犯罪泥潭而难以自拔,身陷囹圄而追悔莫及,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威信和尊严。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作风、政治操守、道德品行,是为官之魂、用权之道、从政之要。党员干部要注重官德修养,在遵章守纪上做好表率,在谋事创业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着力从“学、正、静、廉”四种德性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身、鞭策自己,不断放大“官德效应”的正面引领作用。

学以厚德。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杂草,学习好比修剪和移栽。”读书学习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是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作为党员干部,要从修养官德的高度对待学习,把勤读书、善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工作态度和精神追求,着重加强哲学历史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切莫随着职务升高而放松官德修养,要以书为镜自警自省,常怀知识恐慌、常思自身不足、常补能力短板,在学习中提升生活品味、获取智慧养分、陶冶道德情操。知识即美德。书读的多了,道理便会懂得透彻,就会洁身自好,依归而行。

正以塑德。邓小平同志讲,“共产党员的干部,要很公道,不信邪,不怕得罪人”。正气充盈,邪气就没有市场;邪气居上,正气便无处存身。党员干部要有铮铮傲骨,坚定立场原则,与人相处时,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始终做到心诚、情真、口直;带头垂范上,要坚持对上对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言语行动一个样,不做“两面人”、耍“两面派”;风气建设上,要扶正祛邪、扬清抑浊,先进者表彰,违纪者重惩,坚决同不良风气、不良倾向作斗争,主动进攻不退让,敢于亮剑不胆怯,以涵养浩然正气。

静以养德。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缄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静气是一种淡泊心态和冷静态度,是一种大修养、大智慧、大胸怀。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面对五光十色、纸迷金醉的外界生活,党员干部要养一点静气,以淡泊平和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事物,摒弃斤斤计较、涵养宽容大度,去除心浮气躁、回归脚踏实地,始终做到静心观变化、静神思良策、静气抓落实,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不为诱所惑,在喧嚣浮华的世界里坚守心灵的净土。

廉以立德。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廉洁与否是衡量党员干部官德的重要标尺。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注意从小事上和细微处陶冶情操,砥砺名节,对“第一次伸手”“第一次越轨”“第一次踩线”实行严格的“零容忍”,对看似正常的“礼尚往来”敢于说“不”,杜绝“就干一次,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莫让“雅好”成为“软肋”“突破口”,坚决抵制“小意思”、净化“小圈子”、去除“小毛病”,以廉洁的品行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猜你喜欢
静气官德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开化 凝神静气做好一篇大“绿”文章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氢动力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弹特性分析
沉静
莫把“官德”教育当“选修课”
古代官德之清廉俭朴与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