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跃/渠县经作站
渠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夏跃/渠县经作站
渠县是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近年来,渠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产村一体为抓手,突出科技主导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渠县农业产业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面对挑战,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渠县农业产业发展,笔者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1.1 取得成效
1)粮油生产平衡增产。加强土地保护利用稳播面,开展高产高效整建制创建攻单产,粮油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渠县种植粮油作物13.55万hm2,比2010年增0.70万hm2,粮油总产量达60.75万t,比2010年增4.69万t。
2)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名、特、优、新、稀、缺、淡”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以“千亿示范工程”为抓手,着力抓好黄花、柑桔、蔬菜三大产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15年,全县柑桔、黄花、蔬菜、茶叶、蚕桑、药材等特色产业面积达4.33万hm2,比2010年增1.33万hm2,增幅达44.29%。
3)现代农业发展提速。依托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强力整合涉农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聘请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专家现场实地进行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中滩、渠南“万亩柑桔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县建成6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并由四川省农业厅认证命名。同时,在渠南乡全力打造渠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植物组培工厂,集成应用了现代生物、信息、环境控制和智能监控、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休闲农业,提升现代农业档次,延展服务功能。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推进。借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水稻)发展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0.84万hm2。二是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幅提高。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超过2000万元,补贴农户超过1.8万户,带动农民投入超过9000万元,共购置各类机具超过1.8万台(套)。全县发展各类农机服务组织95个,农机大户87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31212人。机耕、机电灌溉、机械值保、机械脱粒、机收、机插比例大幅提高,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1%。
5)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带动能力增强。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渠县已培育壮大宕府王、华橙酒业、天一蒙山、秀岭春天等省、市龙头企业12家,企业自主创建“渠县呷酒”“渠县黄花”“秀岭龙芽”“华橙原酿”等知名品牌10余个。二是专合组织规范建立。2015年底,全县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9个、国家级示范社4个,三板柑桔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三是种植大户大量涌现。全县成立并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有100余个,种粮大户300余户。
6)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有6.52万hm2耕地已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渠县黄花”商标成功注册、“渠县黄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认证,有9个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1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创建了渠县黄花、三汇特醋、渠县锦橙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1.2 面临困难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渠县的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6.1%,与我国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差距较大。二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全县工程蓄水及库容严重不足,病塘库堰数量大,提灌设施量少、渠系垮塌损毁重,全县80%的提灌站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时间长,设备严重老化,现有200处提灌站带病作业,220处提灌站己经损毁,全县近二分之一耕地“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观。三是中低产田土面积大。渠县中低产田土有4.65万hm2,占总耕地的75.15%,近年虽新建高标准农田0.84万hm2,但仍有3.81万hm2中低产田土待改造,较大程度制约着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农业自然灾害频繁。渠县属川东丘陵伏旱区,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带,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不干就淹”,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和频发,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发展。
3)规模经营比例较低。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发展不平衡,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土地季节性撂荒现象较为严重。
4)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高,真正吸收农民为会员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专业合作社少,专合组织带动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品牌少、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1 发展思路
1)坚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产,推进蔬菜、黄花、水果、茶叶、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
2)坚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主攻农民增收重点领域,拓展农民增收发展空间,优化农民增收政策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3)坚持产村互动相融协调发展。统筹协调精准扶贫、新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既合理布局、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又综合配套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产村相融协调发展。
4)坚持“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形成“政府扶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业工作良好氛围。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6)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新现代流通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
2.2 发展举措
1)增加产业发展投入。立足渠县县情,因地制宜搞好“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农业项目捆绑使用试点机会,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民营资本推动城市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健全投入增加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增长。发挥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严格审批程序、体现公平公正、足额兑现,推进粮油产业发展;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化水平。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方式,构建“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支农项目建设机制。
2)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支持、推广能带动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户长期受益的土地经营机制和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股份合作,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二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市场。
3)强化技术保障服务。加快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提高人才和技术层次;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提高科技到位程度;抓好“四新”技术推广,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物联网、农业工业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4)推进发展新模式。启动“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实施“互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示范,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适时监视灌溉、土壤、地表、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氮浓缩量、土壤pH值等生产因素可变量,从而进行科学预测,指导农户抗灾减灾、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业信息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及时精准发布价格监测、产品质量、供求信息、市场分析、生产指导、政策引导等信息服务。建立信息服务站点,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互联网+科技培训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方便、信息量大、互动交流简捷等优势,将政策咨询、种养殖业实用技术、专家解难等板块与其进行综合开发,启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化试点工作,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