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02 17:58农官彬常荣荣
时代农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育人

农官彬,陈 瑶,常荣荣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1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背景分析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发突出,特别是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大数据和移动支付时代后,对物流人才需求不仅数量激增,同时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物流人才培养摇篮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着不断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把学校和企业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把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教学和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期间不仅学科探索学到了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理论,也深入企业一线提早了解了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业务操作等,大大缩短了毕业后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的适应期,在当前企业招录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和学生宝贵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开展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更深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由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转变为与高职院校具有同等地位的人才培养主体,两个育人主体在校内、校外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交融中,共同承担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这一模式不同于让学生简单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不同于校、企简单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而是要通过校、企“双主体”主动合作、深度融合,共建“实习+教学”的校内外“专业教学点”,即“教学企业”,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主体”育人模式更加明确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另一阵地的作用,真正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3 双线交织课程体系的开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课程的制定与开发。依托“一主多元”办学平台,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引进企业真实产品和项目,遵循职业实践能力形成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规律、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规律,开发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拓展课程体系等综合性、多样化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工厂”人才培养平台基础上,开发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即学校课程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辅,企业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专业理论为辅。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互支持与衔接,实施分阶段“学校企业”教学,实现“夯实基础、规范训练——强化技能、反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养成”的职业能力递进培养模式。

4 教学团队的建设

如何在校内打造一批接地气的“双师型”教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寒暑假挂职修炼。学院每年寒暑假都安排部分教师到物流园区的相关物流企业进行挂职修炼,带着预先制定的任务目标实行全脱产跟班学习;二是周末体验日修炼。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到学生实践的岗位上一起工作一天,增强教师的岗位认同能力;三是把企业专家请进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将企业专家请到教室给学生上课。上课的内容由专家和任课教师一同制定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四是鼓励师生进行创业创新活动。创业创新活动有助于师生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过程,增强师生的企业管理能力,进而催生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将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一定的基础。

5 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以岗位的实践能力为本位,以掌握社会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为导向,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既体现了专业群的共性需要,又满足了各专业的专门化实践需求,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充分合理使用,提高实训基地的高效共享。协同实训平台是要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合培养为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使学生在校内的模拟实训中体验工作流程,在生产性实训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实训体系按掌握职业能力的递进层次,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由职业核心能力到核心职业能力、由能力目标到素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