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继君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五寨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查思考
丁继君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开发后续产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五寨县是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县之一。以2015年杏岭子乡治理片区为例,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了治理效益,提出了几点思考。
梯田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五寨县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我省近年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水土保持项目,也是一项重要的改善民生、扶贫攻坚工程。五寨县位于山西西北部,南隔芦芽山与宁武县相邻,东接神池县,西和西南与河曲县、岢岚县毗邻,北隔县川河与偏关相望。全县总面积1 387.61 km2,据该县国土资源局2009年土地详查资料,共有坡耕地29 147.87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66%。五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短暂。年平均气温为4.6℃,无霜期127 d,年均降水量478.3 mm,干旱、大风灾害较为严重。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土层深厚,层次不明显,质地粗糙,结构性差,肥力低下。据2014年底统计,全县总人口1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7万人,劳动力5.24万个,农村人均耕地0.54 hm2,年农业人均产粮1 201 kg,人均纯收入2 740元。由于大量坡耕地的存在,加之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该县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以及“三农”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据调查,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后,净增产2 200-3 450 kg/hm2,如果将全县现有坡耕地全部进行改造,每年至少可增产粮食6 412.53万kg。2010年,国家启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五寨县被列入试点县之一。
五寨县2015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由杏岭子乡1个片区组成,包括杏岭子、贺家咀、武家梁、安家坪、下关等5个行政村,总人口1 643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785个。农村总产值3 922.0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 480.81万元,占88.74%。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743.98万元,占农业产值21.38%;经济作物产值334.79万元,占农业产值9.62%。年人均产粮2 830 kg,人均纯收入6 350元。据土地详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 192.05 hm2,其中耕地面积1 336.53 hm2,占41.87%。耕地中:坡耕地630.03 hm2,占47.14%;滩地17.66 hm2,占1.32%;梯田624.41 hm2,占46.72%;沟坝地64.43 hm2,占4.82%。人口密度51人/km2,人均土地1.94 hm2,人均耕地0.81 hm2。
工程概算总投资1 25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 153.04万元,独立费用96.96万元。本项目将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修水平梯田555.56 hm2,修筑和改造生产道路3.50 km。据测算,工程完成后,项目区的坡耕地治理率将达到88.18%,年保土量1.75万t,年保水量8.06万m3,人均增加水平梯田0.31 hm2,年人均增加粮食698.00 kg,年人均增加纯收入1 395.88元。
3.1 前期准备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中,五寨县结合县域实际,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遵循“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优先安排人均基本农田少、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乡镇,先期实施坡耕地治理项目建设,并责成县水利局负责实施。设计单位同县水利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经过现场勘察,并与当地政府、村民充分协商,认为五寨县杏岭子乡5个行政村坡耕地现状符合工程区选择原则,共同研究确定了项目工程区范围。项目区确定后,迅速组织工作组,及时选派技术人员对工程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详细了解工程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落实坡耕地界限,进行工程设计。在工程总体布置上,根据各地块的地理位置和立地条件,水平梯田沿等高线布设,因地制宜,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做到平顺美观;生产道路按照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基础,从坡脚至山顶呈“S”形盘绕而上。工程规划设计完成后,广泛征求受益群众和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做到设计反馈和现场论证。
3.2 科技支撑
为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质量有保证、工程进度快速高效、工程效益提早发挥,在项目建设上,广泛应用了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黄河中游地区机械化修梯田试验研究”、“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新修梯田土壤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研究”、“山西省梯田埂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晋西塔状丘陵区(离石)梯坝农田系统农业综合开发”、“梯田系统雨水聚流节灌增产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为坡耕地的快速治理、综合开发、效益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连续数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基层水利水保管理部门积累了先进的项目组织和管理经验。当地农民群众,通过技术培训和亲身实践,掌握了新修梯田快速培肥增产的实用技术。人才储备充分,技术保障有力,管理经验成熟,为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3 组织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五寨县成立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领导组,由五寨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领导组成员由县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及涉及乡镇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参与工程建设。县水利局作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执行工程建设领导组的决定,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组织实施各项工程措施,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初验。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县水利局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合同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资金报账制等制度,明确建设责任主体及工程建设内容、进度与质量要求、现场监管职责,虚心接受当地群众和社会监督,资金投入规范使用。
3.4 落实管护
施工单位将工程完成后,经过初验与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将治理成果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由乡(镇)政府及村委会负责管理使用。根据坡耕地治理前的土地使用权属,将治理成果具体落实到户,实行谁种植、谁受益、谁负责维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与效益的持续发挥。
4.1 经济效益
新修水平梯田除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外,还可作为经济作物发展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名优特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分析,农业主(副)产品及农业投入价格等,均按2015年第2季度当地市场现行价格计算。分析年限采用20年,基准年为2015年,动态经济效益分析贴现率按12%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效益期内(20年)累计净增收益30 321.12万元,经济内部回收率为20.54%,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8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8.5年,效益费用比1.80。
4.2 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有效控制了项目工程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按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提出蓄水拦泥研究成果测算,平均每年可集蓄雨水8.06万m3,拦蓄泥沙1.75万t,大大提高治理片区的抗灾御害能力,促进退耕还林和生态恢复,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
4.3 社会效益
工程建设需投入38.06万工日的劳动力,人年有效工作日按241 d计算,相当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 579个。工程建成后,净增水平梯田516.54 hm2,按增产2 220 kg/hm2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1 100 t,为当地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新修生产道路3.50 km,可有效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5.1 领导重视,持之以恒,是搞好梯田建设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五寨县已将坡耕地治理工程建设由单一部门管理上升到政府行为,纳入当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中,成为五寨县多个部门共同重视和支持的重要工程。
5.2 顺从民意,群众支持,是搞好梯田建设的根本动力
农民是梯田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动员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参与梯田建设,才能形成强大合力,保证坡耕地治理工程顺利开展。
5.3 突出效益,发展特色产业,是搞好梯田建设的动力支撑
只有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后续潜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梯田效益,以点带面,形成共识,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在大范围规模化推进。
[1]段义字,白小丽.庄浪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1(10):34-36.
[2]张士华.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5(1):4-6.
[3]潘艳敏.北四家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11):38-40.
[4]徐少华.石楼县坡耕地改造实施情况与思考[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2(1):34-35.
S157.3+1
C
1008-0120(2017)01-0029-02
2016-09-26
丁继君(1982-):男,工程师,室副主任;通讯地址:太原市郝家沟街99号汇隆花园,0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