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佳,岑 媛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42)
1例使用股动脉压迫器行后路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谢 佳,岑 媛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麻醉科,重庆 400042)
2017年3月,我科接收一名胸10-腰2椎体骨折,腘动脉血栓患者。经检查,决定为患者实施股动脉压迫器行后路腰椎手术。在安装下腔静脉滤网后立即行胸腰椎骨折复位,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个性化体位摆放,术中定时检查,手术顺利完成,无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
股动脉压迫器;后路腰椎手术;护理
股动脉是外周、颅内、颅外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而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现广泛应用于股动脉血管介入手术,较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安全有效、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和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并发症等优点[1-2]。然而,压迫器的旋转手柄长约5 cm,质硬,垂直紧贴于皮肤,给某些常规手术体位的摆放增加了难度。同时,若体位摆放不当,造成局部受压,还将大大增加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17年3月,我科实施1例使用股动脉压迫器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入手术室后给予充分的针对性措施,患者手术顺利、无与体位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2岁,因车祸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3小时入院。体格检查:胸腰椎明显后突畸形,胸10-腰2棘突处明显触及叩痛,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活动无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提示:胸10-腰2椎体骨折,腘动脉血栓。由于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决定在安装下腔静脉滤网后立即行胸腰椎骨折复位,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个性化体位摆放,术中定时检查,手术顺利完成,无体位相关并发症发生。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立即随麻醉一起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7.3℃,血压87/59,心率90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平素体健。患者皮肤完整、无手术史、传染病史及过敏史,除超声提示右下肢腘动脉血栓外,其余检查结果均正常。常规告知术前禁食、禁饮事宜,介绍手术室着装要求、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重点讲解手术体位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认真填写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并签署难免压疮告知书。
2.1.2 术前物品准备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常规摆放俯卧位[3]。但由于患者右下肢腘动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后安装股动脉压迫器进行止血,6小时后方能拆除,而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需立即手术减压,所以不能进行常规俯卧位,必须根据压迫器放置部位摆放个性化的手术体位。股动脉压迫器安置于左侧腹股沟区,直径约6 cm的圆盘状底座紧贴于皮肤表面,长约5 cm的螺旋手柄与底座相连并与之垂直。为避免俯卧位时安置股动脉压迫器部位长期受压,准备可拆卸式一体俯卧位垫、平层搁手板2个、U形啫喱垫1个、凝胶海绵垫3张(6×6 cm)、胸垫1个(40×25×6 cm)、啫喱腋垫1个、条形啫喱垫1个、小被子1床、棉垫若干、包布若干、约束带1根、透气眼贴膜2张。
2.2 术中体位管理
2.2.1 手术体位摆放
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后,在左上肢行外周静脉穿刺,并协助麻醉医生在手术推车上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推车与手术床头端平齐、靠拢并踩下刹车,将准备好的可拆卸式一体俯卧位垫放于手术床面与患者肩部平齐,俯卧位垫的上方放置U形啫喱垫。平行线法找到翻转后股动脉压迫器在俯卧位垫上的相应位置,并拆除俯卧位垫上该位置的软垫(注意:拆除部位应相对准确、拆除面积不可过大,以免影响支撑)。将床单平铺于安置好俯卧位垫的床面上,轻压U型啫喱垫凹槽、会阴凹槽,然后依次把准备好的小被子对折后平铺于俯卧位垫的下方,棉垫放于手术床对应的膝部,条形啫喱垫放于小腿与足的连接部。数张包布折叠平整,胸垫和腋垫分别用包布包裹后备用。为患者导尿,尿袋放于膝部两腿之间,眼部贴上透气眼贴膜、双侧髂前上棘及下颌处贴凝胶海绵垫保护。调整手术床高度,使之略低于手术推车,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2名、巡回护士共同摆放手术体位。麻醉医生负责头颈和管道的保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医生指导轴线翻身以及确定手术野暴露情况,巡回护士负责腿、足以及尿管的保护。患者翻身至俯卧位垫上之后检查股动脉压迫器处受压状况,如压迫器触及床面则可在俯卧位垫下平铺准备好的包布以整体抬高俯卧位垫,同时于双侧股骨中上1/3处加垫啫喱腋垫以保持股动脉压迫器处悬空。然后,手术医生确认体位是否便于手术操作,麻醉医生确认气道管路及输液管路固定、通畅,巡回护士仔细检查眼部、鼻部、耳廓、下颌、膝部、会阴部的受压情况,保持足部自然下垂且足尖不触及床面,压腿带固定于大腿中上1/3处,妥善固定尿管、避免受压。
2.2.2 手术体位的术中管理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每隔30 min检查手术体位受压部位1次,避免术中透视不当或手术医生操作用力过大引起体位改变导致的安置股动脉压迫器处、眼部、鼻部、耳廓、下颌、膝部、会阴部受压。
2.3 术后管理
2.3.1 术后检查
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一起将患者翻身至手术推车上,拆除股动脉压迫器,巡回护士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受压情况(特别是安装压迫器处),有无红肿、水泡、破溃等。待麻醉清醒后,检查患者眼睛有无充血、水肿、复视,肢体有无麻木、功能障碍[4]。
2.3.2 术后回访于术后1日回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诉不适感,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及四肢活动情况,无异常。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压痛,伤口敷料干燥。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强调定时翻身以防压疮发生[5]。
后路腰椎手术的俯卧位是常见的手术体位,但安装股动脉压迫器摆放俯卧位的情形却极为少见,稍有不慎便容易引起出血、压疮、神经肌肉损伤。善于思考、总结,实施高质量、个性化体位护理才能保障患者安全,有效避免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李郁芳,叶荣臻,刘 巍.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的现状和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961-965.
[2] 贺 卓,袁志强.股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使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7):135-136.
[3] 郑 婷.96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6(10):313-314.
[4] 邓 静.盆底疝伴腰椎后凸畸形1例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5,17(31):2724-2725.
[5] 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医护论坛,2009,16(19):198-199.
本文编辑:王 琦
R687.3
B
ISSN.2096-2479.2017.25.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