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博, 贾丽丽, 张学礼(.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生处,河北 石家庄 05004;.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
杨 博1, 贾丽丽2, 张学礼3
(1.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生处,河北 石家庄 050043;2.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3.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功能是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且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根据结果的好坏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这一理论可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文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研究对象,从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构建,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理论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反思等方面阐述了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构建与实施
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1958)创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此,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修正主义模式, 他指出,人类的行为模式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其中包括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并且,无论什么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这种途径进行加强或者改变,并且这种原理同样适用于动物界。“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1]之后的斯金纳(BurrhusFrederic Skinner)提出了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中,人们会根据行为的反馈结果,也就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同时,“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1]。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最终归属。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审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问题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案几经改革,每次改革都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位,把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作为目的和归宿。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社会条件、校园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这也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如何能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开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是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因此,用行为修正理论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校思政课行为修正模式构建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强化的主要功能来更好地达到思政课课程学习的目标。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因此,以行为修正模式理论为指导,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率,改变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教学相长行为修正模式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由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通过其自身角色的改变,从而改善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认识,学生可以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个视角来重新审视整个课堂教学,从而可以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对学生个人行为进行规范、修正的目的,因此,这也体现了行为修正理论的实践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适量的学生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其完全以一种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一方面从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学生可以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如何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体会到作为教育者为完成教学而需要做的充分准备,所以,这种方式可以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参与中,要给予参与学生适当的奖励,如: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以适当地扩大参与课堂教学所占的比重,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看到付出与回报的正比例关系。不论学生参与课堂的讲授水平如何,在如此一个公共场合去阐发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还要以教师的身份去讲授一定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改变或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这句话指出了学生参与对真正高效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种模式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作为社会科学来讲,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获取全部的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很容易遇到学生的知识会超出老师的知识范围的情况,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来更好的去应对课堂教学。
(二)以社会交融为主要途径,构建接地气式行为修正模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课堂教学环境不是教育的唯一平台,我们需要借助于社会环境教育平台,以弥补单纯的课堂教学环境的不足,以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对他们的个人思想认识,行为观点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不断调整自己行为的目的。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大学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石家庄市鹿泉区曲寨村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曲寨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把课堂中不能展现的教育场景弥补进去,使得大学生真正的切身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真真切切的教育。用事实来说话,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
西柏坡现场教学不是课堂教学中的“西柏坡”所能取代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再高,也难以替代这种接地气式的教育方式。通过参观伟人故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学生们会以很感官的方式体会到曾经的峥嵘岁月,更加的接近历史事实。也使得这种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同样,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曲寨村,也是以一种现身说法告诉同学们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当代农民的新生活。
这种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实践活动又被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3]。这种活动载体“按照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以及思政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探索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变革性活动和生产性活动等四种基本类型”[3]。
通过接地气式的行修正模式的构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可以以实实在在的事实存在去教育当代大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通过深入到社会中去,深入到一线中去,可以获取一手的资料,获得最牢靠的认识。由于教育的相对封闭性,我们在教育中更多的是以理论教育为主,长期缺乏这种接地气式的教育,所以,如果能够真正展开这样一种全员的接地气的教育,这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以科研参与为途径,构建科研育人行为修正模式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最终归宿都在于此,因此,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去,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使他们个人付出的回报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如笔者在做关于当前生态环境变迁问题研究时,从相关专业学生中选取了部分同学组成了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发展调研团队,通过制定调研提纲、实地座谈、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到实地调研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之间的具体关联。一方面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科研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科研,提升个人思想行为的良好机会,大学生不仅是一个科研的参与者,也是一个受教育者,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行为教育。
做好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首先需要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方面,既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度的高估大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也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劳动付出,适当的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来回报他们的辛勤汗水。行为修正模式中的正强化在教学中几乎可以等同于“奖赏”,因为学生对于正面的奖赏比被惩罚有更好的反应。奖励或是被同学所称颂的那种幸福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努力,甚至可以形成对学生预期的行为。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科研素养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也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平上,因此,从本科阶段开始,关注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注重科研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双重结合,注重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断用科研过程影响和启发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认识。所以,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过程,不断修正个人行为和思想,从而不断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了科研育人的目的。
(四)以课堂奖惩为途径,构建管理育人行为修正模式
行为修正理论提出“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教育惩罚,“就是对个体和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4]。当然,从实践来看,“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大力提倡教育性的惩罚,把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讲授以外,课堂教学管理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于这一理论,有效地开展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使得课堂讲授和管理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思政课实行大班教学,并且个别同学对于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管理是亟待加强的。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畏难认识,大胆管理,把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看成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作为前提,再高的教学水平也是不完美的,至少从受众的角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识和接受。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对于课堂教学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办法,把课堂表现和平时成绩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还要对于个别同学的违反课堂纪律行为做适当的惩罚,使得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否得当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以便达到激励先进,鼓励后进的效果。尤其是面对着当前“微”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产品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手机控”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依赖症已经成为了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课堂作为一个知识传授的学术场地,更应该改变这一社会顽疾现象的存在。“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批评,教育中的表扬和批评的最重要技巧或许是培养学生逐步地做到自我表扬和批评,学生既能从成功中也能从失败中得到教益”[6]。“一个少年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时,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所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7]。
(五)以传统文化融入为抓手,构建文化比较行为修正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制度)文化的总称。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年,上起夏、商、周奴隶社会,下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这一段的文化一般称作“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仍然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 离开了人文根基, 孤立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
一方面,从当前社会现实来看,古人的思想和观念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如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价值。所以,传承古代中国文化对于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有效地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西方文化势力侵入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表现之一,他们在掠夺中国财富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渗透,一方面服务于西方的军事侵略,同时也是从精神上对中国人民反抗意识和反抗精神的麻痹和削弱。
当代西方文化势力的渗透虽然不如过去那样赤裸裸,但是,当前的文化渗透更加具有隐蔽性和破坏性。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有必要对东西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要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西方文化渗透要有正确的分析。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讲授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堂讲授,使得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正确的分析个人思想的现状,从而实现行为修正的效果,自觉地实现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行为修正理论提出,人的行为的结果对动机有反作用。如果行为是好的结果,这就能对动机起正强化作用,即能使人的行为得到加强和重复;如果行为的结果使动机得到削弱,这就对动机起负强化作用,会使人的行为削弱或消失。在实际运用这一理论指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要按照大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要做及时的信息反馈;要做到奖惩结合,以正强化为主。要充分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的应用突破了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的局限和不足,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增强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运用行为修正模式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还要充分尊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不要出现喧宾夺主,避免适得其反的现象出现。
将行为修正理论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对理论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需要切合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并且能够行之有效的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合理分工,有效配合,需要一线教师辛勤努力和付出,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面临的新情况、 新特点和新趋势, 努力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9]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当前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以行为修正理论模式为指导,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发挥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搞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彭聃龄.行为主义的兴起、演变和没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5 号》,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7/moe_772/tnull_10378.html.
[3]钱结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J].凯里学院学报,2011(2):23-25.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卷)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帅琴.行为修正理论与教育惩罚[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94-95.
[6] 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全一册)[M]. 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43.
[8]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4):55-57.
[9]刘荣贵,苏喜娥.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9-102.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 Mod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Bo1, Jia Lili2, Zhang Xueli3
(1.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3.College of Marxism,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The main function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 is to guide people’s behavior, and to regulate, correct, restrict and transfor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and or fall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is paper too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n from the model of theory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in the necessity of the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class behavior modification mode of theory construction,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 model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reflection behavior modification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oretical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course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 mo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2017-03-22
杨 博(1980-),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省教育厅2015年青年基金课题(SQ151087)
2095-0365(2017)02-0106-05
G641
A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7.02.20
本文信息:杨 博,贾丽丽,张学礼.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