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英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消化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延续护理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周水英
(内蒙古包头市肿瘤医院消化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口内径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术后6个月后利用电话随访方式测评两组患者的贲门失迟缓症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延续护理;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应用
贲门失迟缓症指由于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而造成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与吞咽动作松弛反应降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下端胸骨后疼痛。对于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POEM,该治疗手段无需开胸,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较小的优点。然而,对于POEM术后的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而言,由于POEM术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医院可以通过对患者采用延续护理,从而在其出院后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及持续随访,进而提供治疗效果。以下是我院关于延续护理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口内径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其中,对照组男9例,女性2例,年龄20~46岁,平均(34±6.23)岁;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男10例,女1例,年龄21~45岁,平均(33±6.36)岁,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具体包括:
(1)科内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医生、高年资护士、责任护士各一名,护士长作为总指挥,负责护理工作的开展,主治医生负责解答患者的疑虑与问题,高年资护士负责创建微信群,责任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资料、活跃微信群的氛围,组织患者提问等工作。
(2)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患者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出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的制定护理计划。
(3)微信群随访,责任护士定期在微信群分享相关健康知识,同时责任护士组织患者对疾病的基本知识、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易发并发症、术后用药、术后饮食、术后运动疾病相关心理调适等内容进行讨论,然后主治医生参与到患者的讨论中去,对于患者存在的疑惑进行一一解答。此外,护士长监督患者每周分享1次自己存在的心理压力,进而了解其心理状况,以便对护理计划进行及时纠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术后6个月后,利用电话随访方式评估两组患者的贲门失迟缓症的恢复情况,评估标准为:有效、复发。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6个月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10例,复发例数为1例,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6例,复发例数为5例,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全球已进入信息时代,微信、QQ、微博等通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POEM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治愈率,医院通过应用延续护理,建立护理团队,创建微信群,进而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恢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疑惑,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中,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翠萍[5]研究结果相符,可以得出,在POEM术后患者贲门失迟缓症出院后,对其进行延续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延续护理,能够获取显著的效果,可推广。
[1] 张 婷,黄妙英.贲门失迟缓症扩张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130-132.
[2] 朱丽梅,黄佳洁,任 燕,等.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医学,2016,44(08):1164-1165.
[3] 徐金秀.内镜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06):173-174.
[4] 张扬,李国宏,刘 敏.我国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4):409-412.
[5] 高翠萍.延续护理在贲门失迟缓症出院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08):3048-3049.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177.01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