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彦瑶 林美卿
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1]马克思十分重视现实的人,他强调一切唯物主义研究的立足点都应该是人类社会或者社会化的人类,而不是市民社会,他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关注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仅仅是区别于动植物的单纯自然界的人。马克思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思想,成为女权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对女性的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明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与压迫现象。从纵向上看,女性受压迫一方面表现在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受来自丈夫的压迫和社会资本家剥削的双重压迫,这两座大山使得女性生活和工作难以正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性要求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权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早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就已经看到,国家是建立在阶级需要的基础上,其实质是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资本主义代议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多寡的具体状况分级规定的,它表明资本主义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阶级的组织和机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巩固社会分工,保持持续的雇佣关系,凸显阶级差别提供了基础,这就进一步从阶级压迫、私有制等方面严重阻碍女性获得解放的步伐。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正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为女权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以及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到来,为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国际社会条件。其中《妇女伤感宣言》、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以及《告左派妇女书》给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第二波女权运动,其斗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她们主张彻底的变革社会制度,为妇女解放创造条件。自女权运动以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由性别差异导致的妇女受压迫的问题。男女先天在智力、能力、天赋及发育程度等方面的诸多不同,是加剧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客观原因。而性别歧视是古往今来世人大都存在的观念,认为“女主内男主外”,女人附属于男人,只能在家庭内而不能超越家庭范围之外做事,男人则是家庭的主人,主要在社会上从事所谓伟大的事业。因此,正确看待男女先天差异是实现男女平等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妇女解放问题和妇女解放的思想的文章颇多,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都涉及到了妇女问题,它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妇女解放的重要思想。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解放”的内涵,并进一步指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把社会的最终理想定义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他认为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将社会各个人的力量集合起来成为社会力量,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政治上的真正解放,到这时,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人获得解放的前提条件,人只有在现实的条件下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解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经过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的自我解放等三个过程。德国社会主义者倍倍尔曾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中,对妇女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妇女被看作生产子女的机器,离婚、堕胎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而社会主义运动正是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为女性的解放开辟道路。而德国社会主义活动家克拉拉·蔡特金则高举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旗帜,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她提出,女性受压迫、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应该从经济状况、财产关系来考察,因此,广大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必须主动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从劳动中求得解放。女权主义者波伏娃的《第二性》更是以女权主义的“圣经”的美誉,为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波伏娃以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受压迫的真实状况为出发点,从经济、历史、心理、生理等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造成男女差别,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同时她批判性地提出妇女面临的许多社会和人生问题,主张女性要有尊严和自由,认为,“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这些理论都为女权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理论依据,为我们探求女性获得解放的途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1.妇女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依然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处境
女权社会主义以妇女的处境为出发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充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不平等地位,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情况屡见不鲜,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压迫已经成为社会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综合性的、比较顽固的控制人思想的意识形态。
女权社会主义者从三方面对妇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压迫的处境作出了详尽的分析。他们认为妇女没有摆脱受压迫的境遇,首先表现在妇女的主要活动范围仍然限制在家庭范围之内。社会生活一开始就被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由男人主导的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二是女人生活的领域即家庭和私人生活世界。而前者是被看作更为重要的领域,这就导致了男女社会地位上的悬殊。男人从事的领域使得男人们不仅拥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而且由于事业的成功往往享有至高的社会声望和得到无上的尊重。相反,女人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工作领域被限制在家庭等私人的空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社会上争取到自己的立身之地。尽管有些女性从事着社会上的职业,有着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却没有摆脱家务劳动对自己的控制,反而同时受到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压迫。这是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照顾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作为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男女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别,但对于单个人的而言,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应该在社会和家庭中享有同等权利。这种平等不仅仅是在家庭地位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应该是平等的。其次,在家庭范围内,妇女仍然处于从属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大多数男人习惯上认为家务劳动本身就是女人的天职,除了兴之所至偶尔劳动几次,几乎意识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和义务。由于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女人将家务劳动看作自己份内之事。最后,男女先天差异,使得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女权社会主义认为,妇女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加剧了在劳动力市场的从属地位,因为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两性分工,有些职业是专属女性的,这就造成了就业机会不平等的局面,加之男女成长及教育的环境不同、智力发育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等原因,因此,职场上的女人处于并不比家庭妇女好的社会经济边缘的位置,仍然受到压迫并难以解放。
2.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
女权社会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同时揭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他们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整体的,意识形态、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被重视等是其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压迫女性的重要经济因素,它在生产结构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劳动力再生产的生产手段,争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权利;而父权制的压迫是阻碍女性解放的意识形态因素,则主要表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生育结构、性生活结构和儿童社会化结构等方面。女权社会主义著名代表阿莉森·贾格尔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中受到启发,得出了不同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异化理论,在贾格尔看来,异化主要表现为女性在性体验、母亲职能和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异化,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使得人的真正本质难以实现,更使得劳动者不是真正的人。这些新的关于女性受压迫的原因的分析给我们研究女性解放以新的启示,尤其是他们把根源归咎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这种双重体系理论是社会关系和利益体系的不同形式,它们在现代社会中是并存的、各自起作用的,他们的共同作用使得女性受压迫程度不断加深。家庭范围内,性别压迫使得男女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社会范围内,阶级压迫使得女性难以解放。父权制有史以来就长期支配着社会上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与剥削也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尽管这种双重体系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其理论使女权社会主义的论证更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受到当时当地意识形态的批判,以致难以实现其理论的真正价值,达到解放人思想的效果。
3.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告诉我们,人的解放首先是建立在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之上,“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往今来,经济基础始终是支配上层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上的一切依附与压迫都来源于被压迫者对压迫者在经济上的依赖。妇女在很久以前,在经济上就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3]获得经济上的彻底解放是女性真正获得解放的关键一步,制约人全面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水平。上千年的历史告诫我们,女性由于经济不独立,缺乏自信、自强、自立的优良品性而处处依附于男人,女性解放首先应该是经济上的解放。其次,女性没有获得跟男性平等政治权利,无法参加政府各种政治活动,更无法争取政治权利的实现和落实。最后,女性在文化上仍然没有获得解放,大部分女性“小女人”情节重,独立意识薄弱,加之受教育程度低,因此难以摆脱长久支配她们的父权思想,使自己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因此女权社会主义认为,女性解放应该是以经济解放为主,以政治、文化为辅的整体性解放,而经济的解放为政治、文化上的解放奠定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的解放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女性获得全面的解放。
1.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各取所需,为我所用
女权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理论来源,以社会解放运动为主要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它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陋形态,维护了妇女的切身利益,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前途结合起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是女权社会主义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理解有限,运用不够成熟,常常断章取义,经常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术语点缀女权主义,有些女权主义者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不一,有的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向相反,有的公开批判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解放的主张。例如阿莉森·贾格尔强用“异化”概念作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妇女问题,分析时显得力不从心,容易引起质疑。艾里斯·杨完全抛弃阶级,采用性别分工的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处境,在解释不同阶级妇女受的不同性质的压迫上存在问题。
2.在具体结论上,由于理论分析的缺陷,结论存在一定错误
女权社会主义者尽管在很多结论上看似很有道理,但由于逻辑上的混乱,分析上的缺陷,理论上的跨越等原因,在很多结论上存在明显的错误。比如,哈曼特的“双重体系理论”在分析上就犯了逻辑错误,以她对父权社会的分析来看,男性控制女性劳动力应该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是属于生产的一部分,而哈曼特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看做两个不同的体系,把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制度割裂开来,导致了逻辑上的混乱。
3.在实际运用时,很多理论带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
理论在实践中能发挥作用取决于理论的可行性。女权社会主义者的许多理论探讨脱离实际,很多理论没有充足的依据,很多措施在实践上行不通,带有极大的空想成分。例如,朱丽叶·米切尔把生产作为自有阶级以来就禁止女性进入的领域,实际上妇女在很多阶级社会中都参与了生产活动。在分析四种结构时,她认为生产、生育和儿童社会化在今天的西方是稳定的,并且还要稳定更长的时间,这不符合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实际发展情况。女权社会主义者主张把家务劳动社会化,工资化等,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家务劳动实现社会化的途径,分配的方法,工资由谁发放等都存在现实的问题。
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需要。尽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解放还没有完全实现,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自由、平等的原则,女性的解放指日可待。
意识的自觉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重要主观条件,个体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是获得解放的重要原因,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直接关系到人解放的速度和程度。女权社会主义也正是在对现实的反思中不断取得自己的理论成果,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争取自身自由解放的力量。如何提高女性自身的解放意识,已然成为当代女性求得解放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借助教育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实践性活动,广大女性应该积极参加相关教育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树立自觉的解放意识。其次,积极参加各种政府倡导的合法的政治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政治上的解放是女性获得解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广大女性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主动关注国家大事的能力,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参加各类有益活动,争取合法的政治权利并积极履行政治义务。最后,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争取经济独立。
积极参与生产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实践性活动,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强调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在实现人的解放问题上的重要性,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吃、喝、住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时,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4]只有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人的自我解放意识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要实现人的解放,就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因为人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力量。调动广大妇女积极主动参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妇女自身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是导致中国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广大妇女,提高妇女地位的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过程中要不断使妇女得到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妇女解放营造基础性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高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妇女全面发展和解放提供充裕的时间,调动妇女参入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掘潜藏在妇女中的生产力,使得广大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当前国内在深化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使得现阶段的女性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阶级构成等日益趋向多元化。面对国内出现的各种问题,求得女性的彻底解放,首先,坚持把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联系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解放人的任务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其次,女性解放理论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因此,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既要立足于现阶段的国情,还要体现中国特色。最后,女性解放要与中国梦相结合,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旗帜。中国梦的构建是女性获得解放的题中之意,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妇女求得解放的重要思想武器,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应坚持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出发,坚持平等、民主、和谐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妇女解放道路,为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注人的真正解放将是人类社会永久的话题,这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具有永恒价值的重要原因。随着人的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将愈来愈受到重视,追求女性的真正解放将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而社会的和谐、人的解放都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5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60-265
[3] [德]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M].葛斯,朱霞译.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1995.4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