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华 王希柱 张昊 张桂茹 王虹 甘建辉
团体心理训练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夏英华 王希柱 张昊 张桂茹 王虹 甘建辉
目的 观察团体心理训练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6名手术室在职护士分成2组,研究组36人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30人采用人文关怀和心理自我保健指导。进行8周的干预后,分别采用SCL-90、SAS、SDS量表评定干预前后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MMSS量表评定2组干预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护士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六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总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以上六项因子评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数值接近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项目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中国常模(P<0.05)。2组干预前SDS及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1个月,研究组SDS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个月后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SDS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MMS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后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可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信心及职业认同感,改善其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意义。
团体心理训练;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护理工作满意度
护士是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护士职业已被公认为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更是要经常面对各种紧急事件,其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均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任务重、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对思维、动作的敏捷程度及精细程度要求高,不仅使手术室护士承担着巨大的躯体压力,还易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进而造成心理压力。此外,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又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躯体和心理压力。国内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手术室护士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尤其是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多个领域的评分均较低,工作压力越大,其心理状况越差,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和其他专业护理人员,此外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1-3],进而导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护士的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互相影响,互相依托,相辅相成。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其本身的身心健康,也给手术室的管理和医疗安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一定影响,已引起了护理科研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而具体的干预措施很少。团体心理训练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形式之一,因其集治疗性、感染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等,已被各国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科医生广泛应用于提高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治疗中,尤其对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应用于改善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及急诊科、儿科等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3-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法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整群抽取我市某3所二甲医院手术室在职护士66名,纳入标准:手术室工作的在职注册护士,且在手术室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本研究,在调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器质性病变;有精神疾病史、心理疾病及家族史者,近期有重大生活事件影响者,服用抗抑郁、焦虑药物者;有酒精依赖史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6人,其中男9人,女27人;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36±11.53)岁;职称:初级13名,中级21名,高级2名;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1~24年,平均(11.34±6.22)年,其中<5年者11人,5~10年者21人,>10年4人;受教育程度:中专8名,大专24名,本科4名;用工性质:正式在编护士16名,合同工20名;婚姻状况:已婚22人,未婚14人。对照组30人,其中男5人,女25人;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76±10.24)岁;职称:初级10名,中级19名,高级1名;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1~22年,平均年龄(13.33±7.48)年,其中<5年者7例,5~10年者20例,>10年3例;受教育程度:中专7名,大专20名,本科3名;用工性质:正式在编护士12名,合同工18名;婚姻状况:已婚19人,未婚11人。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不定期组织日常护理技能培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自我保健指导。
1.2.2 研究组:进行团队心理训练,具体方法:
1.2.2.1 成立团队: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导师:由1名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辅助小组人员:3名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士人员担任。团队目的:提高护士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工作的满意度;活动程序:分5个阶段、8次活动,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按照相应的主题实施计划;时间设置:分别在每周五下午进行,每次时间2~3h,持续5周。
1.2.2.2 实施过程:依据团体训练的目标及每次主题活动在室内进行,分5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团体形成阶段。即通过辅导小组的介绍,使护士小组成员了解团体训练的性质、目的、意义及训练的方法、程序和规则等内容。团队成员相互介绍,相互认识,打破僵局,相互了解熟悉,订立团体契约,培养团体凝聚力,建立互帮互信互爱的同事关系,营造一个理解、同情和接纳的团体环境,为后续的训练活动做铺垫。第2阶段:团体发展阶段。增进护士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认知,加强情感交流,分享情感体验,相互分析探讨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求成员之间共同支持和利他行为,发泄情感,减缓其工作压力。第3阶段:认知训练与重建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让成员了解自我,学会自我心理减压和情绪管理方法。通过聘请心理咨询专家,采用讲座和座谈的形式等,帮助小组成员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特征等,从而全面认知自我,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护士掌握心理减压的方法,进行自信心训练,学会良好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掌握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式。同时安排有趣的团体活动,让护士在轻松的环境中排解不良情绪、减缓心理压力。第4阶段:改变行为与积极巩固阶段,鼓励小组成员将学到的心理减压方法固化,并应用于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认知的纠正;第5阶段:结束阶段。团员讲述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心理调节计划和压力应对方式,总结在团体训练中的收获,回顾团体体验,分享收获,获得肯定与支持,彼此祝福。见表1。
表1 团队心理训练计划表
1.3 评定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用来评价被试者近1周以来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90个自我评定项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从无、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重、5分—严重),每个因子均以2分为阳性分值,分值越高表明此方面的症状越严重。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数,总分≥160 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6,7]。(2)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2个量表自评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均包含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1分—从无、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持续。其中SAS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标准分为总粗分×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8]。(3)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9]:包括工资及福利、工作负荷、工作/家庭的平衡、同事关系、个人成长及发展、工作被称赞和认可、工作本身和工作自主性/工作责任的平衡8个方面共38个条目,采用Liker1级~5级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干预前1周及干预后1周、1个月由专门受过训练的调查员以无记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每人3份,当场发放作答,并在规定时间内施测、回收。所有人员均做到问卷的有效回收,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2.1 2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护士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六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总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以上六项因子评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数值接近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项目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中国常模(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分
注:与中国常模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SDS及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1个月,研究组SDS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SDS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中国常模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干预前后MMSS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MMSS各项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MM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团体心理训练是某些共同目的,将多个面临共同困扰的当事人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团体进行训练的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10]。它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充满信任的良好的集体氛围,通过团体成员内部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使个体在集体中观察、学习、体验,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彼此启发,支持鼓励,促使成员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深化认识自我及他人,促进人格成长[11]。参与团体心理训练的成员在信任、和谐、温暖、支持的团体情境中能获得共情及支持,激发积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团体心理咨询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同时也能解决正常人的适应性心理障碍,如自我接纳、情绪管理、承担责任、人际沟通等[12]。
SCL- 90量表作为心理的基础性评估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专科护士的心理、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手术室护士成员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六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总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表明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身体疲惫、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2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也表明了手术室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庞建妮等[13]调查显示,手术室护士抑郁症及焦虑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普通人群和一般的护理人员。故本研究根据团体心理训练的原理,结合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实际,开展了8周的团体心理训练,证明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与夏英华等[1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成员经过团队护理训练干预后,其人际关系、敌对因子项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并在1个月后接近中国常模(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团体心理咨询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其特别的作用,特别是那些长年与他人不融洽、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或过分武断,可由团体心理训练得以矫正[15]。手术室护士同事之间晋升竞争激烈、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护理工作中护患矛盾突出,难于与患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协调的人际关系。而团队心理训练通过自我介绍、团队合作游戏等,使团员逐渐融入团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增进了团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及信任,增强了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降低了心理防卫,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和敌对程度。团体心理训练通过成员之间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患矛盾相互交流、分析、分享,可以激发成员之间的情感共鸣,并使她们对工作中将要出现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情景游戏角色互换,可以帮助使他们以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认知,理解患者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不礼貌行为,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寻求更好的处理对策,改善护患关系[16]。折纸有效、数字传真游戏、丧失训练、同舟共济等,增强了人际互动,使成员体会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技能,提高有效人际沟通技巧;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压力图”、“突围闯关”等承担训练环节中的责任,使其增强对他人、对团队的信任,学会关心、理解他人,从而进一步减少工作中人际冲突。
3.2 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改善强迫、焦虑、抑郁情绪。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节奏快、负荷大、人际关系复杂、知识不足、自信心差、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低、成就感和价值感难以满足、职业风险高、每日精神高度紧张等,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7]。而团队心理训练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讲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积极的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帮助成员了解这些负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引导护士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乐观的方面,用接纳和友善的态度去观察这些认知反应,促进其自我接纳及他人的接纳,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18]。通过戴高帽、 “赞美的力量”、“脑力激荡”等活动,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体会被赏识的感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逐步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充分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另外团体合作游戏还可以使手术室护士感到自己是被需要、被关心、被支持的,没有被遗忘,可以进一步增进信心;趣味性强的游戏有助于帮助手术室护士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团体活动,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手术室护士激发个人潜能,加强自我学习及自我管理,增强专业技能,促进自我成长。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团体心理训练后,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及强迫症状评分及SAS、SDS评分均下降,且在1个月后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以上评分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中国常模(P<0.05)。相关研究也证明,团体心理训练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和认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19]。
3.3 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好,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就高,对工作就可能持以积极的态度。本研究采用MMSS量表对2组手术室护士干预前后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并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同事间关系、工作被称赞和认可、工作自主性与工作责任的平衡方面尤为明显(P<0.05)。除与团体心理训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护士自信心、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关外,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训练还有助于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认同,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的心理辅导活动,可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团队氛围,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信心及职业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热情,改善其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意义。
1 潘丽莹,何瑞冰,刘翠花,等.手术室护士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医疗装备,2015,30:118-121.
2 凌叔群,郭旭辉.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当代护士,2006,2:92-94.
3 万憬,李晋,白海霞,等.团体心理训练在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0:472-474.
4 常万琪,关江,闰婧,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减轻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效果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280-2282.
5 张昊,王希柱,夏英华.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3-214.
6 王征宇主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68-70.
7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260-263.
8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8-41.
9MuellerCW,MccloakeyJC.Nurse’sjobsatisfactionaproposedmeasure.NursingResearch,1990,39:113-117.
10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症患者团体治疗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7:183-185.
11 樊富珉主编.团体心理咨询.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12MuramatsuN,YinHJ,HedekerD.Functionaldeclines,socialsupportandmentalhealthintheelderly:doeslivinginastatesupportiveofhomeandcommunity-basedservicesmakeadifference.SocSciMed,2010,70:1050-1058.
13 庞建妮,张霜霜.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吉林医学,2013,34:7772.
14 夏英华,钱涵,张昊.团体心理训练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3,12:5-8.
15 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88-290.
16 汤丰榕,欧崇阳,江有琴,等.团体心理咨询在合同制护士心理调适中的应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026-1027.
17 孙秋桢,余琼,涂艳琴,等.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25.
18ChiesaA,SerrettiA.Mindfulnessbasedcognitivetherapyforpsychiatricdisorder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PsychiatryRes,2011,187:441-453.
19 许成,左潇,李秀玲,等.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47-649.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3.042 ·调查研究·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
R
A
1002-7386(2017)03-0463-05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