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厚
云南民族自治地区成立纪念章荟萃
■周继厚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各民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少数民族地区纷纷成立自治州(区)、自治县。从1953年1月最早成立西双版纳自治区到1988年5月最晚成立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几经演变,历时35年,先后成立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使云南成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召开成立大会、举行纪念活动,都要特制纪念章。这些徽章设计考究,制作精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徽章收藏专题,流存至今弥足珍贵。根据徽章的图案、铭文、年代、编号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云南各民族自治的光辉历程,也可以从多方面为专家学者研究云南各民族历史提供参考和佐证。小徽章蕴涵民族自治的大变化,堪称云南民族自治的缩影,用徽章熔铸的民族团结丰碑。
1950年2月,西双版纳宣告解放。鉴于该地区民族关系复杂,为了稳定局势,争取广大少数民族,中央决定在西双版纳建立自治政府。1951年5月,召开西双版纳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会议,决定建立以傣族为主体的专区一级自治区(傣族人口占52%),首府设在景洪,并改名“允景洪”,意为“黎明之城”。1953年1月17日,召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第一届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包括傣、哈尼、布朗等12个民族共416人正式代表出席大会。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各民族万余人汇集到允景洪中心广场。广场西南角搭建的主席台上悬挂傣、汉两种文字的横幅“庆祝西双版纳自治区成立大会”,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召存信宣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南边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在神奇美丽的澜沧江畔诞生(1955年改为自治州)。
图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
(图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铜质,直径3.8厘米,中间绘有西双版纳地图,背景为飘扬的五星红旗,象征自治区政府是人民的政权,镌刻有“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汉、傣两种文字,背面铸有昆明市“联合一厂出品”铭文,以及四位数字编号。
傣语“德宏”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部,东面与保山市相邻,北、西、南三面靠近缅甸,是南方古丝绸之路要塞。1950年4月21日,德宏解放。1953年7月18日,德宏首届各族各界代表大会在芒市召开,选举产生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人民政主席和委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图2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
(图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章,铜质珐琅,直径3.4厘米,正面中间镌刻毛泽东浮雕像,四周光芒闪烁,上方绘有五角星,装饰有稻穗图案,下方边沿铸有“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纪念”铭文,背面有“联合一厂出品”戳印,以及三位数字编号。
1956年4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芒市召开,改“自治区”为“自治州”。4月25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自治州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因国际河流——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居住着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回族、布依族、拉祜族、布依族等11个少数民族。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3月,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1954年1月1日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图3 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纪念章
(图3)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纪念章,铜质鎏金珐琅,直径3.5厘米,中间镌刻毛泽东侧面浮雕像,四周设计民族纹饰,外圈绘有五角星、稻穗和飘带,下方雕刻“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成立纪念”主题文字。
1957年11月18日,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首府驻蒙自县城。1958年又将个旧市划归自治州管辖,自治州首府由蒙自迁至个旧(2003年1月29日,红河自治州首府由个旧迁回蒙自)。
图4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
(图4)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铜质,彩色涂漆,直径3.1厘米,图案为红太阳照耀下的红河坝子和山峦,外围装饰独具民族特色的吉祥图案,下方镌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铭文及成立时间“1957”年,背面有四位数字编号。
怒江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三江并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傈僳族和独龙族是怒江独有的少数民族。1949年6月至1950年1月,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先后实现和平解放,进行民主建政,废除旧制度,建立了人民政府。1952年冬,中共怒江区边疆工作委员会成立,将筹建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列为首要工作任务。
图5 中共怒江区边疆工委会证章
1954年8月15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区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了自治区的有关条例及施政纲要,宣告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7年1月18日,召开怒江傈僳族自治区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将“自治区”改名为“自治州”。1958年5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正式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三江并流”腹地,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美称。历史上,迪庆是西南“茶马古道”要冲、东部藏区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也是从云南进入西藏的咽喉要塞。
新中国成立后,迪庆从“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9月13日,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驻中甸县,原属丽江专区的中甸、维西、德钦3县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管辖,而迪庆藏族自治州又由丽江地区代管。1973年8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改为云南省直属管辖。
图6 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
(图6)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铜质镀金珐琅,直径3.3厘米,图案为红星照耀下的雪山草地,外围装饰稻穗、齿轮,下方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纪念”铭文,背面铸有“五金制品厂出品”戳印和“1956年12月”成立时间,以及三位数字编号。
文山地处云南东南部,紧邻沿海发达地区,自古就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因名贵中药材三七产量、质量居全国之冠,被称为“三七之乡”。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等11个民族。
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滇东南行政专员公署进驻文山,同年3月改称文山专员公署。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图7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1958年
(图7)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铜质涂五色漆,直径3厘米,图案为红星照耀下的青山绿水,中间绘有文山地图,外圈装饰有稻穗、齿轮,镌刻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纪念”主题文字。
1950年3月,中共楚雄地委和专署成立。1958年1月,楚雄专署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同年4月10日,楚雄专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宣告成立。
(图8)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铜质镀金,直径3.4厘米,正面图案为红星高照宝塔山,外圈雕刻有麦穗、齿轮装饰,铸有“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铭文和成立时间“1958.4”(即1958年4月)。
图8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纪念章
耿马,在傣语中意为跟随白色神马寻觅到的黄金宝石之地,颇具神奇色彩。境内居住着傣族、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景颇族、布朗族、回族、彝族、汉族等24个民族,其中有11个世居民族。属临沧市管辖。耿马与缅甸山水相连,自古便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于1955年10月16日成立。
图9 -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
(图9)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铜质,直径3.3厘米,图案为红星照耀下的锦绣河山,镌刻“耿马傣族佧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汉傣两种文字。
宁浪俗称“小凉山”,位于丽江市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境内居住着彝、汉、摩梭、普米、傈僳、纳西、壮、白、藏、苗、傣、回族等12个民族,其中彝族占58.6%。境内的泸沽湖以其秀丽的风光令人神往。
宁蒗于1950年1月和平解放,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9月20日,宁蒗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召开,12个民族共170名代表出席会议。
图10 宁蒗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第一届第一次代表会议纪念章-银质
(图10)宁蒗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第一届第一次代表会议纪念章,银质,正面图案线条简练生动,代表国旗的五角星和标志党旗的党徽,以及稻穗环绕衬托庄重肃穆的毛泽东浮雕像,彰显了少数民族群众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以及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恩和崇敬心情,背面铸“宁蒗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第一届第一次代表会议纪念章”铭文和“国昆80银”(即国营昆明金银饰品店制造,80%银),制作十分精美。
沧源位于临沧地区西南部,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全县总人口17万人,少数民族占93.4%,佤族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被誉为“崖画之乡”、“佤族歌舞之乡”、“动植物王国”。
沧源是云南著名的革命老区。1949年4月,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51年成立沧源县人民政府,1958年9月24日成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1963年9月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1964年2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
图11 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
(图11)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铜质,五色涂漆,直径3.3厘米。正面图案为红太阳照耀在阿佤山青山绿水间,上下镌刻有“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汉字和佤族文字,背面标明“昆明证章组制”、“文庙直街171号”,以及成立时间“1964、2、28”,并有四位数字编号,表示该纪念章制作数千枚。
1949年2月1日,澜沧县全境解放,西盟山区属于澜沧县管辖。1955年1月13日,撤销澜沧县建制,将西盟山区委托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10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设立西盟县,总人口9万余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1965年3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图12 西盟瓦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
(图12)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章,铜质,涂五色漆,直径3.2厘米,图案为红太阳照耀下的阿佤山及独特民居,外圈装饰五角星、稻穗、齿轮,下方镌刻“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纪念”铭文,背面注明成立时间“1965.3.5”。
“景东”在傣语中意为坝子城。1950年成立景东县,属普洱专区。境内居住着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少数民族。1985年12月20日,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
(图13)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奖章
1950年11月23日,双江县全境解放。同年12月3日,双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保山专区。1958年底,双江县与临沧县合并为临双县;1959年10月,又恢复双江县建制。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双江县,设立自治县,同年12月30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图13 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奖章
图14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纪念章
(图14)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纪念章,铜质,直径5.5厘米。正面中间绘有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雕塑,下方铸刻“中国云南双江”汉语和拼音以及“1985—1995”年代;背面刻“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纪念”汉语和拼音,以及成立十周年的日期“1995、12、30”。
作者单位: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