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华
高分示范1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正比的观点,后来的学者从书中获得这一认识并沿用下去。但伽利略不盲从,他进行了世界闻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无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科学和真理都源于实践。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历经34年,跋山涉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写出60万字的辉煌巨著。他的作品是看过无数山河后完成的杰作,他的文采来自于他生活中的实践,只有领略过,实践过,方能知书中百味……
真正的小说,从来不是在避世之处仅凭想象填充出来的。毕淑敏在游轮上生活半年之久,忍受了气候的不适应、生活的不方便,才奉献给了世人精彩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巴金在经历了文革动荡后才写出了《小狗包弟》这样直击人性的感人文章和《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陈忠实更是为了写出《白鹿原》而蜗居陕西农村三年之多。
——选自2016年高考吉林佳作《素养,源于实践》
素材拓展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但是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实验,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错误。
2.徐霞客,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3.《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作家毕淑敏在中东、巴尔干半岛、北美、西藏等地的旅行心灵感悟。笔触唯美,描述当地历史,体验纯正风情。所写内容包罗万象,融合历史、政治、风景、人生、故事为一体。
4.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小狗包弟》是《随想录》中的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从侧面展现了那个疯狂时代。
5.《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历时六年创作完成。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思路解读
在这篇文章中,考生选用了六个素材,一是亚里士多德与自由落体理论,二是徐霞客及其游记,三是毕淑敏和《藏在这世界的优美》,四是巴金及其作品,五是陈忠实与《白鹿原》。这些素材都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素养,源于实践”、或“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在素材处理上充分运用点面结合法,对前两则素材进行详写,这是用“点”;对后三则素材进行略写,只在“面”上一般性地概述。这样在素材中就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有详有略,点例与面例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注意事项
1.点面结合法在具体操作时,一般略写经典素材而详写热点素材,略写熟悉的人物或事件而详写陌生人物和事件。
2.简例的排列顺序要合理,防止杂乱堆砌,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产生一种铺陈之美。
高分示范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先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地援疑质理。试想乡野小儿,立侍尊者之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先达亦如漫画中的母亲,对宋濂的失误毫无包容之心,宋濂又怎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终成大儒?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有所闻,于历史长河中留下其身影……
管夷吾举于士时,若无鲍叔牙对其之前过错的容纳与规劝,他又怎能在东周列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就千秋英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负荆请罪的廉颇千古流芳,正因相如之容误,方有赵国文武双全的王者格局。古往今来,毫无瑕疵的完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在容误之心与规劝之言下抬头向前,于温暖和宽厚中成就大美格局的“非满分学生”。
——选自2016年高考湖北佳作《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
素材拓展
1.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貧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管夷吾举于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思路解读
上述文段是对课本文言素材的巧妙运用。主要涉及的课文有《送东阳马生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这三篇文章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多个话题,有多个运用角度,但作者在具体运用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即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宋濂嗜学”一则突出“先达之包容”,“管夷吾举于士”一则突出所受到的容纳与规劝,“负荆请罪”一则突出“相如之容误”,这样三个例子就很好地证明了“以包容之心对待世间万物”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注意事项
1.运用文言素材时,要吃透原作精神,悟透人物性格,让古典素材融入新主题。
2.寻找“契合点”,理性思辨,翻出新意;扣题要紧密,点题要巧妙,切忌生搬硬套。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