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的焦虑

2017-04-01 17:38黄语晴
第一财经 2017年11期
关键词:年鉴设计师多媒体

黄语晴

出国之前孙彤还没有用过支付宝,5年后回来,她发现什么都变了。

从德国学习完“多媒体设计与虚拟现实”归来,又同时收到埃森哲和互联网公司微鲸的offer,这并没有给孙彤带来多少底气。加入微鲸后,孙彤接手的第一个大项目是使用特效技术为公司制作一场发布会。她其实是被临时借调来的,没有现成团队,时间也只有50天。但她没怎么犹豫就接下了。

“别人都觉得,回国的留学生很多啊,你学的专业是什么我们也不懂啊。还有你刚毕业,到底行不行?”孙彤说,她需要一个能证明自己的东西。

人力资源上,孙彤从公司内部得到的支持有限。之前负责微鲸足球项目的VR demo研发时,她就发现,国内的多媒体设计都偏重视觉化,侧重讲一个故事或表现一种视觉的美感;而她在德国学习、兼职做项目得到的经验是,德国人将多媒体设计视为一门工科技术,重视设计的系统性、实用性,同时重视培养设计师“全站式”的综合设计能力。

比如,教授会让他们设计德语区50年广告年鉴的智能化展示系统,这个智能化展示系统是要让使用者能以足够简便的方式,查阅某品牌在某个时间段刊登广告的次数、形式,并看清品牌广告的发展趋势。这一设计需要高度的逻辑性,设计者必须读透广告年鉴并找到设计的切入口。孙彤花了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设计方式,一个学期做了6个版本的系统,每天拖着行李箱上课,行李箱里装着砖头般的年鉴书。

在做发布会项目时,孙彤也拉来了在德国读书时的同学。为实现点亮仪式当中的一些特效,她把特效供应商的寻找范围扩大到了加拿大。敲定合作后,因为存在时差,她相当于白天要按中国时间上班,晚上则根据加拿大时间接着干活。

孙彤在德国关于多媒体设计的系统学习也派上了用场。“它既是特效,又是交互,正好跟我的专业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孙彤说。最后孙彤把智能投影产品上的斜线、菱形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利用三折面舞台做增强现实,并让后方屏幕的视觉元素与舞台中央的立体魔方交互呼应。

尽管有过在高压状态下工作的经验,知道到什么时候用60%的精力,什么时候用到70%,到了需要用上90%精力的时候,她也知道该“悠着点”,但最后这个项目还是逼近了她精神的承受极限。交付项目后,她抑郁了一段时间。“梦想不可能‘万一就实现了,没这个可能,都是虐出来的。”她说。

好在交付的“光雕投影”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事后,孙彤拿到了和CEO一同访美的机会。除了拜访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她还得到机会进入Google和Facebook的实验室参观,了解了全球顶尖市场和公司的研究方向。

“这个行业需要人才具有高度的复合性,既要懂编程,又要懂设计,还要懂系统性思维和技术。”孙彤说。VR当中有很多的3D动画,还涉及手势交互、眼部识别等交互技术。她需要冲刺和突破的领域还有很多。

C=CBNweekly S=Sun Tong

C: 给有志于从事VR行业的设计新人一些建议?

S: VR行业与游戏、电视、网页设计这些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复合型人才。程序员要懂美术,而设计师要懂程序。也就是说,在VR设计行业,你需要具备全站式设计师的能力,即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交互设计以及系统设计能力。其次作为设计师,宁可花双倍精力,也要保证自己的原创能力,没有原创力,设计师就不再有任何价值。

C: 怎么在设计方面给自己充电?

S: 一种方式是通过线上课程去学习,有一些国外的课程是可以购买、参与的。但光是学会没用,一定要有好的落地项目去实践,在綜合实践中,把你的全面能力磨练出来。

C: 设计师是否需要到国外进修?

S: 如果说去镀个金,那也无可厚非。如果有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一定支持出国去学习一下的想法。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外有先进的技术,而是在出国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地去反思我们的文化和市场,看看它的独特之处在哪,什么是我们应该去结合的。

猜你喜欢
年鉴设计师多媒体
小小设计师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推荐一个设计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