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2017-03-31 08:22宋素英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生活化

宋素英

摘 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生活化,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10

很多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多是“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学起来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是它的理论性太强,很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差距有些大,与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关联度不够,而学生对这些理论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去钻研、琢磨。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意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取材,注意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活用教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生的头脑是一个期待被点燃的火把,需要教师去点燃。虽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材料和工具,但教师在教学时却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而应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具体来说,教师要活用教材,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是《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中的第二个大部分的主题,如果按照旧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只要十多分钟就可以把书本内容讲完,然后让学生机械地背诵知识点。这堂课,我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让几个学生表演了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谈看法。具体教学内容为:

(1)生活场景演绎。场景发生在道路上,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打扫道路上的垃圾和落叶,这时一个穿着时髦的青年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后,随手把香蕉皮“啪”一下扔在刚刚扫过的地面上,而垃圾桶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黄黄的香蕉皮落在干净的路面上,是那么刺眼。环卫工人连忙走上前去,默默地捡起香蕉皮,扔进垃圾桶里,年轻人没有一丝羞愧,吹着口哨扬长而去。(2)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谈感受和看法。(3)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机械理解、背诵,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走向自立人生”一课时,我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些学生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象,针对学生缺乏自立品格的一些表现,制作了一张调查问卷,让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填写问卷,然后自我评价自己的自立程度。

通过填写问卷、自我评价,学生明白了自己在自立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我抓住时机教育学生: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能力的关键时期,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人生自立少年始,自立的品质应该从小培养,如果小时候不注意培养和锻炼,长大后就很难弥补,会影响我们今后的事业和生活,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精心设计,让教学过程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要想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应在以下三个环节中精心设计。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前导入环节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讲《法律保护我成长》一课,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法治栏目的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校园暴力有关,看到几个不良少年欺负、围殴一个学生的场面时,学生一下子就被“震”住了:有的气愤地直跺脚,有的沉默不语,有的痛苦地流下了眼泪……最后,看到施暴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看到时机已到,我立刻转入正题,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接下来,整堂课都在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课中展开生活化

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學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选择坚强,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里的艰难险阻是《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节课的难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给学生讲述了汶川地震中邹汉君用生命保护孩子,换取孩子生存希望的故事,讲述了女工崔昌会在废墟下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坚持了9天终于等来救援人员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体验一个腿走路的艰难。通过活动,他们体会到了坚强的含义。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一节课的课尾不应是句号,而应是逗号、问号或冒号。所谓“逗号”,是指在课尾一环要将教学内容有机地延续到校外生活、家庭生活中去;所谓“问号”,是指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又会触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问题;所谓“冒号”,是指在课尾要召唤和引导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以我们的生活为基础,并与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宋超.抓住“生活”主题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1(5): 11.

[2] 曹辉.思想品德课应如何落实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1(27):170.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