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娱宁
摘 要: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完全打破了传统传播格局,媒介融合逐渐成为主流。而就当前新闻传播的格局来说,随着媒介融合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我国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还必须加强教学改革,从根本上保证新闻教育的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22
媒介生态环境随着媒介融合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使得新闻传播教学面临着新挑战。由于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介的冲击,导致传统新闻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新形势,这就必须要加强新闻传播教学改革。
一、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师资力量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团队必须做到“三跨”,即跨文化思维、学科知识和媒体技能。然而,当前新闻院校的师资多是毕业就入岗,其在校内所学均为单一型媒介,只对某种媒介知识掌握娴熟,但对媒介融合知识了解不足。再加上大部分教师缺乏前瞻性,无法站在国际高度或以全球眼光研究新闻,更难以在集团化、全球化的媒介融合背景下进行教研。此外,新闻传播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其对教师实践性要求极高,而上述分析中提到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多为应届生,缺乏一定的媒介实践经验,并且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部分新闻院校仅27%的教师拥有媒体从业经验,明显低于国外新闻院校91%的指标。由此可见,我国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专业主要还是围绕传统媒体人才需求设置其目标架构,这种设置虽然能对应某一媒体,以新闻学为例其所培养的均为报刊记者或编辑,但却很难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需要。媒介融合实质上就是全面调动、多元整合多媒体技能与信息资源。尽管细分专业可达到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然而,随着数字化媒体的诞生,媒介融合不断加快,单一的专业定位将很难满足媒介生态改革发展所需,自然无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
(三)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复合型人才,但当前我国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明显不适应,从整体上来说缺乏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特别是教师方面,其教学理念还过于传统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充分运用新闻专业科研成果和社会发展成果,往往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则持忽视态度。此外,很多教师授课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因此,更难以培养出适合媒介融合背景下所需的新闻传播人才。由于新闻院校缺乏跨媒介或媒介融合新闻教育理念,使得专业课程设置单调死板,毫无交叉性可言;特别是技能培养方面,因缺少实验设施只能止步理论层面,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化,继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另外,多媒体实践能力的匮乏,还会让学生难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最终造成就业率低下的问题。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高意识
相对社会实际需要而言,新闻学科发展明显滞后,当前媒体技术正飞速发展,若是再应用现有新闻学科课程体系,必然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专业人才。因此,新闻院校必须加强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将各种新媒体加入其中,比如,微博营销或微博网络等新闻写作。现阶段,传统媒体多是安排略知新闻运作的技术人员,或培训媒体老员工来进行微博管理与APP制作,特别是某些条件有限的媒体,其发布的新闻内容和视频,往往是记者自己拍摄撰写,这就很难保证出境姿态及后期处理的专业性。因此,新闻院校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向学生传授新闻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其技术培养,帮助其掌握全媒体运作规律,进而使其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
(二)加强课程改革
由于媒介融合对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不断改变,这就使得新闻院校方面要实时调整改革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也就是说,新闻院校要结合现有课程,有机整合各类资源与课程体系,尽量消除实践和理论的界限,充分有效地结合两者,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入到实践中。并且还要改变传統教学模式下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做法,通过重新整合新闻教育设施,实现课堂体系的融合。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院校为例,其在改革全院通用基础专业课程的同时,新增了两门极具专业性、实践性的课程,即制作音视频和应用数字传播技术,一改既往只重印刷媒体课程体系的模式,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传统媒体传播知识,还能学习新媒体传播知识,为其将来更灵活便捷地应用各种媒介夯实基础,进而满足媒介融合发展的实际所需。此外,要实现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可增设课题研究、辅修专业等。
(三)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对师资进行整合。新闻传播教育要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取得更高效率,还应从整合师资力量方面着手,将各年龄阶段且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师有机整合起来,使其形成“三跨”师资团队,即跨专业、学科和媒体,进而消除专业间的局限性。这种师资队伍既能做到扬长避短,实时调整知识结构,还能丰富增强教师的从业经验和专业能力等。此外,也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目的。总之,要突破理论与实践由不同教师负责的局限,形成两者相互融合、参与,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与进行理论科研的模式;其次,打造双师型教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还应充分鼓励其参与到真正的传媒实践中,让其通过实践跨媒体采编、经营管理等过程,逐渐将新经验、新技术、新趋势融入教学。或是选派校内青年骨干教师交流学习,使其学习掌握全新技术和理论,真正成长为具备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和扎实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最后,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尽可能邀请拥有丰富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参与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引进人才时要避免条框,而是采取科学合作方式,聘任如名记者、兼职教授或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新闻工作者、管理者,定期在校内组织讲座,亦或是创建开设论坛、选修课等,将各种新技术、新发展和从业经验传授给学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拓展,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业界互动。
(四)拓展学科内容
近年来,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国内众多名校意识到优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实践当中。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院校为例,其早在零几年便已增设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教学;还有四川大学联合成都商报组建的四川大学跨媒体研究所,同样为学生增设了公共选修课——网络新闻文化传播;此外,还有增设媒体融合专业的南京金陵学院。可以说,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当前是围绕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来设定其专业方向,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有效突破了传统专业知识与技能间的界限,故而,学科组织架构要满足媒介融合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各专业的兼容性与开放性。
(五)加强校内外媒体实训实习
首先,加强校内媒体实训。所谓校内实训即学生自办电台、日常作业等,使其全面训练某方面技能,继而巩固已学知识,增强自身实践能力。通常来说,学生进行实战训练的渠道非常丰富,如校内报刊、校园新闻网等,这些均可助其掌握采编制作新闻的整体流程,使之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搭建数字化播出平台,以便更好地迎合媒介融合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其充分借助校园网站专门为学生搭建了网络电视台,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文字、音视频)等,有效地整合了校内各种新闻节目,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新闻环境中实践;其次,加强校外媒体实习。一般情况下,校外实习是指与校外媒体的直接合作,包括专业实习、顶岗实践等,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学校方面要积极与新闻报社等媒体合作,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往往校外实习更能锻炼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其新闻策划、撰写等能力,继而达到开拓培养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充分鼓励学生参加网页制作、新闻写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完全走出教室,深入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加实践。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当前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入,使得新闻传播教学的弊端更加暴露无遗,比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严重匮乏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单一等,诸如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影响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故此,这就需要加强新闻传播教学改革,通过提高意識、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拓展学科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加强校内外媒体实训实习等手段,充分改善新闻传播教学现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 葛玮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教学改革刍议[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9):52-53.
[2] 姚江龙.媒介融合下高校新闻教学改革与全能记者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4(1):90-92.
[3] 孙敏.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新媒体研究,2015(22):57-58.
[4] 姚江龙.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改革[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61-63.
[责任编辑 齐真]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