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英,王书研,李文艳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消化科涉及内容多,疾病类型多,患者容易因各种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诱发消化科疾病[1]。为探究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300例消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现将之报道如下:
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内收治的300例消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对应的消化科疾病(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等)的临床指征[2],可确诊为消化科疾病患者。基于治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奇数组)和对照组(偶数组),每组150人。其中,实验组内包括男性84人,女性66人,患者病程0.5~12.6年,平均(6.9±2.7)年,年龄18~76.5岁,平均(57.2±5.3)岁;对照组内包括男性79人,女性71人,患者病程0.3~13.1年,平均(7.2±2.9)年,患者年龄19.3~79.6岁,平均(59.4±6.1)岁。实验最终纳入的30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排除不愿意参与实验、存在沟通障碍、未成年、存在其他重大疾病类型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康教育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内容:(1)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落实技能;(2)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执行方案,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心理指导、风险评估、人性化健康宣教等工作;(3)严格遵循健康教育路径执行方案落实相关的护理工作并强化监督,不断优化健康教育路径。
(1)利用本院自制的消化科疾病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掌握调查,问卷共A、B两份,满分均为100分,患者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知识掌握越好。调查共进行两次,第一次使用A问卷,调查在患者入院接受护理前进行,第二次使用B问卷,调查在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前进行。(2)在患者出院时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疾病知识掌握得分、护理后疾病知识掌握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数据依次为(64.5±5.8)分、(88.6±10.2)分、82.67%(124);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疾病知识掌握得分、护理后疾病知识掌握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数据依次为(65.6±6.1)分、(72.4±9.6)分、72.67%(109)。在护理前的疾病知识掌握得分维度,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其中t1=1.60,P1=0.11>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疾病知识掌握得分及护理满意度两维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2=14.16,P2=0.00<0.05;x23=4.32,P3=0.04<0.05,有统计学意义。
消化科疾病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复发、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最佳的消化科疾病治疗并不是控制患者病情,而是提高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使患者尽可能的不获病。康教育路径是一种新的健康教育形式,能够为患者设计更契合自身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有益于丰富患者的疾病知识和技能,实现辅助临床治疗、提升患者疾病预防效果的目的[3]。本实验亦证明接受“健康教育路径”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指标(64.5±5.8分、88.6±10.2分、82.67%)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65.6±6.1分、72.4±9.6分、72.67%)。在护理后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两个维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可充分证明实验组的护理方法更佳,在消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更具备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及护理满意度,因而应该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