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子平 郭兰
王曲军官学校成立始末
文/陈子平 郭兰
在陕西省西安市城南四十五华里处终南山麓有一处地跨湘子河畔的平坦地带有个地名叫王曲镇,它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秦岭,北东两面是连绵数十里的黄土高原,向西望是开阔的平原。这里土质肥沃,水源丰富,麦浪翻滚,稻谷飘香,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处适宜于练兵习武的理想所在。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后,国民党就选定这里为训练基层军事干部的基地。把一座有“天下总城隍庙”美誉的气势巍峨雄伟西汉纪信庙加以改建作为军校本部。在周围远近的一些村镇安下营房,分别驻扎着八个总队,历时八年多,从黄埔军校第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先后培训了军校学生共七期约29000人,另外还培训了辐射的各种训练班多期。
1938年正当日本侵略军攻陷豫东,开封接近沦陷的时候,国民党在沦陷区的边沿城市,以抗日救国作好找招募青年学生入伍,成立“西北青年训练班”。校址选定在西安城南四十五里终南山下的王曲镇,那里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以作校本部。班主任康泽,副主任顾西平(顾祝同的堂弟)。当时招收到各界知识青年、大、中学毕业生及在职的青年教师等共约一千多人。这时训练班只有一个总队,下辖两个大队和一个女生大队。总队长将官粱固荣吉兼第一大队长,第二大队长刘玺,女生大队长谢水莹。担任中队长、区队长和政工人员的干部多半是国民党“星子(在江西庐山附近)特训班”出身的军官,军事教官多是云南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老军人,政治教官是由招聘来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和一些老教授、老教师担任。
西北青年训练班正在紧张的训练中,中央下达命令,宣布西北训练班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为了适应扩军的需要,大量招募培训军官,学校建立了“招生委员会”派员分赴沦陷区边沿各地招生,以扩大军校规模。军校主任由原康泽改为胡宗南,副主任仍由顾西平担任。受训学生又经过一次考试,编为甲级生和乙级生两个大队。甲级生大队长由李泽克担任,乙级生大队长由吴俊担任。每个大队辖四个中队。改编后的女生大队,编入了西安军事委员会军事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简称的“干四团”)。自改校名后,学校军官几乎都换成了胡宗南的人。从此第一期学生为军校第十五期。经过十多年培训,到全国解放前举办第二十一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规模之大,超过了成都的黄埔军校的本校,本校编制只有两个总队,而第七分校有八个总队,受训的学生,籍贯遍及全国各省,尤以安徽、河南、浙江省学生较多。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设“校本部”驻王曲。下设“办公厅”,直属单位有教育处、经理处、政治部、总务处、医务处等。教育处下设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通讯兵科等,分科办公。受训学生以总队为单位分驻外地。远者有户县的牛东村,岐山县的周公庙,凤翔,甘肃的天水,兰州,都曾设有总队,兵种不一。只有在每期毕业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学生才能在王曲大集中,举行大型阅兵一次。总队的编制是:设正副总队长(将级)下辖三至四个大队,每大队下辖三至四个中队,每一个中队的学生为一百二十五人。
校本部办公厅主任有罗历戎(中将、四川人)和蒋超雄等。副主任先后继任者有:顾希平、邱清泉、周嘉彬、张卓、吴允周等。教育处长有:刘钟逖、何奇、陈延生、王化兴等。历届的总队长有:陈铁城、胡长青、杨厚彩、胡松林、郭释愚、张柏亭、胡嘉骥、余厚之、卢望屿、张宰臣等。高级教官有:曾扩情、梁干乔、余纪忠、周天禄、查用钧、娄邦彦等。王曲军校军官,均系将级。有一些人在解放战争中调任军职,上前线指挥作战,后有被俘者,有打死者,有经过改造参加革命工作者,也有逃往台湾者。
1、在王曲北面的皇甫村,开办过“将校班”多期,还设立过在职的“政工人员训练班”。
2、在王曲之南的留村办过“边疆语文班”,还办过“军官总队”(对在职的行伍出身的军官补训)
3、在翠华山办过多期的“游干班”(即游击干部训练班)
1、1938年“西北青年训练班”改编时,校方把女生大队编归西安“干四团”。女生不愿丢掉“黄埔学籍”组织起来结队请愿,发生了一次学潮。但是经过校方说服压服,还是把他们几百人(大部分学生是安微、浙江、四川籍)编归“干四团”。
2、1944年受训中的十八期住岳村的十三总队第一大队的学生发生一次较大的学潮,即殴打大队长事件。该大队上校大队长张谆(四川人)因在管训学生中一贯采用法西斯手段,多次用棍棒责打学生,引起众愤。在一天夜里,吹过熄灯号之后,成群结队的学生,偷偷地潜伏在由岳村总队部去往西樊村大队的道旁麦棵里(因学生们事先调查到大队长在总队部开会夜半始归)等到张大队长回队路过那里时,一拥而出,连同跟随他的传令兵,都被打的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不省人事。学生们达到目的之后,各回原队,蒙头大睡,当时谁也没有发觉。及至发现大队长挨打被伤时,天色已近黎明。校方当即派汽车护送张谆到西安电疗医院治疗。这场风潮,经过校方长时间调查,终于找出了为首的闹事者六名学生,该学生等当即被捕。后来校方发出通报,公布了那六个学生的姓名,定的罪是:开除学籍,立时驱逐。
3、1946年,住在皇甫村的一个大队的某个中队里,发生了一个学生击毙了一位区队长的事。一日,当学生出操“打野外”区队长向学生分发“伪装网”时,一位蓄谋已久的学生,突然跳出队列,持枪当场把这位区队长击毙(该区队长系卢氏县人),该生立即逃至一小巷内,用脚拇指扣枪栓自杀,弹中肩部未伤性命,即送往学校医院医疗,待伤愈后由军事法庭审判,判处死刑,枪毙在湘子河上的桥下,没有布告周知。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为了恢复元气,减少财政开支,实行缩编军队。军事学校也缩小规模,王曲学校奉令改为成都本校。但因校址及设备不宜迁移,原驻地不变,只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任命吴允周为处长,嗣后吴允周被调入成都本校,刘钊铭继任处长。督训处本部下设总务组、教育组、政治组、经理组等。学生训练撤销了总队,以大队为单位分驻各地进行训练。
后因解放战争进展神速,国民党节节败退,西安危吃紧,督训处被迫迁入成都。
时隔不久,成都本校的校长张耀明奉命筹划将军校官兵学生空运台湾,未及全部迁完成都解放,大部分学生被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收,全部编入“西南军大”,整编为四个教导团,进行改造学习。王曲军官学校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战争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由于历史原因,对王曲军官学校知之者甚少。胡锦涛说过:“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当今中国政府和普通老百姓已经对抗战有了客观认识,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我们中华儿女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