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3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3-31 07:17马晓红范永胜
种子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麦周麦赤霉病

马晓红,范永胜,魏 芳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新麦3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马晓红,范永胜,魏 芳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以品质及抗药性鉴定和河南省试区产量分析为依据,综述了新麦30(新麦2119)的特征与高产栽培技术。新麦30是以新麦11为母本、周麦16号为父本杂交[1],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品种,具有丰产、耐旱、抗寒、灌浆速度较快、后期根系活力强等特征,高感赤霉病,适于黄淮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结合此特征特性,总结出新麦30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有效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小麦;新麦3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1 特征特性

新麦30(试验名称:新麦2119),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3.8 d,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2,3]同期。幼苗半匍匐,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力中等。叶片长宽、直立,颜色浓绿。在春季起身拔节比较早,两极分化比较快,抗倒春寒能力中等,但冬季抗寒性较好。株高72.0~74.3 cm,茎秆较粗壮,抗倒伏性好。株型较紧凑,旗叶较长、直立,成穗率较高,穗下节较长,穗层整齐,穗大小均匀,结实性较好。穗呈纺锤形,芒长、壳白、粒白,籽粒半角质且饱满、容重较高,外观商品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38.6万~42.0万/667m2,穗粒数36.1~38.7粒,千粒重38.3~48.2 g,丰产性好,并且有一定耐旱性[4]。后期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叶功能好,灌浆速度较快,成熟落黄好[5]。

2 品质检测及抗病性鉴定

2.1 品质检测

从表1可以看出,新麦30的出粉率高达72.8%、72.3%,属优质中筋小麦品种[6]。

表1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2011—2012年新麦30品质检测报告

2.2 田间自然鉴定

2011—2014年河南省冬水组中间试验中,综合抗病性较好,中抗条锈、白粉和叶枯病,对赤霉病抗性相对较好,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参加2016年度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新品种示范,在赤霉病偏重发生年份表现出对赤霉病耐性较好。

3 产量表现

在河南省区试中,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Ⅲ组试验,12点汇总的结果是: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产量554.5 kg/667 m2,比对照种周麦18增产0.94%,增产效果不显著;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7点汇总的结果是:3点增产,4点减产,增产点率42.9%,平均产量462.7 kg/667 m2,比对照种增产0.11%,增产效果不显著。两年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点率63.2%,区试最高产量635 kg/667 m2。

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80.5 kg/667 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5%,居7个参试品种第6位;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1.9 kg/667 m2,16点汇总的结果是:16点全部增产,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达到极显著水平,居8个参试品种第4位。

4 品种主要优点、缺陷及种植需注意的问题

4.1 主要优点

综合农艺性状好,抗倒、抗病(耐赤霉病)、抗寒,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

4.2 主要缺陷

感叶锈病。

4.3 防范措施

每667 m2地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 g,加水50 kg稀释,或者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5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的种植地区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中高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7]。

5.2 最佳的播期播量

适宜播期是10月上中旬,基本苗210万~270万/hm2。如果晚播,要适当增加播量。

5.3 要提高播种的质量

要施足够的底肥,精细整地,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足墒下种,浅播、匀播,确保苗匀、苗全[8]。

5.4 肥水管理

土壤一定要肥沃,要平衡施肥,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起来,N、P、K与微肥结合起来。建议整个生育期中的施肥量为:纯氮210~240 kg/hm2、磷(P2O5)105 kg/hm2、钾(K2O)105 kg/hm2、锌肥30 kg/hm2。其中氮肥基肥和拔节孕穗肥各占50%,磷、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后期的开花水一定要适时浇好。

5.5 病虫害防治

5.5.1 生长前期的虫害防治

对于起身拔节期的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用量 120~150 mL/hm2)进行防治;对于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用量150~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00 g/hm2),加水喷雾进行防治。

5.5.2 生长中后期一喷三防

在孕穗期、灌浆期如果出现叶锈病、白粉病和虫害时,可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30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用量750~1 125 mL/hm2),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量1 500 g/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用量600~900 g/hm2),加水50 kg喷雾防治。

灌浆期间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喷肥,做到一喷三防,肥料用量为水50 kg+磷酸二氢钾或尿素100~150 g(1壶水,100 g肥料,两样各50 g),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5.5.3 纹枯病防治

在小麦起身期时,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用量300~450 g/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量1 500 g/hm2)加水50 kg喷雾(每667 m2喷水量50 kg左右防治效果最好,低于25 kg防治效果极差)。

[1]王晓乐,范永胜,李文青,等.2003—2013年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产量因素及其亲本来源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试验通讯,2015.7.

[2]常继海.周麦18号小麦特性与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2,29 (10):1 092.

[3]王丽娜,殷贵鸿,韩玉林,等.周麦18号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3):24-27.

[4]王映红,董昀,盛坤,等.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61-64.

[5]付亮,蒋志凯,李洋,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40-43.

[6]付亮,李洋,蒋志凯,等.黄淮南片2008—2012年国审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8):29-32.

[7]范永胜,李洋,赵文斌,等.黄淮海麦区干旱天气条件下小麦苗期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4.12.

[8]盛坤,张露雁,郭玉强,等.行距对冬小麦品种新麦26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3):26-30.

2017-01-09)

1005-2690(2017)03-0074-02

S512.1+1

B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CRS-3-2-35)河南省重大科技重大专项“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151100110400)

马晓红(1967-),女,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新麦周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