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种业:厉兵秣马精细布局 扬鞭奋蹄培育动能
对话双方:
刘 琴 本刊记者
阎会平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2017年农业发展的主线,这将对种业产业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种业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源自今天能否准确布局。立足山西,种业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该何去何从?山西在探寻种业创新动能方面有哪些相关举措?日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就当前山西种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进行了解读。
记者:2016年是新《种子法》实施的第一年,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作为全省种业的职能管理部门,在有效促进全省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阎会平:一年来,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立足现代种业和马铃薯两个产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贯彻落实《种子法》为保障,推动全省种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第一,深入贯彻实施新《种子法》,依法保障现代种业发展。我们把认真贯彻实施新《种子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抓好《种子法》学习贯彻、增强种业创新发展、培育优势种子企业、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组织全省种业人员系统认真学习贯彻新《种子法》,做到了学习培训到位、普法宣传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三个到位”,有效地推动了新《种子法》的贯彻实施,
第二,落实种业政策,培育现代种业发展新动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的系列种业改革发展政策,重点抓了“三个加快”,进一步夯实了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快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根据国家推进种业权益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会同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人社厅联合转发了国家5部门《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组织省农科院和山西农大等改革涉及单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改革工作培训班,推进全省种业改革迈出新步伐。二是加快培育壮大种子企业。把扶持种子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推动种业资源要素加快向企业流动,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企业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全省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截至目前,全省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达到31家,其中,诚信、强盛、潞玉3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农业部“育繁推一体化”亿元种子经营许可证,大丰种业注册资金达到1亿元。这些企业在全省市场占有率达到58%,全省种业的规模、档次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快构建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发挥市场对种业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完善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组织开展科企合作,使企业成为种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目前全省有17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科研机构,企业自主选育品种占全省审定品种总数的45%以上,推动种业商业化育种水平逐步提升。
第三,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突出抓好品种试验、审定、示范3个环节,推动多出品种、出好品种,促进了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现代种业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是科学组织品种试验。以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能力建设,拓宽试验渠道,推进信息公开,优化试验设计,加强全程监管,确保了品种试验公开公正、科学高效,促进了育种创新。2016年,全省建立了126个承试单位、521个试点、227名试验人员的品种试验体系,形成了覆盖不同生态类型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品种试验网络。二是严格品种审定。把品种审定作为种业发展的新引擎、育种创新的风向标,建立以种性安全为重点的多元化品种评价体系,严格程序、严把标准、严肃审定,使一批产量高、品质优、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突破性品种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各个生态区的主推品种。2016年,共审定通过了5种主要农作物品种51个,其中,玉米品种36个、小麦品种11个,为促进全省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大新品种展示筛选推广力度。把新品种展示示范作为新品种推广的重要阵地,以作物区域分布为基础,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杂粮等作物为重点,建立农业部门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新型品种示范推广体系,积极开展新品种展示筛选工作,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2016年,共建立省级优良品种展示筛选基地400 hm2、市县级优良品种展示筛选基地0.33万hm2,新品种展示示范基本覆盖全省农业生产不同区域。分层次、分区域组织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活动300余次,真正让农民从所“示”的新品种中选择想种、能种、会种的最优品种。
记者:山西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阎会平: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带动效果不明显;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弱、自主培育突破性品种少、种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问题需今后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大力谋划和推进。
记者:2017年山西省农作物种业会重点抓哪些方面的工作?
阎会平:2017年,全省农作物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入贯彻实施《种子法》,扎实推进现代种业改革发展,扶持壮大种子企业,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增强种业发展动能,不断开创现代种业发展新局面。具体将突出抓好以下7项重点工作:
第一,深化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工作力度,推动科研单位建立健全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促进种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激发种业创新活力,力争2017年改革初见成效,并形成一批改革典型示范。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材料创制、育种理论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育种等公益性研究,增强种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第二,扶持壮大种子企业。加快推进种子企业重组步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种子企业综合实力。扶持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业化、服务型、区域性种子企业,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全程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促进科企联合,推动种业资源、人才依法有序向企业流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实施可追溯管理,细化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组织企业参加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等全国种业展会,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三,加快发展特色种业。树立现代“大种业”意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结合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存、评价和创新,加快生物技术育种成果的应用,提高育种效率,尽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特色作物新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快特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特色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和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为全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
第四,加快突破性新品种选育。积极推进以科研单位为主的基础性源头创新和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应用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品种为主线的联合攻关模式,加强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队伍的协调互动,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玉米、小麦以适合机械化、抗病抗逆、节水省肥的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研发为主,同时兼顾全省满足粮改饲需求的青贮玉米品种研发,杂粮、马铃薯及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种要加大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品种的研发力度,实现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科技支撑。
第五,规范新品种引进试验审定。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引领品种结构调整优化,保持和提升全省优势产业竞争力。健全品种试验网络,加强试验能力建设,拓宽试验渠道,推进信息公开,优化试验设计,加强试点监管,全面提升品种试验质量,科学组织完成国家和省级品种试验任务,确保品种试验公开公正、科学高效。建立以种性安全为重点的多元化品种评价体系,强化专家现场考察、联合测产、实时填报数据等措施,严格审定程序,推动多出品种、出好品种,充分满足全省农业生产发展及多样化市场的需求。
第六,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建设。根据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利用粮食高产创建平台,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以作物区域分布为基础,合理布局新品种展示示范点,构建覆盖全省农业生产不同区域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新品种展示示范联动机制,拓宽展示示范作物范围,注重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融合,积极开展新品种展示筛选工作,分层次、分区域组织好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活动,加速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在展示示范的基础上,严格鉴定、评价,筛选推荐适宜当地种植的主导品种,并做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推动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省级将分期组织开展杂粮、马铃薯、青贮玉米、机收和普通玉米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会。
第七,提升种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种业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抓手,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以种子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种业数据库,汇集各类种业信息资源、种子管理业务系统、网上涉种办公平台,实现种业信息、网上办事、监管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加大信息整合共享力度,建立品种保护、审定、登记和生产经营许可及备案、标签等信息,构建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推广等全程数据链,推进日常管理信息化,实现全系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衔接,用信息化贯穿种业监管服务全过程。
记者:当前我国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马铃薯发展的新格局,那么,山西在发展马铃薯产业方面有哪些举措呢?
阎会平: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是山西传统优势作物。立足于全省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我们将抓住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新起点,紧紧依靠科技支撑,调整优化马铃薯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整、产业链调长为重点,加快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加快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步伐。2016年,山西依托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补贴项目,把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作为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突破口,稳定了种薯繁育体系,推广了高产技术,推动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17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
第一,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推广。2016年,全省脱毒种薯繁育企业发展到45家,供种量3 000 t以上的达到25家,建设原原种基地20.1 hm2、原种基地1 000 hm2,引导企业配套建设一级种薯基地约0.67万hm2,有效地保证了全省脱毒种薯自主繁育供应,带动全省马铃薯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2017年将把脱毒种薯推广应用作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支撑,立足于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优势产业带,继续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补贴项目,完善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加快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生产,为全省马铃薯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种源。做好脱毒种薯产销对接服务工作,加快脱毒种薯应用推广,实现脱毒种薯就地生产、就地推广,力争使全省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38%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1.33万hm2。
第二,科学指导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主产县种子部门要把指导服务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加强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区试、示范、展示工作,实现以脱毒技术为核心的集成与配套,促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对马铃薯产业增产提质的引领作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减少灌溉用水、农药和化肥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马铃薯主粮化开发为契机,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开发、工艺研发、装备改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提高马铃薯产业效益。
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扶贫。围绕全省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总体要求,重点从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马铃薯生产保险、完善马铃薯生产扶持政策等方面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增收。据初步统计,2016年,脱毒种薯繁育补贴资金共投入22个贫困县935万元,贫困县占到项目县的84.6%,带动18个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进入全省前20位,马铃薯产业逐渐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引擎。2017年,省级有关马铃薯财政项目将进一步加大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支持贫困地区提升种薯生产、贮藏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市场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