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画创作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仁不让”

2017-03-31 04:25张勤
牡丹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艺术

张勤

20世纪初以来,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国门大开后,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侵略与强权控制,令中国画面临极大的危机。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中国画面临着创作何去何从的选择困境。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当代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中国画创作的现状,谈当代高校的中国画创作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仁不让”。

2016年10月30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失去了统领中国画坛的绝对权威,甚至多次面临绝境,沦落为多元文化中的一个画种,这似乎是“全球化”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应该说,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画创作教学工作,是近代一百年来国人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画教学指明了方向,且中国画创作教学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当仁不让”。

一、中国画学习与创作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以艺弘道,中国画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毛诗序》中提到诗的特点时,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既是诗的重要作用,也是文艺的重要作用。唐代《历代名画记》,张彦远也提出了著名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即绘画的政治功能。民族文化教育对于青少年及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载体,以艺传道,是中国画在当代教育中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其次,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是成就人格气节的重要途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仁者乐山”,作品的优劣往往与画家的操守紧密相连,在不断进益的专业水平与创作思考中,青年学子也在不断地完善人格修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许多文人画家虽然穷困一生,但却始终坚守气节,为后人树立了人格榜样。“画如其人”,郑思肖、钱选、陈洪绶、恽寿平、龚贤、郑板桥等都是画品与人品交相辉映,为后世之典范。

其三,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传统的中国画受道家思想和禅宗的影响,强调个体解放和虚静无为,顺乎天道而寂然坐忘,以“澄怀味象”“解衣般礡”的“畅神”方式追求退隐出世、独善其身的自由性灵。“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之言既说明了王维的诗画一体,也说明了王维的画幽深淡泊,禅机意境尽在其中。中国画創作中,画家常常处于物我两忘的情境,仿佛天人合一,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现了中国画的“畅神”功能。

其四,中国画创作是传统绘画语言与技术传承的重要体现。

二、当代中国画创作及教学的困境

首先,民族精神与艺术理想的缺失。在当代,青年学子们对文凭、学位及实力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民族精神传承、艺术理想坚守的热情,艺术生往往为了文凭而拼搏,父母则动用一切人力与物力,为子女谋求安定的职业与不错的收入,而至于“国家兴亡”,则认为“他人有责”,与己无关。在这种国情之下,高校教育要培养一批有理想、有志气、有担当的艺术家十分困难但却又迫在眉睫。

其次,文化敏感与自觉精神的缺失。中国绘画一直强调造化与心源、形与神、似与不似等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将艺术家个体与自然乃至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观,是中国绘画传统的核心理念。对文化的高度敏感与自觉反应是优秀艺术家应具备的能力,但在看似热闹的新式中国画的创作下,却缺少对传统中国画精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反应。如传统水墨程式的价值体系缺少在当代中国画家中的传承,而支离破碎、天马行空的水墨尝试,又未能完全融入当代艺术的体系中,形成了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困境。

再次,价值取向的错乱。经济条件的改善、信息时代的到来,虽在资源共享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艺术界却存在着经济效益至上,无节操、无道德底线的问题。不少作品为了迎合收藏者的喜好,存在着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在青年学子中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所以,坚守艺术理想,领引健康的艺术风尚已不容迟疑。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引当代的中国画创作与教学

首先,在创作教学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为己任,以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为为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师,有着以艺化人、育人的重大职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铸就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是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在与自然、外族的不断冲击、沟通中,中华民族逐渐积淀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与价值体系,并不断丰富、充实,与时俱进。在当代,我们正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整体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其在美术创作中也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以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公民为目标,鞭策学生以历代先贤为榜样,以画笔回馈党和国家的培养,争做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艺术与教育相辅相成,美国政府就在其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与‘教育一词根本含义的密不可分性。断言:缺乏基本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张夫也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探议》一文中提出要倡导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应把美术教育视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画创作,要如茅盾所倡导的那样,当如一面镜子反映生活,又如一把斧头创造生活,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爱国兴邦的精神教育,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教会他们学会向生活反映真,发现美,表达善。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判断,对琳琅满目的各种观念和主义进行筛选和甄别,让学生在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拓宽视觉艺术新领域,反映当代人对真善美的理想和人文精神的追求,都应是中国画创作新教学中强调的。

再次,在中国画创作中,协调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继承,又要有笔墨随时代的文化敏感,建构符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命脉的美学体系,并呈现在绘画理念与技法表现中。我国古代圣贤创造了绢本、帛本、宣纸本,发明了毛笔、发现了天然颜料和墨,并创造了一整套完美的绘画形式和方法,但随着时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及感官信息的日益复杂,固步自封地沿守旧制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必须创新与借鉴,但要避免全盘西化与唯我独尊,而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理解力与辨别力。面对百年来多次的变革与讨论,中国画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与技术的传承是守护中国画的重要阵地,从近年来中国画的展览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呈现出的精湛丰富的技法语言,体现了画家们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能力与决心。

正如习总书记号召的那样,要用艺术作品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积极进取。这应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方向与准则,也必将建构起新的中国画体系。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XWA11)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画创作艺术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