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华
【摘 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产生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等。“小组授课 大班实践”这一模式的提出,建立在对国内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尝试课堂改良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 小组授课 大班实践
一、引言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属于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必修课程之一。由于受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诸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规律。随着科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创新的理念不断被提出,我们提倡时代创新、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等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汲取前者的精髓,开拓未来的改革创新中慢慢变革发展的,也就诞生了许多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创新成果。
本文基于丰富的文献研究史料和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对国内本科和高职院校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梳理,以“宏观调研、微观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小组授课、大班实践”这一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新型的声乐课程教育模式。
二、小组授课
(一)透析小组授课
小组授课也称“个别课”。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声乐小组课基本定位由三位学生构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常课程总时间约在四十分钟左右,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和本科综合类院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整个课程的规划大致为:十五分钟左右的发声练习,三十分钟左右的歌唱作品指导。应该说,基本遵循了常规的声乐授课模式。从理论层面来讲,并无大碍,通过学生的演唱,教师的指导,整个课程中规中矩、有序地进行着。但是,从当前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提倡推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各个角度来讲,传统的声乐学习模式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枯燥乏味。毕竟唱歌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能够陶冶情操,体验艺术,感悟心灵的美的享受!
传统的小组授课模式延续了多年以来国内大部分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其有利的一面,为学生带来了较为规范的课程学习体系,使学生明白或者完全接受声乐课程训练的模式。同时也存在不利的一面,譬如不能够完全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因为毕竟仅仅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针对三个学生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声乐训练强调它的技术性,与其他课程是不同的。
(二)创新小组授课
本项目将结合“大班实践”的理论实际进行原有的小组课革新,提出模式为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者,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充分地把课堂交由小组成员自己独立完成。其基本模式如下。
1.引用“翻转课堂”模式
随着近几年教育界的教学创新、课堂创新等的兴起,“翻转课堂”一词对大家来讲已并不陌生了。“翻转课堂”一词翻译来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它是指重新调整课堂的结构,重置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一模式从流传到现在,被冠以许多名称,如:高效课堂(杜郎口中学),翻转教学(美国迈阿密学的经济学入门学科教学实践)等等。尽管叫法不一,但是主旨思想是统一的,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当代课堂发展模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有意义地“信息传递”
这一程序主要放在课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依据“翻转课堂”的理念模式,将有意义的信息在课前传递给学生。如:欲解决歌唱中呼吸的问题。那么,在“信息传递”这层关系中,可以设计给学生一个考验他们歌唱中气息难度的作品,如《渔光曲》《我住长江头》等。这样学生在预习作品时就会发现演唱时的难度和所遇到的关于呼吸方面的棘手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来到课堂时,所要提出解决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3.有效率地“吸收内化”
这一程序主要放在课堂进行中,学生带着对课前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到课堂,对相互之间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几经尝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大班实践
近年来,“学院派”的风气越来越重,往往一些在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难以适应工作。学校经过良好训练的,称得上演唱技术和功底非常好的专业音乐毕业生,有些时候竟然输给跑龙套的。出现这种情况给出的唯一解释就是——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因此,“理论实践”活动不应该是放在毕业之后,而应该把它提前到学习过程中践行。
(一)与小组授课的关系
大班实践与小组授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小组授课是大班实践的前提,大班实践则是小组授课的基础。大班实践充分展示了小组授课的学习内容,结合小组授课的内容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
(二)具体实践方向
1.校内实践平台构建
主要是依靠校内的力量结合小组授课内容进行构建。可以采取许多院校流行的“英语角”模式,在校内构建一些“音乐角”场地,近年来我校举办的东广场演出一角,属于较为成功的案例,接下来可以发展一些梯田广场音乐角、樟树下音乐角等等。学期音乐会的实践展示,目前大部分专业院校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有许多场学生音乐会。其实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将期末考试变成一场依据歌唱风格或歌唱类别组成的音乐专场汇报。这样应该从更大意义上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除了学期音乐会,还可以增加关于纪念意义的音乐实践,如青年节、大学生运动纪念日,各类庆典主题音乐节等等。校内实践还可以增加一些集体课实践,如:成立學校各种社团。近年来,我校推出的“学分制社团”发展较为成功,在原来由学生自主创建、自由发展社团的基础上,注入了指导教师的元素,每一个社团聘请一位教师为此指导,这样充分带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地指导了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业余生活。
2.校外实践构建
主要依靠校外的社会力量结合小组授课内容进行构建。音乐专业的学生校外实践平台应该说是非常充分的,如:各类艺术培训班的实践平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家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关于小学生以及婴幼儿的教育家长们越来越重视了。然而有许多培训班所聘请的教师有全职和兼职,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后,艺术培训班对他们来讲是首选的实践工作岗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往学前教育方向发展,因此,他们良好的音乐基础决定了去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取向。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是学生去幼儿园等机构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校外实践平台还有文化馆演出、各类艺术比赛展演等等。
四、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良好的互动。那么,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在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基本方向是幼师岗位或小学岗位,还有其中一部分融入社会培训行业。本项目通过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小组授课 大班实践”的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重新审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向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完善的组织声乐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毕业的专业质量,更好地面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