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李清照花意象的自喻特征

2017-03-31 11:39李丛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

摘 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花意象,这些花意象有着鲜明的自喻特征,形象地比照着词坛上这朵“女人花”的生命历程与情感意识,隐喻着她自己绚丽而又凄婉的人生。李清照花意象的自喻特征是独特的,具有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花意象;自喻特征;审美意蕴

作者简介:李丛丛(1984.2-),女,河南省南阳市人,本科学历,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朵艳丽的女人花,她一生爱花成癖,以花自喻,以大量的词章写花咏花,创造了大量的美丽多姿的花意象。这些花意象和词人自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比喻关系。

詞人笔下的花意象是富于变化情态各异的,但其中的变化又是有迹可循的,这些花伴着词人的人生而变化,在词人不同的人生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情态,隐喻着词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

一、词人青年时期词中的花意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娇,这些花多是娇美艳丽而又高雅不凡的,隐喻着自己的青春美貌、出众才华、卓然不群的高洁品性和幸福甜蜜的美好生活。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者型的官宦世家,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诗文,为后四学土之一,在文坛上颇有名望。母亲博读诗书精通文墨。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浓厚而又气氛宽松的家庭里,受着良好的教育与熏陶。在优越而又开明的家庭环境中,这位父母膝下的娇娇女拥有着花样的年华和蜜样的生活。她容貌俊美,才华横溢,天性洒脱,卓然不群;她自视不凡,对自己的容貌与才华都有绝对的自信。

在她青年时期的《渔家傲》中就曾以雪中的娇梅自喻: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词中娇艳的寒梅是这位大才女对自己美丽容貌的自喻,也是对个人高雅不凡卓然不群的才华和性情的自喻。 “香脸半开娇旖旎”,隐喻词人娇美的容貌,体现着词人对自我美貌的自信和自赏。“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里借孤零零地开放在冰天雪地里的寒梅,来隐喻自己的高洁孤傲之性。“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是对自己卓然不群的才华和清高孤傲个性的自喻和自赏。这里娇美的寒梅与妙龄的词人从生命状态到心志品性似乎都融为一体了。

而《綄溪沙》中的娇花则另有一番韵味: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是词人沉浸在恋爱的甜蜜中的作品,这里“一笑开”的芙蓉花既是在隐喻自己的青春美貌,又是在隐喻自己心底爱情之苞蕾的绽放。表现的是词人一个人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甜蜜的恋爱情景时,情不自禁地嫣然一笑。这“一笑开”的芙蓉意象隐喻的是沉浸在甜蜜的青春恋情中的词人那娇美而又幸福的生命状态。

再看《减字木兰花》中的娇花意象,隐喻的却是词人新婚时期的俏丽美貌和甜美幸福的爱情生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十八岁嫁与皇室公子赵明诚,婚后的爱情生活甜蜜而又幸福。

新婚的早晨,女主人公买得一枝含苞欲放的春花,“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枝鲜花可谓俏矣!“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里似乎也足见她对自己美貌的自矜和自赏。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容貌足够自信,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 这里的少妇与春花分别是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少妇像春花,春花似少妇;花映人,人衬花,两个娇艳俏丽的意象融成了一体。这朵“春欲放”的鲜花比喻着词人新婚时的娇美俏丽的容貌和甜蜜美好的爱情生活。

二、词人中期词中多以瘦花意象,隐喻自己在命运和情感折磨中的消瘦和憔悴,流露出来的是不尽的忧思和闲愁。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甜美婚姻好景不长,由于后来的元祐党争,其父李格非被定为元祐奸党,朝廷并下昭示:宗室不得与元祐党奸子孙为婚姻,李清照不得不与身为宗室的丈夫分离,忍受着离别之愁和相思之苦。她这一阶段多以瘦花自喻,表现自己在命运和情感折磨中的消瘦和憔悴,体现一种思妇之意,一种不尽的忧思和难以排解的闲愁。

先看《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借海棠自喻,蕴含着词人无限的感伤之情。“绿肥”借喻衣带渐宽,“红瘦”借喻形容憔悴。柳永《蝶恋花》写相思之苦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人为情所伤红颜消瘦,清晨起床,痛感衣带渐宽。人瘦如斯,花亦如此;悲从中来,百感交集,既是惜花,更是伤己。

再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句又是借瘦花自喻。这里巧妙地借西风把帘儿卷起,让帘外的黄花与帘内的自己相互辉映,使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比并呈现,达到了花人一体的妙境,“莫道不消魂”,花瘦人更瘦。

不管是“红瘦”还是“黄花瘦”,这些瘦花都是词人的自喻,比喻自己这一时期生命状态的消瘦和憔悴,寄托着这个闰中人在家庭变故和夫妻离别中经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情感折磨。

三、词人后期词中出现的则多是残花败花意象,用来比喻自己在劫后余生痛苦沦落境遇中残破的生命和心灵。

南渡后,李清照遭遇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与事故。国破、家亡、夫丧,在这重重打击与磨难中,她的身心都遭受着极大的威胁与摧残。这一系列的灾难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的残破、家庭的残破、人生的残破、心灵的残破使她这一时期词作中多以残花败花自喻,来自悼自伤,显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她在《声声慢》中写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憔悴损”是一个残菊的意象,是一种半死不活或者说生不如死的生命状态。透过这个意象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憔悴损”的黄花,还有“憔悴损”的词人。词人是“憔悴损”的黄花,而黄花亦是“憔悴损”的词人。这“憔悴损”的黄花意象正是词人晚年饱受摧残的生命状态的自喻和凄楚惨怛之情的物化。

如果说《声声慢》中的还只是残花,还有残损的生命存在,而《武陵春》中的花则是生命的消亡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住尘香花已尽”,在无情的东风里,枝头的花儿尽数飘落,葬身于泥土,消失了她们的美丽与芬芳,结束了她们的一切,乃至生命。这落花不正是词人自己吗?在无情的命运的风雨里,自己的一切都落尽了:美好的青春,甜蜜的爱情,幸福的时光,人生的希望……“物是人非事事休”,什么都结束了,一切的一切!这被吹落的花儿比喻着她人生希望的丧失乃至生命的陨落,她也该像这花儿一般融入泥土,去找取自己灵魂的最后归宿吧!由于这种独特的隐喻关系,这些花意象便成了词人的化身和象征,同时也使作品达到了花亦人,人亦花,物我一体的绝妙境界。

总之,李清照花意象的自喻特征是非常鲜明的。随着她人生的变化,这些花意象由“娇”到“瘦”, 由“瘦”到“残”,由“残”到“尽”,形象鲜明地隐喻着女词人在不同的人生时期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历程。透过李清照的花意象,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卓然傲立于宋代词坛上的“女人花”那绚丽和凄婉的人生。李清照的花意象具有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意蕴,她将以永恒的魅力,感染和陶冶着后世人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
菊花的审美意蕴及其在花卉节庆中的开发应用
陶渊明诗歌中“琴”意象的审美意蕴
战国楚漆器凤鸟纹饰之审美意蕴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
“无味”之“味”美
舞台朗诵艺术的审美意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