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来得及,好好爱

2017-03-31 04:44何炅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离家交流人生

何炅

一桌子的饭菜,在一双筷子蚂蚁搬家似的搬运中,几乎都转移到了我的碗里。最后,在我鼓着饱胀的肚皮躺在沙发上、打着饱嗝感慨好饱的时候,水果又放到了面前。

我开始拒绝,说:“我不吃我不吃水果了,已经太饱了。”

五分钟后。

她说:“你吃点吧。”

我继续拒绝,说:“我不吃了,我饱了。”

五分钟后。

她又来了,说:“吃点不?”

“吃不下了。”我再次拒绝。

再过五分钟。

她还来,说:“吃点嘛,这个特别好吃。”

……

这是每次回家后,我和妈妈之间上演的一幕。你一定也有过吧?

在这一番推来推去的来往中,我开始沉不住气了。明明已经说了不吃了,为什么还是要逼着我吃。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可能人性里面天生就有这种矛盾的成分存在,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有点贱――在家的时候嫌父母烦,离家外出打拼的时候,又想念父母在身边的唠叨。

很多人都陷入这种于两岸间徘徊不得上岸的境地,又不得解决之法。

每当我在厌烦的刹那,就会突然警觉:这就是我一个人在外不能回家、辛辛苦苦工作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场景啊。现在我身处其中了,为什么还要嫌弃?为什么不去好好享受呢?

我想,我应该去学会享受这种有代沟的交流。

两代人之间,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时代给予机会的不同,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差异,但这些不能成为谢绝沟通的理由。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来自于我们和父母对待“在家的时间”的理解不一样。

他们不像我们平时工作生活那么忙碌紧凑,可能他们一年到头在家里最期待的就是我们回去的那段时间。我们回到家里后,他们都会恨不得一天做八顿饭,来缓解好几个月都见不到我们的强烈感情。

如果我们不懂事,对他们的这种用食物示爱的强烈方式表达出不耐烦,并放任自己沉溺在那种烦躁的情绪里,和父母无法顺畅交流,或者说与父母互相理解的方式不一样,就会轻易打碎一份原本十分美好的期许。

但是,如果我们放下离家在外的固有观念,摆脱掉一时的情绪冲动,从父母的视角去看待彼此的关系,我们就能体会到那种简单又温暖的亲情是如此的不可替代。

而另一方面,很多人都会抱怨每次回家总要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很多“催促”,比如快一点结婚、快一点生孩子。

其实,这是因为父母太希望能够赶上我们人生中更多重要的时刻,在那些我们离家的时间里,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我们的人生中。

他们希望将时间落差带来的“来不及”扼杀在摇篮里。

他们会很在乎身边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不希望别人说我们的不好,说我们没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他们会按照传统的逻辑去设想,如果我们按照大众的节奏去做会不会更好更幸福。

我们如果跳脱出自己的节奏去感受父母,就会明白在他们的生活节奏里对儿女的期望,也会看见从来没有变过的爱。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达到了父母的那种期望就真的变得幸福了,也不会因为达不到他们的那种期望就得不到幸福。究其根本,幸福源于你是否忠于自己的内心。

但我们还是要理解,他们所有的期望和所谓的成见,毕竟都是为了我们好。这样的关怀和好意值得我们去尊重。同时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不可能像有些人那样,以父母的意志选择自己的生活,为父母的满意而去过一种自己不想要的人生,这样的不幸福才是父母最大的不幸福。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在那些短暂的相处中,偶然也会出现小小的摩擦和矛盾,也是因为彼此长久关心却不能近距离沟通而产生的美丽的误会。

我现在学会了耐心和他们交流,也会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有基于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爱才会顺畅传达。

我一直说来得及,但有些事却可能是来不及的。

比如说生命的逝去。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的那个时间差,是你不知道这个“来不及”什么时候就会袭来并且无法根除的隐患。“来不及”和“来得及”就像是一对双生儿,像有黑就有白、有阴就有阳、有乾就有坤,它们是时刻辩证对立的。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你现在特別嫌弃的生活,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很多人看得见别人的快乐,却看不到自己的幸福。

我偶尔也不能免俗,但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趁来得及,要好好地去爱他们,懂得珍惜所有相处过程中的好与坏,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最无条件爱我的人。

中国人传统的家庭关系都比较克制冷静,父母和子女之间极少会让“爱”这个字眼出现在彼此的情感交流中。在我还可以为父母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不是那个放任自己而懈怠对亲人表达感情的人。

我是个勇敢说爱的人,我会对我的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我会在出门的时候紧紧拉着妈妈的手。我从初一就离家住校,所以我特别懂得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么宝贵。

我的父母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妈妈比较外向一点,性格活泼,和我会有更多情感上的交流;而爸爸比较内向一点,总是讲得少做得多,理性大于感性,他更像值得我信任的朋友。我在他们身上都学到了很多影响我一生的东西。

小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苛。

妈妈就会经常对我说:“不要看书啦,出去玩。”而对我哥哥总是说:“还不回来做作业,别玩了,赶紧回来做作业。”

后来工作了,无论是在北外的工作,还是在电视台的工作,他们总是不停地叮嘱我“降低工作强度,注意休息”。

在我的印象里,他们很少对我提要求。对学习和工作如此,对我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他们从不插手,一直自由放任我的成长和选择,对我的决定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高中毕业时选择学校、大学毕业时选择工作,他们都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工作这么多年,不管去哪里,飞机起飞之前,我都会告诉妈妈一声,飞机落地后更是会第一时间通知妈妈,随时想起也都会和爸妈通电话。这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这是我与他们建立的一种分享沟通的模式。

在我们都还活着的时候,在这来得及的时间里,我愿意早一点学会陪伴和沟通。即使有时候的沟通会导致双方的不愉快,我们依旧能够打开心房去信任彼此的爱,去享受和珍惜相处中的点滴,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东西,就算有代沟,又何妨呢?

趁来得及,要好好爱。

(司志政摘自《来得及》,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7月)

450052郑州市政通路72号升龙国际1号楼2单元2001

猜你喜欢
离家交流人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寻找离家最近的THX认证影院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离家的路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交流”等5幅
斜倚人生
离家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