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柳永词中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始终秉持着人性的关怀,向我们展现了宋朝生动的人物画卷。本文主要探究柳词中繁华市井的民众群像和羁旅游子的形象。
关键词:柳永词;群像;民众形象;游子形象
作者简介:刘赛楠(1990-),女,现在辽宁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担任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一)承平市井 盛世繁荣
在柳永的词作中,很多是投献词,他有许多的描写是承平盛世,描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柳永真实感情的抒发,有些也是为了获得达官显贵的赏识与青睐。无论目的如何,柳永总能通过他的词向人们传递着当地的气象,令人神往,传说金主完颜亮读柳永《望海潮》便被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种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侵略了南宋。可见柳词的魅力是另一种的“倾国倾城”啊,《望海潮》虽是一首投献词,却毫无半点的谄媚之态,而是用了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陈振孙所说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给人无限的开阔之感,更交代了词要描写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繁华的所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钱塘乃是当时中国富庶的地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朝在承平盛世中如此的繁华,难怪宋朝动荡的时候,许多南渡词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昔盛今衰之感。“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美丽的西湖,重叠的小山,生活在如此的美景中,幸福感怎会不油然而生呢?羌管声在晴和的天气中荡漾,采菱之歌在夜晚的湖上飘荡,采莲的女孩子们快乐无比,这样的承平盛世我想不是柳永虚构出来的。正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是钱塘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这类描写市井生活的词还有很多,《破阵乐》中描绘了“千步虹桥”“曼衍鱼龙戏”极为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都城人民游金明池的情况。展示了宋朝前的太平景象。这首词传唱度极广,柳永也因此有了“露花倒影柳三变”的称号。生于战乱,经历离别战乱,自然是对作者心性的一次考验。而经历康平盛世,也未必是件坏事,诗作不是源自外物,而是源自心境。
宋朝处在都市的百姓生活安康富足,这也源自于宋朝稳定的社会背景所提供的生产力的发展,这也归功于宋朝统治者求稳定,保太平的初衷,柳永正是出于宋朝此安定团结的时期,因此在其《乐章集》中,有大量的描写都市民众的词。但是由于柳永出自官宦世家,又自比做“白衣卿相”,与百姓又不能像歌妓一样紧密的接触,故其描写市民阶层的词局限在对市民阶层群像,共性的描写。历史的发展终归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这一个群像的描写,乃是关注平民生活意识的开端,也能看出视角的转变,文人的关注点已经深入到市井百姓平民生活当中。这些也为后世文人,描写普通人的爱情、生活,开辟了先河。
(二)漂泊如寄 羁旅游子
在安定繁荣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看到了他们稳定的生活。然而有喜就有悲,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开家乡,漂泊在外,求官求学。于是有文化的年轻人追求功名,就是宋朝市民阶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纵观柳永的一生我们可以算出,柳永71年的人生中有51年,是漂泊在外的。柳永有很多词作是写自己的羁旅生活。刘克庄说,“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想柳永在他的羁旅途中,究竟是家是寄,他亦分不清。在歌妓词不被历代学者称道的时候,柳永早已因他的羁旅词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位羁旅的游子,他的一生是漂泊不定的,纵使是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跋涉在自己的为官之路上。然而柳永不是孤单的,在求官入仕的道路上,他不是开辟先河的古人,也不是改变未来的来着,他只是个匆匆的过客,来往的士子如同潮水一样,前赴后继。在柳永的词中我们能看出许多,同他一样,羁旅在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如《临江仙引》: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衬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之斜阳。”
词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的萧瑟中,凭高远望,无处不凄凉。正是因为是太平盛世,人们在物质层面上获得了满足后,就有了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但是来往匆匆,又有几人能得偿所愿呢?帝城的归路上,唯见烟水茫茫。时也运也命也,漂泊使他离开家乡,却又看不见未来。茫茫人间,竟是自己孤独的存在。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思》),看到市井百姓的康平盛世,合家团圆,他们怎能不心生向往呢?《看花回》中游子们说了“红颜成白发,极品为何。”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何必为了他们把红颜熬成了白发,碌碌终生呢。在这里既是这群游子的自省,也是柳永的自白,奔走在名利场上,浪费了青春。他们都是满腹诗书,又怎能仅仅柳永一人幡然醒悟呢!羁旅游子是古代社会里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百姓,但是又高于百姓,他们一心报国,却求仕无门,柳永是他们的一员,更是他们的朋友,柳永以其敏感的心,敏锐的感受周遭的氣息,在他眼中,他们与他一样,都是无奈的可怜之人。
参考文献:
[1]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柳永词新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5.
[2]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