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引写 以写促悟

2017-03-31 22:16黄晓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黄晓迪

[摘要]为落实语用,教师常会从阅读教学中寻找出“写点”,加以训练。而本节课则充分落实“用教材教”的觀点,通过“找准写点、辨析词语、唤醒感受、想象练写”等环节,以语教之,以语用之,扎扎实实地从文本阅读活动中探索出一条“写”的路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辨析词语 唤醒感受 想象练写

《黄果树瀑布》以“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文,结构明晰,动词精妙,比喻不俗,感受鲜活,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借鉴其写作特色的好文章。为此,笔者在一节家常课上围绕“银雨洒金街”的奇景,现场指导学生练笔,不断丰富学生写作体验,进行大胆尝试。

一、找准写点。填补空白

《黄果树瀑布》用大量篇幅描写作者在刚进入景区、谷底和平台欣赏瀑布的场景,而第四自然段,仅用57个字写到了“银雨洒金街”,文字洗练,详略对比鲜明。联系全文可知,作者之所以用寥寥数语写这一远近闻名的奇景,实质上是换了一个角度烘托瀑布的壮美。围绕这一“奇景”做文章,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填补作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之美,既有助于学生向作者学习、吸纳文章语言特色,又有利于学生在创作中仿写,在学习中运用。

二、丰富视觉。辨析词语

教学写景课文时,巧妙运用图片或视频获得感性认知有助于辨析词语精妙,化解学生心中疑惑,真正使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在发挥想象练说时,一些学生说出“漫天浮游的雨滴把游人的衣服溅湿了。”“雨雾打在雨伞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的句子,可见,学生“水花”“雨雾”分不清,如果认识模糊,就直接影响文字表达的准确度。为此,笔者出示了一段视频:黄果树瀑布直泻而下的惊涛遇到岩石飞溅起水花,紧接着,镜头上移,蒙蒙雨雾弥漫着山崖,眼前的一切隐隐约约……看完视频,当学生再次表述自己看到的情景之时,能够自然而然地用到“弥漫”“如烟如雾”“影影绰绰”“沾湿衣衫”这样的词语来描述雨雾,用“飞溅”“雪白”“凉丝丝”这样的词语描述水花。这表明通过丰富的视觉感知,学生能够理性区分并准确辨析相关词语概念,为书面表达做准备。

三、品悟动词,想象练写

动词的精妙使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练写的“资源库”,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关注、欣赏、品读动词之妙,磨砺语言敏锐感,为练笔动词的推敲使用提供示范。教学中动词的体悟高度聚焦以下特点:第一,动词与游览路径相衔接,随感受而变化,使用精准。如,初入景区瀑布声从“飘、拂”到“涌、盖”,再到只“存”一片喧嚣的水声,写出了声音渐近渐响,最终覆盖一切的特点。第二,表达同一个意思,用词绝不重复,变化丰富。如,同样是“听”,初入景区是“听到”;与瀑布一潭之隔,是“漂浮”在声浪之中;久坐时,是“聆听”;遥对瀑布,则是“凝神谛听”。在不同的情境中,“听”的意蕴也随之变化。但这样对词语深度品悟还不够,更应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化用、活用,切实提升学生写作素养。因此,笔者出示引写:“当漫天雨雾随风飘飞,落在紧邻的小镇上,漫步在青石板街道上的你,听,訇然作响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看,银雨洒金街的景致多么神奇!”有了动词的推敲品悟做铺垫,调动了学生们多种感官想象,写出漫步其中的见闻。“漫步在烟雨笼罩的黄果树小镇,原来那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已变成涓涓细流,流过我的耳际。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雨雾,飘然而下,洋洋洒洒,如烟飘飞。”“银色的雨露从翠绿的树叶上滑落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整个街道霎时变成金光大道。”

四、自主充实。唤醒感受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加上一番融凝烹炼的功夫,很纯粹地拿出来,自然会使人忘却人己之分,同自己感到的一样的感受深切。之所以读者拥有真切感受,正是因为作者“纯粹”的情感使读者忘却人己之分,如果能巧妙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想象练笔,则更增添感染力。

1.用作者的感觉触发

课文之所以具有极强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用精妙的感受写出了观景后内心的震撼,这样的语句俯拾皆是“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胸膛在扩张”……让学生找到并进人情境潜心阅读,有感情地通过朗读表现内心体验。课堂上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揣摩,使鲜活的感受渗入言语系统,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发同感。

2.用学生的感觉激活

作者的感受如何活化学生的内心?笔者播放一段瀑布飞泻而下的录音,并充满情感地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正端坐谷底,与瀑布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聆听着山谷回应的瀑布轰鸣声,有什么感受?学生们沉浸在轰轰作响的瀑布声之中,凝神思索后,思维碰撞,真实地感受瀑布喷涌而出的震撼、惬意、兴奋、无忧无虑、清凉、沉醉……许多同学进一步用丰富的感受将这些词语具体化,情感化:“丝丝雨雾沾在头发丝上、衣服上,湿漉漉,凉丝丝的,在盛夏季节真是舒服极了。”“我久久地坐在谷底,水花扑打脸庞不想去遮挡,打湿衣衫都不想去躲避,聆听这一切,觉得自己已经与瀑布融为一体,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学生们陶醉着,畅想着,仿佛不在教室,而是已经坐在谷底,离瀑布只有咫尺之遥。

3.用自己的语言丰富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们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喷薄而出,再创作的欲望被点燃了。笔者顺水推舟:“此时,再打开刚刚描写的片段,想想,你漫步在金街的青石板小路上,迎面雨雾飘飞,瀑布声若隐若现,又产生什么感受呢?选择合适之处,添加在文章中。”此时,有了刚才的情感积淀,学生纷纷动笔充实自己的练笔,通读全文,更显浑然一体,精彩迭出。“程子为:漫步在青石板小路上,只见细细绵绵的雨雾从天而降,落在被阳光照射成的金色街道上。行人、车辆都笼罩在这蒙蒙细雨中,显得分外美好。远处,黄果树瀑布的响声隐隐约约传来,衬托出这安静的画面。在这雨雾中,我已经感受不到旅途的辛劳,盛夏的酷热,整个人都沉浸在这静谧美好的景象里。”

“辛喜善:漫步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得散发出璀璨光芒的青石板上,银色雨雾随风飘飞,漫天浮游。此时,薄薄的衣衫被润湿,夏日的酷暑被驱散,心中一片宁静。凝神谛听,黄果树瀑布的轰响时隐时现,似溪流漫过耳际。聆听着美妙的声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凉爽的‘银雨,我神清气爽,忍不住赞叹道:‘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真是如诗如画呀!”

阅读与写作均是交流活动,作者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的文本,获得有关阅读的洞察力,并对他人创作的文本有更好的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为此,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在这节课上,紧扣“银雨洒金街”这一写点,先吸收语言,内化;后展开想象,表达;一边储备语言为己所用,一边调动多种感官直抒胸臆;既充分与文本对话,体察作者的心情;又充分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唤醒沉睡的情感,加深领悟。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具体感知“银雨洒金街”的奇,更通过课堂的想象创作切实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以读引写,以写促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不断丰富,练笔内容不断充实,写作水平有效提高。学生们在紧凑的阅读教学中,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写”的路径。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