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

2017-03-31 22:04张晓娟戴莹
音乐探索 2017年1期
关键词:起源

张晓娟 戴莹

摘要:关于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并形成了专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以及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两大焦点的争鸣。胡琴“中国起源说”与胡琴“西方传入说”是关于中国胡琴起源地的两大观点,而胡琴“中国起源说”又有胡琴“汉族起源说”与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的分歧。另外,关于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学者们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中国胡琴起源于弹弦乐器,而且基本上倾向于“弦鼗说”;另一方则坚持中国胡琴起源于击弦乐器,且大部分观点支持“筑说”。对这些学术成果、观点进行研究、总结,旨在较系统、完整地呈现该专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仍未解决的问题,以推动该专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胡琴;学术争鸣;奚琴;弦鼗;筑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26-04

关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问题,早在林谦三先生的《东亚乐器考》一著中就可见对其的研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者才开始对中国胡琴起源问题进行研究,用舟1978年发表于《四川音乐》的《略谈胡琴的发展》应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关于中国胡琴“起源”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且主要集中发表于80年代中后期,有近10篇相关论文相继发表,该方面的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并迅速形成专题研究。中国胡琴“起源”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运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如:音乐考古学、民族音乐学、古文字学、音乐图像学、音乐社会学、民俗学以及文化地理学等。研究方法的丰富推动了该专题研究向多元化、全方位的方向发展,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研究视野不断得以拓宽。到了20世纪90年代,该专题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出现了第一次研究的高峰期,有20多篇论文围绕中国胡琴“起源”问题展开学术争鸣,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数量上看,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是之前所见研究成果的两倍有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数量上有了喜人的增长,才使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向前了一大步。21世纪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上继续呈现强劲的上涨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篇论文在此期间发表,对胡琴“起源”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掀起了该专题研究的又一次高潮,有20余篇研究成果见诸于各类学术期刊。虽然,其中不乏有些文章人云亦云,只是将已有资料进行堆砌或是将前人研究成果换个表述形式,并无作者自己的见解,但不可否认,仍有一批研究成果推动了该专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中国胡琴的“起源”,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不仅颇为关注,还深度挖掘文献史料,并且结合相关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考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关于中国胡琴“起源”的研究主要涉及胡琴起源、名称演变、形制演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和“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两方面。

一、中国胡琴起源地的学术争鸣

目前,学者们对中国胡琴起源地的研究结论不一,有的认为胡琴起源于中国,有的坚持印度才是胡琴的起源地,有的赞同胡琴来自阿拉伯地区,有的则推测胡琴是从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入中国的。虽然,学者们的观点众多,但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国起源说”及“西方传人说”这两大类。

(一)胡琴“中国起源说”

这一起源说是较为传统的说法,约有2/3的研究者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胡琴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应该是胡琴的起源地。即便如此,赞同胡琴“中国起源说”的研究者在学术见解上仍求同存异,他们对胡琴究竟起源于中國的哪个民族秉持不同的看法,因而又可再细分为胡琴“汉族起源说”与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

1.胡琴“汉族起源说”

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坚持认为胡琴起源于汉族,他们大多认为胡琴的前身是奚琴,它是从“弦鼗”或“筑”演变而来的,这二者都是汉族乐器,由此论证胡琴产生于中国的汉族地区。《胡琴源流问题》中,查甫尧认为中国胡琴的鼻祖应为弹弦乐器“弦鼗”,产生于汉族。赵后起《胡琴考略》一文强调胡琴是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既不是外来乐器,也不是少数民族的乐器。该文明确表明了其胡琴“汉族起源说”的立场。项阳对胡琴的“中国起源说”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但他的观点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筑”才是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他在《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以古埃及为首的几个古老文化中的弦乐器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的早期形态进行考察,并结合对一些考古文物、历史文献以及甲骨文的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了设想:弓弦乐器应起源于中国。在此基础上,项阳在《胡琴类弓弦乐器说》一文继续深化该专题研究,更深入地对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地作了进一步的探究。此文围绕奚琴、嵇琴等胡琴类弓弦乐器的产生与传播展开研究,并提出:虽然胡琴类弓弦乐器在流传与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各地文化、风俗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外来文化因素,所以形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自成体系而非外来”,其主干线是独立且一脉相承的。另外,还有《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一文的作者肖兴华则认为:“我国的拉弦乐器是在轧筝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拉弦乐器的特点,进过不断改造和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他虽指出中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夹杂了对少数民族拉弦乐器的借鉴,但其产生的根柢仍是汉族的乐器轧筝。

2.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

有一部分研究者则认为中国胡琴应起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基本上是通过论证奚琴是中国胡琴的鼻祖,进而论证奚琴是少数民族的乐器,从而得出胡琴“少数民族起源说”这一学术见解。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书中,廖辅叔认为奚琴起源于东胡族,他是胡琴“东胡说”较早的提出者。宋新也赞同胡琴“东胡说”,他在《二胡源流考》一文中进一步对“东胡说”进行研究,对中国胡琴是从东北、内蒙少数民族传人的这一论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柯沁夫在《胡琴源流辨析》文中得出“奚琴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奚人传人中原的乐器”的结论;任建一《二胡及历史沿革》指出:“二胡本身是从外而来,发源地在我国河北承德等地的少数民族及胡族。”此外,吴钊、刘东升编著的《中国音乐史略》、康讴主编的《大陆音乐辞典》也对中国胡琴的起源有相关的表述,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奚琴、胡琴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二)胡琴“西方传入说”

林谦三先生在《东亚乐器考》中提出了“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日本学者田边尚雄、岸边成雄也是林谦三这一起源说的重要支持者。田边尚雄在其所著《中国音乐史》一书中提到:弓弦乐器并非中国古而有之,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并随佛教传人中国的。岸边成雄对此也持相同的意见,是这一起源说的忠实拥护者。

“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在中国学术圈支持者不多,只有少数几位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赞同。其中,周菁葆的《胡琴的演变》一文是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中国胡琴的使用,是西亚音乐东渐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它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并勾勒出胡琴演变的历史轨迹:“阿拉伯人的拉巴卜——波斯人的卡曼恰——维吾尔人的哈尔扎克——中原音乐的胡琴。”此外,《弦乐艺术史》一书也是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的拥护者,它对该起源说作了如下阐述:“拉弦乐器起源于拉万那斯特朗(Ravanastron),在匈奴人和突厥人民族的大迁徙中,“向东,把这种弓弦乐器传到中国的西北部和东北方向。通过这项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入中原,演变成今天中国各民族的各种形制的胡琴类弓弦乐器。

尽管只有少部分学者支持中国胡琴“西方传人说”,但是,这一起源说在很长时期内对这一专题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事实却不可否认。随后的形势出现逆转:一方面,胡琴中国起源说不断出现新的论据,论证也不断在加强;而另一方面,中国胡琴“西方传人说”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能印证此推论,更无考古实物或音乐图像资料能使这一说法站住脚,因此中国胡琴“西方传人说”愈发显得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逐渐式微。

二、中国胡琴源于何种乐器的学术争鸣

关于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的研究成果也较丰硕,这些研究成果在中国胡琴到底是起源于弹弦乐器,还是击弦乐器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一)“弹弦乐器起源说”

持有这一学术观点的研究者认为中国胡琴起源于弹弦乐器,而且他们大部分倾向于“弦鼗说”,即中国胡琴起源于弹弦乐器“弦鼗”。杨荫浏先生较早提出这一学术观点,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他以宋代陈呖《乐书》的相关记载为论据,指出胡琴的前身是唐代就已经出现的奚琴,而奚琴则起源于弦鼗;高耀华在《二胡的源流》一文中首先反驳了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印度的说法,并进一步指出:“我国拉弦乐器的鼻祖乃是由弦鼗演变发展而成的奚琴,在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和改进,逐步形成近代广泛应用的二胡等拉弦乐器”;《我国弓弦乐器源流》一文的作者朱岱弘认为轧筝、奚琴、嵇琴、胡琴是弓弦乐器的雏形,它们虽然共鸣体性质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弹拨乐器演变而成的:轧筝是由筝演变而成的;奚琴、嵇琴则是由打击乐器鼗鼓演变成为弹拨乐器“弦鼗”,再形成采用竹片擦奏之法,而竹片擦弦发展到马尾弓拉弦更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最终才出现了弓弦乐器。所以,无论是轧筝还是奚琴、嵇琴归根结底都是由弹弦乐器演变发展而成的,从而使中国的弓弦乐器起源于弹弦乐器的观点得以论证;查甫尧《胡琴源流问题》主要梳理了中国胡琴起源的诸多说法,并通过一系列的考证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今之胡琴产生于汉族,其鼻祖是弹弦乐器弦鼗;二、雏形阶段的奚琴(嵇琴)出现于唐宋、成型于宋元、定型于明清。”并勾画出胡琴的发展脉络:“鼗一弦鼗一嵇琴(奚琴)一受宋元胡琴的影响的南音二弦一今之胡琴。”肖兴华《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一文虽也得出“我国的拉弦乐器是在弹拨乐器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成的”这一结论,但与其他研究者不同,肖兴华判断中国的拉弦乐器应起源于“轧筝”,而他认为“轧筝”是筝的变体,应该属于弹拨乐器。这一观点与赞成中国胡琴“弹弦乐器起源说”的其他学者有所分歧。

(二)“击弦乐器起源说”

对于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还有另一阵营,人数虽然不多,但研究成果不容小视。这些学者认为胡琴起源于击弦乐器,而且这些学者中的绝大部分倾向于“筑说”,即胡琴起源于击弦乐器“筑”。这一起源说的代表性人物当属项阳先生,他在中国胡琴“击弦乐器起源说”的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项阳先生通过《从筑到筝》《轧筝考》《筑及相关乐器析辨》等一系列论文的发表,阐述了“轧筝是在筑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学术见解。随后,他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其所著的《中国弓弦乐器史》一书中更为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证了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筑”的结论。该论著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结合音乐考古学与音乐图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逆向考察的角度深入且透彻地探讨了“中国弓弦乐器到底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一问题,并指出中国弓弦乐器应起源于击弦乐器——“筑”。項阳先生认为先秦时期的击弦乐器“筑”应是中国弓弦乐器的鼻祖,演奏“筑”之弓由最初的击弦演变成轧弦,从而完成了“筑”由击弦乐器到轧弦乐器的嬗变。随着乐器形制的发展以及演奏技法的变化,“筑”于唐代演变成新的乐器——轧筝,而轧筝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弓弦乐器地位的确认。总而言之,中国弓弦乐器孕育发展的时期是东周至隋代,而得以确立和成熟应是在唐代,它是中国乐器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的标志性历史时期。由于受到轧筝弓子的启发使得中国胡琴类弓弦乐器得以产生,并完成了从弹拨乐器到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嬗变,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弓弦乐器发展特点的轨迹。“筑说”虽然还需要通过更多确切的史料与考古发现进行印证,但这是学术争鸣的好现象,它的提出无疑为中国胡琴起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与定位的契机,能够促进该专题研究向良性、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国弓弦乐器溯本求源》一文首先对“轧筝”归属于弹拨乐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轧筝”与筝虽名称相近,乐器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能就此得出中国弓弦乐器起源于弹拨乐器的结论。进而,作者张木子推断新的乐器(拉弦乐器)是轧筝的擦奏新演奏技法不断发展与丰富的基础上才得以出现的。关于轧筝的起源,他认为轧筝是在“筑”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这与项阳先生的观点如出一辙。

周武彦则另辟蹊径,通过对古代弦乐器的类比研究,并着重采用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在其《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一文中梳理了中国弓弦乐器的“源”与“流”,并得出结论:“轧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击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嬗变,奠定了中国拉弦乐器的基本形制。因此,“‘轧筝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源,后来的各种拉弦乐器,均为‘轧筝的后裔。”虽然,周武彦与肖兴华都认为中国拉弦乐器的鼻祖是“轧筝”,但两人的观点仍有分歧,周武彦认为“轧筝”是受“筑”的启发而形成的,换言之,中国拉弦乐器的起源并非弹弦乐器而是击弦乐器。可以说,在中国弦乐器的起源问题上,周武彦与项阳两人的见解是不谋而合的。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中国胡琴“起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众多研究者在梳理中国胡琴起源脉络方面做出了努力,其中既有对前人学术观点的进一步考证,也不乏有新见解的提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在“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的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起源说”。尽管如此,这一起源说仍存在无法确定的一些环节,还需要更多的论据进行论证,如:从奚琴到胡琴演变过程的史料等。由于在“胡琴传人的时间”以及“胡琴从何地传人”等方面的证据匮乏,胡琴“西方传人说”受到较多质疑,因此较难服众;而就“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方面,“弦鼗说”赞同者居多,形成的时间较长,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筑说”虽然提出的时间较迟,支持者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就此论断判定这一起源说不成立。客观地说,“筑说”当中的一些结论虽还只是推测,但这种不局限于前人研究成果,勇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导入了新思路,对这一专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总而言之,关于中国胡琴起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诸多问题上至今尚难有统一的认识,还无法确切地下定论。因此,这一专题研究的学术争鸣仍将持续,有待新的考古文物出土或历史资料出现,也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并加入研究的大军,才能对其作出结论。当代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反映出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体现了专家、学者对其的重视,同时也促使了学术研究良性、积极地向上发展。

责任编辑:李姝

猜你喜欢
起源
Origins of English 英语的起源
跳绳的起源
你知道宇宙的 起源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万物起源
起源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