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及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定位和要求,呼伦贝尔市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实力强、带动作用大、质效水平优、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
一、深度挖掘呼伦贝尔原生态旅游资源价值
呼伦贝尔高平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三大板块共同汇聚了丰富而独特的原生态自然资源。12.6万平方公里森林、8.3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呼伦贝尔孕育了曾经影响世界历史和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诸多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在这里成长壮大。如今,这里是42个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是全国独有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
近代世界史的演变造就了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的独特区位,形成了1733公里的边境线和以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为龙头的8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拥有边疆文化、异国风情、可开发的跨境游产品等诸多旅游业发展优势。
二、努力塑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形象
全力提升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形象。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呼伦贝尔绿色的底色,保护好完整的生态系统。二是促进生态观光型旅游转型升级,加快草原森林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养生度假型等深度旅游产品转变。三是加快推进草原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建设。积极推动呼和诺尔草原、额尔古纳湿地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加快海拉尔国际化草原音乐名城创建,重点打造柴河—满洲里—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自然与文化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扎兰屯—莫力达瓦达斡尔—鄂伦春民族风情特色游精品线路。
全力塑造呼伦贝尔大雪原品牌形象。一要实施“冰雪+文化”战略。利用冰雪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冬季旅游产品,重点推出中国冰雪那达慕,中国冷极唯一驯鹿部落等冰雪旅游精品。二要实施“冰雪+运动”战略。加大宣传力度,把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打造成冬奥会的姊妹篇。完善室内室外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冰雪运动,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把海拉尔、满洲里打造成国际化的冰雪运动名城。
着力培育呼伦贝尔大花园品牌形象。呼伦贝尔的美,美在四季,春天有鲜艳怒放的兴安杜鹃、夏天有绿色的草原林海、秋天有五彩斑斓的茂密森林、冬天有银装素裹的大雪原。要加快开发四季旅游产品,解决旅游季节客流不均衡的问题,让多姿多彩的花园形象深入人心。
着力挖掘呼伦贝尔大族源品牌形象。一要重点围绕蒙古之源—蒙兀室韦景区建设,努力打造我区“东有天骄故里,西有成吉思汗陵”的民族历史文化国际影响力。二要加快鄂伦春嘎仙洞景区建设,深入挖掘鲜卑之源—拓跋鲜卑祖源历史,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根祖文化”旅游产品。三要依托具有呼伦贝尔市独特地理标识的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多彩的鄂温克、神奇的达斡尔、勇敢的鄂伦春等特色品牌,开发民俗体验旅游产品。
三、加快实施全域游的旅游发展工程
一是旅游规划完善工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以旅游发展为核心,统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全域旅游规划。同时,完善各类旅游专项规划,绘制一张各部门各产业规划有效衔接、多规合一的发展蓝图。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建设一批呼伦贝尔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旅游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十三五”期间,新建一级以上公路2200公里,2017年完成海拉尔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力争开工根河通用机场升级工程,开工建设海拉尔—满洲里动车工程,加快齐海满高铁前期工作。加快风景道、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标识、自驾车营地等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旅游安全保障工程。把呼伦贝尔全域游打造成最放心、最安全的旅游区域。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防控体系、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大对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体系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规范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四是产业协同发展工程。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受益面广的特点,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就业、扶贫、生态、科技、金融、互联网等领域对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编制《呼伦贝尔“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市文化、体育、农牧业、林业、工业等相关产业与旅游协同发展。
五是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同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旅游专业机构的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成立呼伦贝尔旅游智库,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积极开展旅游创新行动,加强创业辅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我市在外地青年回乡创业,鼓励旅游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旅游创客导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旅游支撑平台。
六是区域旅游合作工程。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抓手,主动融入周边地区,重点抓好海满阿(海拉尔、满洲里、阿尔山)协作区、根漠(根河、漠河)协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地处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跨境游,打通中俄蒙旅游环线,加快推进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和呼伦贝尔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
七是智慧旅游提升工程。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契机,建设呼伦贝尔旅游指挥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机场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的无线网络、3G/4G网络覆盖,推动智慧旅游向国内先进地区看齐,向国际一流方向迈进。
八是旅游管理體制机制改革工程。建立“1+3”综合管理体制,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以呼伦贝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为抓手,加快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在旅游机制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
(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供稿)
责任编辑:刘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