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刚
摘 要:教材所介绍的实验,大多只是原理性的,实际操作时,有时需要特定型号的器材,才会有理想的效果。当现有器材不具备原实验设计所达到的效果时,能否利用现有器材,对原实验设计进行成功改进或创新,是决定实验教学能否进行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三种“断电自感”实验,就是针对现有器材、易得器材,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进行的4种有效改进和创新的实例。
关键词:现有器材;易得器材;改进创新;改进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10-3
教材或教师教学用书中所介绍的实验,大多只是原理性的。如果仅是按仪器名称拿来的器材,不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能还需要特定型号,因此实验前,有时还需要研究实验设计中器材所需的型号或参数。当实验室现有器材不能满足原实验设计所需的规格或参数时,教师能否立足于现有的器材,对原实验设计作适当的改进或创新,成为能否实现实验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把这种过程在学生中再现,无疑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凝练。下面以教材设计的“断电自感”为例,展现利用现有器材、身边器材进行创新改进的过程。并对改进效果做了说明。
1 “断电自感”原实验设计
人教版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中,“断电自感”实验设计电路如图1。当开关S闭合后,B灯亮(二极管D2导通),A灯不亮(二极管D1截止);当开关断开后,B灯不亮(二极管D2截止),A灯亮(二极管D1导通)[1]。下面是按图1设计的电路图和实验室现有器材进行的系列实验。
2 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室中有存量较大的J2426型小型变压器,于是笔者想到用J2426型240匝线圈(连同铁芯)作为自感线圈,小灯泡规格用2.5 V,0.3 A。按图1进行实验,结果当干电池电源电动势为3.0 V时,开关闭合, B灯正常发光,A灯不亮;开关断开后,B灯熄灭,A灯不曾亮。电源电压增至6 V以上时,B灯或二极管D2将被烧坏,实验不成功。
3 原因分析
J2426型小型变压器240匝线圈,其自感系数约为150 mH,直流电阻RL为5 Ω,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约为4 Ω,二极管反向电阻约为1.4 MΩ,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约为6 Ω。
B灯正常发光,电路稳定后,自感线圈中的电流IL(约0.6 A)大于A灯正常发光的电流(0.3 A),但由于线圈的自感系数(约150 mH)偏小,线圈和A灯构成的回路的驰豫时间τ=L/R(R为回路总电阻)[2]较短(约为0.01 s),因此电源断开后,电流降低过快,相应维持能使A灯发光的电流的时间过短,灯丝温度升高的不够,致使A灯不能发光。
4 方案改进
4.1 改进方案1
仍以J2426型小型变压器240匝作為自感线圈,在D2所在支路加一适当分压的电阻R,其他不变,以增加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如图2,这样闭合开关、D2支路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感线圈支路的直流电流将增大,由于线圈和A灯构成的回路的驰豫时间不变,从而增大自感电动势,这样断开电键的瞬间,就能使灯发光甚至闪亮。
4.2 改进方案2
仍以J2426型小型变压器240匝作为自感线圈,将图1中D1和D2的一般二极管改为发光二极管,去掉灯泡,以免去考虑灯泡发光所需的所谓“热惰性”的困扰,如图3所示。
5 改进后的实验效果
5.1 方案1效果
图2中,分压电阻R为10欧,电源电动势为6 V,开关闭合后,B灯亮,A灯不亮,开关断开后,B灯熄灭,A灯亮一下熄灭,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灯能否发光不是单纯看驰豫时间,关键是看在大于或等于灯的发光电流的这段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这段时间内电流的有效值越大,时间越长,灯就越可能发光。例如:按图2,用J2423型变压器400匝(自感系约为193 mH , 直流电阻约为2欧姆)做自感线圈,干电池电压为3 V时,灯即可正常发光,电流可达约1.5 A,驰豫时间0.016 s,超过了改进方案1中J2426型小型变压器240匝的参数,但事实上,开关断开后,A灯却并未见亮。实验发现:电源电压要调到6 V,才能使开关断开后,A灯瞬间发光,而且会闪亮一下熄灭。因此,仍需按方案1中的图2进行。但用它的缺点是,器材笨重,实验室数量有限,不方便做线路板。
显然,对于直流电阻较大的自感线圈,单靠按方案1增加电动势是不方便的。以J2423型可拆变压器800匝(自感系数约为780 mH,直流电阻为20欧姆)做电感线圈为例。实验表明把电源电动势增加到25 V时,断开电路瞬间, A灯还不见亮,若继续增加直流电压,显然是不现实的。
5.2 方案2效果
图3中,两二极管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干电池电压为3 V,闭合电键,D2亮度十足,断开电键,D2熄灭,D1闪亮后熄灭,实验也达到理想的效果。
6 其他器材参数及改进
6.1 剃须刀充电变压器线圈做自感线圈的电路设计改进
出于好奇,笔者将剃须刀内的小型充电变压器的一组线圈(其自感系数L约为28.7 mH ,直流电阻为10 Ω)用方案2做实验。结果电源用3 V的干电池,实验基本成功,只是电键断开后,D1没有断开前D2亮。
改进方法是:在D2支路加一个5 kΩ左右的电阻R,结果是,在电源电压仍为3 V时,电键断开后的D1要比断开前D2亮些,达到闪亮的效果(如图4)。
6.2 J2426型小型变压器120匝做自感线圈的电路设计改进
如果自感线圈直流电阻过小,电路稳定后,会被自感线圈支路造成短路,使得电键闭合后,D2亮一下即熄灭了。电键闭合、断开,二极管交替闪烁发光。如用J2426型小型变压器120匝做自感线圈(其自感系数为49 mH,直流电阻为1.2 Ω)就会出现此情况。
改进的方法是:在电感线圈支路加适当电阻。如用J2426型小型变压器120匝做自感线圈(如图5),R1取2~5 Ω,R2取150~300 Ω,干电池电压为3 V,实验可取得显著效果。
以上实验,均用小型变压器的线圈充当自感线圈,体型小,器材易得,方便制作线路板,为学生进行探究分组实验提供了可能。
7 启 示
看似原理简单的实验,不亲自去实践,很难知道其中隐藏的奥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对实践的科学分析,才能使研究有的放矢,找到有效改进实验的措施,增加取得实验成功的概率。
不拘泥于教材的设计,立足现有器材,注重理论分析,进行改进和创新,不仅切实解决了实验难点,真正发挥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无形中给学生传递着求新、求异、求美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 教师教学用书(第4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5.
[2]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64—365.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