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蓟县军民抗战

2017-03-31 20:51刘春
天津史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冀东八路军李子

刘春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蓟县军民积极参加冀东大暴动,创建了冀东西部著名的盘山抗日根据地,中共蓟县县委始终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共产党人在斗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蓟县军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一、中共蓟县县委组织领导了冀东西部的抗日大暴动

1930年10月,中共蓟县县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蓟县发展的重要标志。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包括蓟县在内的冀东各县相继沦陷。国民党当局与日方签订的《塘沽协定》使冀东实际上成为日本占领区。1933年春迁安暴动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县委书记李子光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通缉,秘密来到蓟县,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几经挫折的蓟县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发展。1937年10月12日,蓟县各区党组织负责人在县城南翠屏山秘密举行会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加强宣传动员,积极组织力量,准备武装暴动,决定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以动员、争取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一致抗日。会后,各地党组织很快以原来的党小组、反帝同盟小组、抗日救亡小组为基础,吸收抗日积极分子组建了抗日救国会。1938年4月4日,中共蓟县县委根据中共冀热边特委指示精神,在盘山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开展抗日救国宣传,积极发展救国会会员,争取民团武装和进步士绅,准备进行抗日武装大暴动。为加强对各地抗日救国会的统一领导,会上成立了蓟县抗日救国总会。会后,抗日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各区的抗日救国会迅速发展壮大。1938年7月,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爆发了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蓟县县委组织力量以盘山为中心参加了冀东西部暴动,武装力量达万余人,并于7月31日攻克了蓟县县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冀东抗联队伍大部撤往平西整训。是年底,中共蓟县县委负责人李子光返回蓟县,恢复中共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建立盘山、太平庄、五百户、西山北头、东马坊等秘密联络站。

二、共产党人在抗战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蓟县的共产党员作为抗日骨干,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涌现出了包森、李子光、王崇实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先后有上百名党的干部和一大批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生命,彰显了共产党人御侮图强的英雄气概。

包森,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1938年6月随八路军四纵挺进冀东,担任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0月,四纵西撤,包森率四纵二支队200余人留在冀东的遵化、兴隆、迁安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争。1940年2月底,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开辟了盘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26日,智擒日本裕仁天皇表弟、宪兵司令赤本大佐,令日本国内朝野大为震惊。1940年7月28日,成功指挥白草洼战斗,歼灭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70多人,在冀东西部战场首次开创了整建制地歼灭日军的光辉战例。8月,包森在盘山组建八路军十三团并兼任团长,先后攻克盘山附近的多处日伪军据点,扩大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包森率领部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开创了冀东西部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41年9月21日,包森佯攻城东马伸桥据点,设伏于丈烟台,重创马兰峪来援的日军伪满洲队,击毙日军连长山口正雄,使蓟县与遵化一带的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1942年1月13日,包森以十三团七个连的兵力,在果河岸边全歼日伪的“模范治安军”,首创冀东战场整团消灭敌人的战例。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遵化北部的野瓠山与日伪一部遭遇,在指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1岁。叶剑英元帅评价包森是“中国的夏伯阳”。

李子光,蓟县西山北头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后被捕入狱,1929年出狱后积极寻找党组织。1930年,在家乡西山北头村建立蓟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发展党员80余人。9月,建立中共蓟县临时县委,任县委书记。1933年10月,在县城秘密创办“一分利”文具店,作为党的活动联络点。1938年多次主持召开县委会议,领导抗日武装大暴动。12月李子光等人从平西返回蓟县,恢复党组织,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1月,在盘山开办抗日干部训练班。不久,包森率八路军来到盘山,从此,包森、李子光等成为盘山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核心。4月l5日,成立冀东西部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李子光任县委书记。1944年10月,李子光任冀热辽区党委十四地委书记。在紧张的革命工作中,李子光矢志履行“不打败日本不结婚”的诺言,直到1946年才同爱人吕英结了婚。新中国成立后,李子光先后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长、副省长等职,呕心沥血,努力工作。1967年3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王崇实,蓟县门庄子人。“九一八”事变后,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抗日活动。不久被开除学籍,回到故乡,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36年回到蓟县,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变”后,在蓟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4月被中共河北省委任命为蓟县县委书记。1938年7月冀东抗日武装暴动开始后,王崇实与其他同志组建抗联第五总队,带领暴动队伍,配合八路军第四纵队攻克蓟县城。8月25日,王崇实率部支援被日军围困的抗联某部,身先士卒,勇猛冲杀,使被围抗联部队得以突围,王崇实却不幸中弹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23岁的年轻生命。

1940年夏季的一天,日寇分几路向盘山莲花峰下的八路军部队驻地猛扑过来,八路军十三团被迫转移。警卫班长、共产党员马占东主动请求担任阻击,掩护主力撤离。包森命马占东率六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七勇士攀上莲花峰顶,利用有利地形,用密集的火力把敌人引到莲花峰上。敌人向七勇士发起轮番攻击。七勇士打光了子弹,用光了手榴弹,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毅然砸毁枪支,高呼抗日口号,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六名战士英勇牺牲,马占东生还。养好伤后,这名共产党员又重返抗日前线,为民族解放繼续战斗。莲花峰成了蓟县人民抗日御侮的丰碑。

正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先进行动,唤醒了民众,组成了血肉长城,取得了抗日暴动、抗击日寇的重大胜利。

三、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巨大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蓟县的抗日斗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七七事变”后,地处敌后的蓟县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出路。不但穷苦百姓表示要跟着中国共产党抗日,多数上层人物也一改以前的观望态度转向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打倒日本侵略者”,已成为全县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声。党的抗日主张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

中共蓟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就是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1937年10月12日召开的翠屏山会议决定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以动员、争取各阶层人民组织起来一致抗日。1938年4月4日召开的千像寺县委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发展救国会会员,争取民團武装和进步士绅,准备进行抗日武装大暴动。会后,各区的抗日救国会在李子光等县委领导人的带领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蓟县大部分保董、团总、民团队长直接参加或暗中支持抗日,许多绅士、知名人士都能认清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愿意出钱、出枪抗日,并为抗日人员提供保护和方便。这些人的抗日行动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使党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四、坚持群众路线,赢得群众支持

在举行抗日大暴动和建立盘山抗日根据地期间,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发挥到了极致。

在日伪军对盘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最残酷“扫荡”的艰苦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由丁福顺等十几名民兵组成的“盘山班”,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运用盘山有利地形,巧妙与敌周旋,灵活打击敌人。1942年,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到长城北面,以丁福顺为班长的民兵班一直坚守在盘山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侦察敌情,捕捉敌探,运用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各种战术袭扰敌人,灵活巧妙地打击日伪军。后来,被授予“英雄民兵班”的光荣称号。砖瓦窑村的杨妈妈多次掩护八路军,精心照顾伤病员,子弟兵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联合村的崔老太太骑着毛驴,穿过封锁线给八路军送情报。当她把八路军的物资藏好后,被敌人抓住,惨遭毒打,即使肋骨被打断也不透露真情。在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盘山直属区报国会主任徐进义、儿童团长孙世昌等人隐蔽在盘山东麓的“神仙洞”内,靠咸菜疙瘩、草根、树叶生存,坚持当好八路军和上下山干部的“交通员”。

蓟县人民抗日斗争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坚持同敌人作斗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蓟县军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作者单位:蓟州区地志办)

猜你喜欢
冀东八路军李子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我的糊涂妈妈
漫画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打李子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