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7-03-31 19:00朱宏伟张珏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民族地区互联网+

朱宏伟 张珏

摘 要:“互联网+”给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针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发展不平衡,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科技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包括:利用“互联网+”改造民族地区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新兴产业,建立民族地区的互联网电商村等。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22-04

研究民族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更有利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借助“互联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互联网+”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建立起链接一切的新生态(见图1)[1]。根据麦肯锡对未来的预测,到2025年的时候,互联网会助力中国GDP年增长率提升0.3%~1%,相当于GDP增长总量的7%~22%;互联网各个行业的运用将会拉动1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增长。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经济活动都越来越开始依赖信息网络。如今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即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在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并且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杜向荣、胡明、张寰,2015)。互联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且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现如今互联网经济对我国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对于农业来说,“互联网+”对农业方面的普及运用提升了农业生产中传统生产要素比如资金、土地等的利用效率;对于工业来说,互联网的深入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形成“智慧工业”;对于服务业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物流、旅游、金融等行业转变成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化了我国市场资源配置,同时也带动了我国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未来,GDP的增長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靠互联网和其相关产业发挥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格局的调整等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过去的十年之中,这个过程一直表现出逆向互联网化的特征。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业开始到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在“互联网+”逆向发展的过程中来看,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例也是逐渐减少的(见图2)。

随着互联网的大开放、大融合时代潮流的不断推进,产业环境也产生了变化,而“互联网+”新经济的高效率发展,也一定会带来产业转型变革的新时代。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从广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础进而应用到第三产业,从而产生了许多新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同时,也在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拓展,比如农业上,农民把农产品等通过从电子商务等网络消费的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由于“互联网+农业”,为第一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从工业上,“互联网+工业”正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等工业领域渗透,由于“互联网+工业”,为第二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深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了销售、生产、制造等许多的产业环节。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发挥“互联网+”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引擎作用,不但可以有效地达到“互联网+”和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地达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更能实现从世界互联网大国跨越到世界互联网强国的转变。

(一)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民族地区在历史上来说原本就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刘秀兰、王珏、付强)。一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原始的农耕细作方式,当地的经济发展相比中东部地区很落后,所以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就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产业结构比重严重的不平衡[3]。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制约了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从第一产业来说,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产业工业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而第三产业比如旅游、教育、交通等现代化的建设落后,这些都是阻碍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因素。以粤北的连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2013年连南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6.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8.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5.2%(如表1所示),产业结构比重不协调[4]。

(二)新兴产业优势不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的新兴产业,比如新闻传媒产业、数码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但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手段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还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不高,信息化时代下催生的新兴产业缺乏竞争优势。以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医药产业为例,少数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产业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民族地区医疗产业化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等等[5]。以粤北地区为例,认为现在我国各地都在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技术的新型产业,而粤北地区的新兴产业优势不突出,应该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6]。

(三)民族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不足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对比,差距依旧是突出的。

从地理环境上来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处于西部或者边疆地带,接受科技创新能力的经济辐射较弱,且在历史上其经济的基础相比中东部地区稍薄弱,使它们降低了对科技产业资源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滞后,农产品创新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导致农业效益低下;第二产业中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占比例较低;第三产业比较大,但依然是保持传统的服务业,互联网科技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突出。民族地区虽然有许多的要素禀赋资源,比如说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等等。但是由于产业科技含量低,科学技术缺乏,这些资源无法很好地通过技术转换成市场要素,无法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因此,科技就成了阻碍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广东粤北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电子商务产业园,从总体上来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产业的转型、企业的转型、社会的转型,最根本的都是人的转型。只有当人力资本有了提高之后,企业、产业、社会才能发挥自下而上推动的转型,人才才是产业得到转型升级创新最重要的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为落后,且经济总量不足,人才资源匮乏。比如广东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据第五次的人口普查,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干部11 300多人,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4 030多人。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各级人大代表282人,政协委员272人。虽然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的人口数量,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粤北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互联网这块的技术创新人才非常缺乏。

二、“互联网+”下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途径

利用“互联网+”,必须在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各个领域,全方位引进和采用高精尖技术,跨过传统工业化和传统技术的阶段,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梯度转移理论和雁型发展学说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转型升级理论中,较落后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只依靠已发达的地区带动其发展,而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不同地区的产业经济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同步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是推动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驱动力之一。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地区要主动发挥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紧紧抓住互联网的风口,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改造民族地区传统产业

我国的传统产业如今存在着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通过互联网加快形成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使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达到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效果。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但出现了许多新产业,同时对传统产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产业比起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一系列高端的现代化产业来说,科学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且附加值低。不管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应该打破原来的层级制,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竞争力。当今全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下,我国民族地区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借助互联网推进其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使其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比如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实施“互联网+畜牧业”,就内蒙古的乳品行业,可以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传统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程度不断降低(王兆峰、谢娟,2013)。因此,我国民族地区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旅游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从而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旅游业转型与升级[7]。

(二)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的可以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少数民族地区要通过互联网振兴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产业。根据统计,民族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 60%以上,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 80%以上。因此,民族地区应该通过科技来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物流、中介、劳务等。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新兴产业经济,先以先进的数字制造业为基础,再建立与金融业、贸易、航空运输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连接融合的体系。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新的主导部门,比如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3D 打印机、纳米技术、生物电子技术等等。西部民族地区急需通过科技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苏多杰,201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4%,同时,民族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材料、生物、医药等等。民族地区还拥有全国 75% 的草原面积,44%的森林面积和66% 的水资源,更有着超大比重的矿产资源和新能源。因此在信息时代下,我国民族地区应该建立以科技研发和信息网络创新的基础设施平台,突破少数民族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围绕当地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等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产业基地,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8]。以广东的粤北地区为例,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基础很薄弱,因此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要关注当地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比如电力、石材、医药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大研发的投入,从而发展民族地区新兴产业,促进其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三)建立民族地区的互联网电商村

在“互联网+”全面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背景下,农村网民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由于交易环节比较多,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但是在现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大规模的信息平台(比如淘宝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电商村比过去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有巨大的优势,所以还能节约巨大的社会资源。互联网电商村是一个以低门槛、低成本和个人创业为主的网络创业平台,对于经济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少数民族地区,电商村可以形成财富效应,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很好的平台。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数据显示,阿里零售平台农产品卖家数量达75万家,同比增长达98%。全国共发现212个电商村,其中广东省占了26个(如下页表2所示)。更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我国的中西部首次出现了淘宝村的身影,中西部淘宝村的出现,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具备发展电商村的条件。

清远需要打造电商村,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梁尚龙,2013)[9]。尤其是在清远的连南和连山,以及粤北乳源三个民族地区目前并没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需政府的大力扶持,通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比如物流、交通、互联网、电力、水力等工程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电商村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不但有益于调整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同时也将为少数民族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随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逐步发展,互联网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更加显著。民族地区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不仅能协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民族地区互联网+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